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远红外线照射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7-09侯刘林李贺宗珂
侯刘林,李贺,宗珂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病区,郑州 450000
研究显示,乳腺癌在中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1]。近三十年,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一倍多,对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2]。大部分乳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主要切除部位包括胸部、乳房及腋窝,但手术可能会损害淋巴管,从而造成淋巴水肿,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感染及筋膜间隙综合征等并发症,严重时可造成上肢肌肉萎缩,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命健康。相关研究显示,常规护理无法有效地使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3-4]。本研究探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远红外线照射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5]:①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②临床资料完整;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障碍;②合并脑部疾病或精神障碍;③合并血液系统疾病;④依从性较差;⑤局部感染。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2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7~52岁。根据术后干预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63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联合组患者进行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远红外线照射。常规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9.5±10.0)岁;未绝经28例,绝经35例;临床分期:Ⅰ期23例,Ⅱ期28例,Ⅲ期12例。联合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0.5±8.8)岁;未绝经27例,绝经36例;临床分期:Ⅰ期22例,Ⅱ期28例,Ⅲ期1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绝经情况、临床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干预方法
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术后1~6天对患者手部、腕部及肘关节进行功能康复训练,以主动运动为主,每天3次,每次15~20 min,每周训练5天。
联合组患者进行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远红外线照射,术后28天采用德国D&R公司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对患者进行训练,指导患者呈90°坐位,训练前,测量患者患肢外展最大长度。根据患肢外展最大长度设置训练范围,同时角速度为30°/s,根据患者承受力及每天的情况进行调整。每天2次,每次5组,每组完成后休息15~30 s,每周训练5天。采用远红外线对患者皮肤损伤情况进行检测,并预防皮肤感染。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6]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该量表包括活动、洗漱、饮食及穿衣4个维度,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的肢体功能越差。②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两个量表满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③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包括每日下床活动时间、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越长,住院时间越短,说明患者康复情况越好。④分析两组患者的淋巴水肿情况,患肢周径较健肢周径粗30 mm以下为轻度水肿,30~50 mm为中度水肿,50 mm以上为重度水肿。淋巴水肿总发生率=(轻度水肿+中度水肿+重度水肿)例数/总例数×100%。⑤记录乳腺癌术后患者家属满意度,﹥8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满意,﹤60为不满意[9]。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肢体功能的比较
干预前,常规组和联合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升高,且联合组患者的ADL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ADL评分的比较(±s)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ADL评分的比较(±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常规组(n=63)联合组(n=63)t值P值35.11±9.74 34.96±9.42 0.088 0.930 62.59±7.61*83.17±8.97*13.890<0.01
2.2 负性情绪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且联合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s)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常规组(n=63)联合组(n=63)t值P值60.35±1.03 60.38±1.07 0.160 0.873 50.49±0.91*36.15±0.74*97.040<0.01 68.49±1.84 68.51±1.91 0.600 0.952 52.37±1.42*37.21±0.63*77.460<0.01组别SAS评分干预前干预后SDS评分干预前干预后
2.3 康复情况的比较
联合组患者的每日下床活动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表3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的比较(±s)
组别 每日下床活动时间(h)ICU住院时间(h)总住院时间(d)2.15±0.25 4.17±1.04 14.990<0.01 50.14±2.82 31.28±1.17 49.030<0.01 10.37±3.54 6.16±1.43 8.752<0.01images/BZ_59_1293_2959_1511_3147.png
2.4 淋巴水肿发生情况的比较
联合组患者淋巴水肿总发生率为3.17%(2/63),低于常规组的12.70%(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0,P=0.048)。(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淋巴水肿发生情况
2.5 患者家属满意度的比较
联合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6.83%(61/63),高于常规组患者的84.13%(5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5,P=0.015)。(表5)
表5 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
3 讨论
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相关研究显示,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较高(13%~40%),淋巴水肿可能发生在术后2~3年[10]。手术后发生淋巴水肿的主要原因为患者体内血浆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及组织间液负压等发生改变,进而促进淋巴液生成及组织间隙液体聚集[11]。等速肌力训练可根据患者自身力量的大小调节训练强度,使患者肌肉获得最大限度的负荷,进而提高运动效率,从而使训练效果更显著。通过反复运动增加关节腔滑液,使软骨营养得到增强,有效维持患者肩关节软骨韧性,从而增强肢体功能恢复效果[12]。远红外线通过辐射、震动及热效应对组织产生影响,其作用与热疗相似,能够使患者的运动能力得到改善,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流动[13-14]。
乳腺癌手术时对肿瘤进行全面清扫,术后需对患者的切除处进行全面包扎,包扎时会压迫患者的腋下积液,因此患者术后极易出现淋巴水肿[15]。淋巴水肿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研究表明,手术会损坏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系统,极易造成淋巴水肿,使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缓慢,影响治疗效果[16]。为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者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术后肢体功能锻炼显得尤为重要[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联合组患者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每日下床活动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远红外线照射能够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负性情绪,并促进患者康复。
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不当会增加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大大降低患者家属满意度。向患者提供乳腺癌发展过程及预后相关知识,有利于帮助患者家属了解治疗效果、预后、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并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形成正确认识[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淋巴水肿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远红外线照射能够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综上所述,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远红外线照射能够有效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及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淋巴水肿的发生,并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