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进行大单元下的古诗词整合教学

2022-07-09姜冬英

民族文汇 2022年41期
关键词:古诗词想象诗歌

姜冬英

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极高的审美功能和鉴赏价值。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资源。但部编版教材入选的古诗词没有自己文体的一个序列化的编排,尤其是课外古诗词诵读,虽然单独集合了古诗词,但整合的方式并不明晰,缺乏一定的指向性,且教师们因课时的原因,往往不专门安排课时进行讲解。那么如何让古诗词教学落到实处,价值最大化呢?显然是进行大单元整合教学,那么如何进行大单元整合教学呢?

笔者在近一年半的实践中,领悟到大单元下的古诗词整合教学中需要遵循的以下四个原则。

一、整合目标的明确性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活动价值以及教学预期结果的明确表达,确定清晰、科学、恰切的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个要素。初中三年,部编教材对古诗词的编排有点碎片化、零碎化的,但总体还是尊重知识的渐进式特点,我们只要尊重单元安排稍加调整就可以合理的安排出初中三年学生对古诗词教学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了。比如七上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境,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其次考虑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去看本课的“预习”和“思考探究”“积累拓展”

预习:1.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诵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让我们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从而激发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朗读本课诗歌,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习古诗要反复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思考探究:1、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3.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对偶的精妙。

4.《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积累拓展:

5.古诗词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朗读下列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也可课外再搜集一些。

从以上题目中我们可以抓住四个关键词“诵读、情景、意象、热爱”这样我们的教学目标就不会偏掉了。另外本单元的单元目标中还有有一点“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都是阅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其实阅读古诗词和现代文好多方法也是相同的,如标题“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有告知时间、有告知地点、有告知人物、有告知事件等等,这都是读懂诗歌中重要的因素,包括关键语句,在古诗词中我们不是也要去找直接抒情句,如“思君不见下渝州”“一夜征人尽望乡”,又譬如间接抒情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抓住了这些关键句诗歌的情感也就水落石出了。本单元的古诗词教学目标就应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加上诗歌阅读方法的介绍“关注题目和抒情句(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第六单元的单元目标中有寻找关键词语和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纵观本单元的四首诗歌,其中“秋词”“夜雨寄北”“潼关”中都有明显的“秋”字出现,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我查了“天气万年历”,1192年的11月4日时值深秋,很明显这四首诗歌的关键词语在“秋”,再加上单元目标中的“发挥联想和想象”显然对“秋景”这一画面的描述应是这四首古诗词的教学目标之一。另外“夜雨寄北”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两首诗歌又运用了想象的写法,显然这也应该是教学目标。

再看四首诗歌的秋景“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明丽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的壮阔表达的都是积极、乐观的情怀,而“巴山夜雨涨秋池”和“风雨大作”“僵卧孤村”都是凄凉之景,但传达的不是“悲己”,而是“思家、思亲”“忧国忧民”之情,且结合作者的背景,我们能明显的感受到这些诗人们面临逆境表现出的是积极、乐观的情感。所以我的授课目标就定在了“想象”“寻找关键词语”,然后结合“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知识点、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方法上进行了“求同比异”,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语言运用的情境性

语文核心素养的一大重要理念就是用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唤醒学生知识储备的背景情境,二是激发学生实践热情的任务情境。二者相辅相成,为学生提供限定性条件和支持性条件,共同帮助学生进入学习氛围,有序完成语言实践活动。复杂的、开放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不仅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展示学生语文素养的平台,可以分为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景和学科认知情境三种。

本人曾在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教学中,结合校广播室的实际需求设计了这么一个情境:

校广播室“等风来”栏目面向七年级招收一位古诗词赏读能力较佳的播音员。请参赛选手提供一段五分钟以内的录音,内容从第六单元的四首古诗中任选两首或两首以上进行整合赏读,整合方法可以参考前面学过的阅读古诗词的方法或本单元的单元学习要求。

然后给了学生一个支架步骤:

【第一步】 寻找赏读的主题

同学们好!“等风来”栏目又与你见面了!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古诗词赏读,主题是( )。

【第二步】有感情地朗诵

【第三步】围绕主题分别进行赏析

【第四步】围绕主题进行总结 (可用上“总之”“可见”等总结性词语)

“等风来”古诗词赏读栏目到此结束,谢谢收听!下期,咱们不见不散!

当然这一情景“学科认知情境”占了很大一块,无论是分析还是朗诵都是学科知识,但在整个的活动中我们还需要音乐的选择、錄音的技巧、界面图片的选择等其他能力,所以这是一个综合性情境。在情境运用中不仅巩固了先前的认知成果,还实现了知识的迁移,活学活用,在真实的情境中检验了自己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在体认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过程中增强了文化自信。

关注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整合教学,在思维中探讨教育的本质,让教育回归内在生长。

语文教育便是一颗种子,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路上让我们一起实践,一起探讨!

猜你喜欢

古诗词想象诗歌
诗歌不除外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快乐的想象
一生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