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时代拥抱新的“学习之道”
2022-07-09邹金玲
邹金玲
学习,在教育活动中一般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是面向学习者的一个过程或一项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外部环境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学习的特性。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颠覆性改变。
数字化时代的学习特征
传统的学习一般依赖于教师讲授,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学习空间得以无限拓展,学生信息接收阈值不断增加——可汗学院、TED演讲、各种学习App、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搜索引擎等让知识唾手可得;随时随地可加入的网络课堂、可以“面对面”的世界名师,互联网为学习者打开了新的学习维度。
数字化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之道”,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呈现出以下特征:一,倾向于从多种数字渠道获取信息;二,倾向于并行处理或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三,倾向于在处理文本信息前先处理图像、声音、色彩和视频信息;四,倾向于同时与多人进行协作和沟通;五,阅读文本时往往会无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六,倾向于适时学习;七,希望获得即时满足和即时奖励,但也伴随着延迟满足和延迟奖励;八,能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自如切换;九,偏爱既有用又有趣的学习。
当然,传统课堂的面对面教学模式胜在更有共情性,但在上述鲜明的特征面前,传统教学模式明显在个性化、趣味性等方面有所欠缺。课堂教学如何突破僵局,在数字化时代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途径地提升学习效率,更好地拥抱变化,最大效能地发挥出学校教育的作用,是当下我们应该研究的主要任务。
数字化时代的教学改革
针对以上问题,学校要突破思维定式,为教学、学习和评价树立一个共同愿景,并根据这个愿景最优化配置资源(人员、资金、学习材料和基础设施);结合现实问题创设情景化的学习活动;重新评估与修订决定课程适切性的标准;鼓励教师成为新型学习模式的指导者和促进者;重新打造学习空间、营造学习环境,使之与当下的国际化、现代化教学以及科學化的学习评价相契合;鼓励家长发挥所长参与学校事务管理,并让家长就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反馈,从而增强家校的教育认同感,提升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建立面向未来的学校学习共同体或学术研究团队,关注教育发展走向、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轨迹;建立共同协作的学习团队,开发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产品和解决方案;让学校成为拥抱改变的地方,鼓励师生不断进行再审视、再创造,让社会中的颠覆性变革在教育中也有所体现。
每一次教育教学改革都要厘清因果再行动,以“如何对决定课程适切性的旧标准进行重新评估”为例进行说明——
现在的课堂教学大多在小学阶段表现为闹哄哄的“自由市场”,在初中阶段表现为死气沉沉的“独角戏”,在高中阶段表现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学生年龄特点、班级人数、统一化的教学形式、“讲效率”的课程等。虽然由制度性约束派生出来的问题不在少数,但更为严重的是追求虚假主体性的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要对这些旧标准中的形式主义进行重新评估,我们就要看到:这种现象绝不是在中学时期形成的,而是在幼儿园、小学阶段过分地给教育教学强加以虚假主体性,到了中学,自主意识愈发强烈的学生就会全力反抗幼小阶段被“驯服”出来的虚假主体性,从而造成课堂上的“沉默对抗”。因此,对于教学中关于学生主体性的评价,应该进行历史性、科学化、立体化的评估。
评估中的主要矛盾来自追求虚假主体性的教师的意识深处,那些与学习活动或内容无关的习惯性的控制欲和权威意识,是无法征服对枯燥无味或者无意义的课题内容和表现消极的教授方式毫无兴趣的学生的。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首先应该认真反思,总结自己授课技巧和设计思路的不足,允许进度适当慢一点、学生发言模糊一点,意识到自己和学生们是在“一起共度快乐时光”。
责任编辑:曹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