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红”文化对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影响的实证分析
——以长春师范大学为例

2022-07-08陈柔霖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就业观网红问卷

陈柔霖,姜 飒

(1.长春师范大学,长春 130032;2.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长春 130000)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观念和网络模式更趋年轻化、多元化,“网红”文化作为自媒体时代的一种强视觉文化,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种较为流行的娱乐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大学生价值观与就业观。因此,为更好明确这种快消文化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本研究从实证角度,分维度量化“网红”文化对高校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有助于完善高校面对“网红”文化影响下的就业培训体系建设,并为构建组合优化策略、科学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参考。

1 “网红”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的内涵

1.1 “网红”文化概念与内涵

作为一种当下流行的社会现象,“网红”文化的价值实现主要依附于“网红”本身。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红是那些在互联网平台上凭借个人的外貌、才华、想法等被大量的网民所认识、关注甚至传播的人,这些个体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领域,且相对于明星,网红与普通人的生活更为接近,更容易激发共鸣。李力等(2020)提出“网红”是视像时代、粉丝时代、自媒体时代、狂欢时代、话语时代、商业时代合力造就和共生衍创的产物。基于此,“网红”文化是一种为人们提供大型对话的开放性结构属性,并将人与人在社会上的相互作用转移到精神和理智领域中的社会心理现象。

1.2 高校大学生就业观概念与内涵

大学生就业观从狭义角度是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认知。所谓的就业认知是大学生对就业及在此过程中对就业形势和现实情况等进行认知的心理活动过程,直接影响其就业行为。为了更好明晰“网红”文化对高校大学生多维度就业观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就业观广义概念。从广义角度,除就业认知外,大学生就业观也包含了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和关于就业的技能储备。其中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指大学生对就业工作能否达到其满意标准程度。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工作满意度的期待值不同,进而形成不同的就业观。大学生就业观也包含大学生对就业的技能储备,即指大学生在就业前需不断提高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同时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为就业铺垫根基。

2 “网红”文化对高校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分析

“网红”文化进一步在网络文化中的渗透,对我国青年人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直播用户多达4.12 亿,其中高校大学生占比高达53%,并且随着“网红”文化的发展,衍生出诸多新兴职业,如自媒体运营师、带货主播、直播选品经理等,这些新兴职业也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产生微妙影响。谢静芳(2021)提出,“网红”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想毕业后从事与“网红”相关的工作。

然而,现有关于“网红”文化对大学生就业观影响的研究结果仍未统一。一方面,从积极影响角度来看,“网红”文化能够通过网络行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辅助大学生树立符合时代发展的就业观,使大学生就业观更好地与时俱进,助力高校大学生个人发展。由于“网红”文化产生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发展的时代当下,诸多大学生在追逐“网红大V”“抖音带货主播”等的过程中,也被这些素人成名经历、以抖音和小红书为代表的自媒体载体和电商与广告紧密结合的新商业模式所吸引,加速当代大学生投身于这场以“网红”文化主导的新浪潮中,把“网红”文化进一步落实为实际行动,如加入抖音等“网红”文化公司实习并进行职业选择锻炼,不仅扩宽了当代高校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范围,同时有助于当代高校大学生储备就业技能和知识,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但另一方面,也有诸多学者从“网红”文化价值观引导层面否定了其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积极影响。如陈丽荣(2018)认为在校大学生目前仍处于价值观与就业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而在错误引导和大量混杂网络信息中难以进行有效的思考、理性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使得建立的就业观也存在极大“扭曲”可能性。在这基础上,谢静芳(2021)认为,“网红”文化的传播与普及会挑战甚至推翻大学生传统就业观,不仅削弱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判断力,紊乱大学生的就业取向,甚至导致大学生在就业选择过程中,金钱观和成功观会发生偏离、扭曲和错位。譬如2018 年某网红在某重大活动中哗众取宠,开展虚假慈善募捐活动;2020 年某网红为提升关注度弄虚作假,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等。在这些网红的名人效应和经济效应下,当代高校大学生易形成具有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的价值观,进而在树立就业观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带着“不劳而获”的心理,阻碍这些高校大学生理性且正确地认知网络时代的就业机遇。进一步地,随着“网红”文化对当代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扩大,也易扭曲大学生对“成功”和“好工作机遇”的定义,往往将“红”认为是“成功”,把能够带来名气、金钱和物质作为评价“好工作机遇”的唯一标准,导致高校大学生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形成急功近利的就业认知,扭曲其对就业机遇的预期判断。

综上,关于“网红”文化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诸多研究中发现“网红”文化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影响较复杂,学者们在认可“网红”文化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的基础上,对其影响复杂性进行探讨,且提出高校应当在这种文化趋势下引导学生树立与时俱进的正确就业观。虽然目前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仍有以下研究不足:(1)缺乏应对“网红”文化冲击的大学生就业路径研究。现有关于大学生就业认知的研究多是源于传统就业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理论,在面对“网红”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就业观问题上,虽然进行了相关问题的综述研究,但在探究其理论认知及分析依据方面仍显不足。(2)缺乏“网红”文化对大学生就业观影响的量化评价研究。现有研究多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从单案例研究或理论综述角度分析“网红”文化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冲击,缺乏从实证角度评判大学生在此种文化影响下就业观认知与技能储备的变化情况。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网红”文化的积极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已成为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培训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模型与假设

实证研究中应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可进一步量化并寻求变量间的内在关系,验证研究假设是否成立。本研究将“网红”文化作为自变量,高校大学生就业观作为因变量,并以此构建回归模型。根据理论与实践分析,本研究做出如下研究假设:“网红”文化正向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认知、就业期望和就业技能储备。

3.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由于模型中的变量难以量化,故本研究采用调研问卷方式,通过量表测量形式以更好反映研究模型中的潜变量。参考以往对“网红”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的研究文献,本研究选定以下指标。对于“网红”文化,本研究主要从了解“网红”文化渠道、关注“网红”文化类型、接触“网红”文化频率方面进行调研。对于就业观构念的测量,本研究按照高校大学生就业观的广义维度,分为就业认知、就业期望和就业技能储备三个维度。同时,为了修正并减少非实验因子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本研究将大学生年龄、生源地和性别作为控制变量。

问卷采用Likert 5 点量表,5 表示非常同意,1 表示完全反对。通过调研问卷,对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进行调研,于2021 年3 月至2021 年7 月,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48 份,有效回收率87%。其中,在被调查的长春师范大学大学生中,男性占比51.15%,女性占比48.85%。

4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基于348 份问卷结果,采用SPSS 23.0 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对问卷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信度反映了量表所用指标具有的可靠性,效度反映了所需测量数据的可信程度。本研究所获整体信度检验指标Cronbach’s Alpha 值为0.921,且所有测量变量Cronbach’s Alpha 值均大于0.8,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对于效度的检验,本研究在正式发放调研问卷前进行了预问卷并对题项进行了修正,保证问题描述的准确性,具有较好内容效度,在聚合效度方面,各变量的因子载荷量均大于0.5,累计方差贡献率最小为64.233%,也较为理想,且各构念的CR 值均高于0.8,因子载荷量均高于0.5,聚合效度较好。具体量表可靠性和因子分析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量表的可靠性、因子分析与Cronbach’s α 分析结果

在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对变量间关系进行分析时发现,“网红”文化对高校大学生就业认知的回归系数为0.190,且p<0.001,说明“网红”文化与高校大学生就业认知显著正相关。“网红”文化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期望的回归系数为0.045,且p>0.1,说明“网红”文化与高校大学生就业期望不具有相关性。“网红”文化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技能储备的回归系数为0.153,且p<0.001,说明“网红”文化与高校大学生就业技能储备显著正相关,具体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回归验证结果

综合实证结果,“网红”文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具体来说,“网红”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对就业过程中的就业形势和现实情况有比较清晰、客观的认识,但是“网红”文化对大学生就业满意程度的影响难以统一而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网红”文化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工作,对社会实践有了更细化的认知和期望,但也易导致大学生陷入就业薪水期望陷阱,无法正确定位职业选择,进而导致在探究“网红”文化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期望影响过程中,所得结果并不显著。同时,在高校大学生就业观认知的调查问卷中,研究结果也显示,大学生普遍对“网红”文化影响下的技能储备的认知度最高(均值4.247),说明大学生在“网红”文化潮流中认为丰富“网红”文化知识、提高相关技能较为重要。

5 “网红”文化下正确引导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建议

首先,从学校层面,应结合“网红”文化对大学生就业观多重维度影响效果,不断完善高校就业培训体系。通过举办多样化大学生就业讲座与培训,不断矫正“网红”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更好地将“网红”文化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系统相结合,整合“网红”文化、社会招聘信息平台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系统,并以此为支撑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

其次,从教师层面,应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引导与管理,充分发挥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正面传播作用,发挥好就业指导作用。在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过程中,提高高校大学生对“网红”文化的认知,使学生摆正求职过程中的期望,使大学生在“网红”文化下求职更具竞争力。

最后,从高校大学生层面,应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对不同“网红”文化的识别能力,更好地将这种文化融入自身职业发展规划中,根据时代需要和发展趋势,明晰自身在求职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并按照职业发展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

综上,高校大学生目前处于网络信息化时代,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红”文化影响。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各高校要与时俱进,结合“网红”文化合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就业培训系统。高校教师更要结合“网红”文化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大学生规避“网红”文化对其就业观的干扰。同时,大学生自身也应提高辨别不良“网红”文化的能力,提高技能储备,扩宽就业选择。

猜你喜欢

就业观网红问卷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不要上“网红”的当
网红滚滚
问卷网
«ВаНхУН»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融合
“愿去民企”体现毕业生务实就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