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探究

2022-07-09杨倩

民族文汇 2022年44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新课标初中语文

杨倩

摘 要:目前,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诗歌作为初中语文教材中文学体裁的一种,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以及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诗歌起源于我国的古代,用一种精炼的语言表达,加以结构的设计,受到很多初中生的喜爱。诗歌中传统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应用,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教师因为缺乏对诗歌的思考和研究能力,使得学生在诗歌的学习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将阐述初中学生在诗歌学习中的现状,进而探讨一个良好的教学策略,以提高诗歌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诗歌教学

引言

诗歌是一种运用精炼和富有韵味的语言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抒发强烈感情的文学形式。目前初中阶段的诗歌教学,往往只关注到诗歌赏析层面,而忽略了对学生诗歌创作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诗歌创作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1多次诵读,体悟情感

诗歌為人类进行情感表达的一种体裁与形式,诗歌具有典型的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等特征,可通过反复地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故而,教师在教学时可应用该方法来帮助学生体会与领悟诗人或悲或怨或怒的感情,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和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李白的诗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蕴含的激愤情感,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蕴含的忧思情感,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情感;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悲壮情感,这些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若不反复阅读,则无法深刻体会。同时,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出了诗歌的可读性,通过富有感情、抑扬顿挫的诵读,品味诗的韵味、意境、情感等,在诵读的过程中想象诗人所描绘的形象画面,于感悟里体会作者诗情,对诗歌学习更有助益。学生在细细品读的过程中,也能充分感悟到诗人的胸怀,从而鞭策学生成为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之人。如在教学《渡荆门送别》一诗时,教师可先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进行诗歌阅读,在读懂、读准的基础上慢慢弄清楚作者所传达的情感,在读的过程里应特别注意控制好节奏快慢、声调高低,通过节奏控制来体会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里所蕴含的新奇之处,而这些新奇并非是对景物本身进行描写,更多的是它的托意,也就是依靠故乡水送行的深切祝愿来展现出对大好前程的憧憬之情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从而让学生于抑扬顿挫的诵读过程中领悟其中饱含的情感。

2适切关注语言

诗歌尤其是古诗词最突出的语言特点是凝练而富有韵律,这是诗歌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革命传统诗歌中,“革命传统”是人文性的标志,而且诗体比较复杂,诗歌语言风格也相应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但不管是旧体诗词还是新诗,都在精心营造意象的表达中,葆有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先看旧体诗词,以《沁园春·雪》为例。词中出现的“红妆”“素裹”“妖娆”等词语,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内涵,用在由“雪”产生的华夏民族新形象上,则创造出巨大的审美空间、情感空间,赋予了这些词语新的生命力。还有“还看今朝”的“还看”,看似普普通通的词语,在词的语境中,却有横扫千军之力,突显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概,体现的是革命传统诗歌中语言表达上的凝练美。再看新诗,一般语言表达比较自由,以《回延安》为例。诗人贺敬之融入陕北民歌的语言特点,既有“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等生动、流利、酣畅、婉转的陕北口语,又有“赤卫队……共青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等鲜明时代特色的民族共同语。这样的诗歌语言质朴中包含着热烈,在信天游的形式中,富有旋律美、音乐美,能够把人带回延安这样一个具有独特红色记忆的圣地。

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文学知识与文学能力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知识和文学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使学生在诗歌的学习中,不仅能对诗歌的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而且要尝试着让学生对诗歌中的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有系统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古人精神和中国文化的认识,站在文化和文学的背景下,实现知识的深入理解。正如语文关键能力所表述的那样,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文学知识,也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文学知识。结合上文所说的分层教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等级和层次,并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对于具备较高文字敏感度的学生就要引导其灵活运用其文学能力。文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是适用于初中阶段的。对于初中诗歌教学而言,古诗词的教学占比较高,这也就意味着诗歌教学很多时候都需要教师对中国古代历史进行一定的普及。以中国古代史为例,北宋王安石变法在初中历史课本上并非重点,而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教师出于讲解《登飞来峰》等诗歌的需求,必然会对这方面内容进行补足。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教师在介绍王安石时都会以“囚首丧面”等典故来加深学生对于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用较为简短的语言对王安石那场并不成功的“变法”进行说明。而在文学知识教学的框架内,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语文教师只需要让受教育者记住王安石曾经在北宋引导过一场并不成功的变法运动。教师可以在此处再对王安石“拗相公”的典故进行说明,用足够的趣味性来辅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记忆理解。而当班级内的学生对这一内容形成了长期记忆后,再遇到王安石的作品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从变法对王安石的个人影响来对诗歌内容进行梳理。

结语

总之,在新课标的教育指导下,初中的语文教师要有意识的去提高学生对诗歌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要加强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鉴赏。传统的诗歌教学往往注重于背诵以及知识性的讲解,从而忽略了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文学性。这就需要初中的语文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细化诗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从诗歌的学习中获取更多的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富子.浓浓诗香,悠悠古韵———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1(09):6-7.

[2]王云.新课标下初中现代诗歌有效教学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新课标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