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评与实证之衡
——评《沉思音乐—挑战音乐学》

2022-07-08丁乙洺

大众文艺 2022年12期
关键词:音乐学音乐研究

丁乙洺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22)

作为新音乐学的领袖人物约瑟夫· 克尔曼(JosephKerman,1924-2014),在纵观音乐学发展历程和站立于各音乐领域学者研究成果之上,对整个音乐学研究进行再思考而撰写出《沉思音乐》(Contemplating Music:Challenges ofMusicology)这部著作,用宏观的视角对20世纪西方音乐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脉络进行精确把握,为广大音乐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线索,对于音乐学发展的总结和开拓有着重要的地位。

该著共分七个章节,主要以第二章至第六章为主要部分,总结了音乐学在实证主义研究方向的改变,并对音乐分析、音乐理论和新音乐三者在逻辑关系上的进一步探讨,以及批评在音乐学中的重要性,强调建立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与平衡,主张批评与表演结合对作品解读。综述了二战以来欧美音乐学研究发展情况,并在逻辑梳理的基础上进行个人观点的阐述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批判了传统实证主义的研究方式,主张将传统音乐文本考证与审美解读联系起来。

约瑟夫·克尔曼作为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同时也是一位涉猎广泛的音乐学者,对音乐学的关注通常不仅仅围绕着音乐本体的发展,也将注意力回溯遥远的历史,以及对最前沿研究动向的掌握,通过广泛的学术沉积以及作者犀利的眼光,发掘到当前领域有许多新奇迹象、新方法。正如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当前,有关音乐的思考似乎正在经历快速的变化。最新的期刊和出版社书目不断让人惊喜,我认为,本书甚至具备了广告商所谓的‘时间价值’”(承谢部分)这样包含了历史的眼光、最新的思维和未来的判断也许正是作者想表达的“时间价值”。

作为一本具有强烈历史意义的著作,在音乐学发展了几十年后的现今再重观,必然隐含着些许时代的缺陷。克尔曼在书中写道“本书有意写成一种个人的乃至特异的风格,常常是,我既不接受忠告(弃之不用),也不响应朋友们殷切希望的那些建议。”(承谢部分)表明作者希望像他在书中提到的批评思维那样去撰写具有个人风格、有着强烈个人观点的著作,这势必会出现一些他本人难以察觉的问题。

一、实证主义应该被抨击吗?

在人类对社会现象认知的历史长河中,为了突破十多个世纪以来的神学与形而上学思维枷锁,19世纪以法国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哲学观横空出世,在1830-1842年间,孔德陆续发表了《实证主义教程》提出“社会物理学”这一概念,要求把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法则引入社会研究,从大量历史记录中发现历史事实,再以实证的方法进行科学的研究,以便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规律。

19世纪初现的音乐学无疑极大地受到了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实证主义音乐学通常以两个方向为主,一是音乐史料的搜集、考证、鉴定,并对其进行归纳、排列、逻辑推理等,二是对乐谱或音乐形式的分析,并判断时代风格或体裁风格等。但由于实证主义带有客观化、理性化的本质,以及音乐学家们浮于表面的大量烦琐资料的整理归纳,让原本以主观、个人色彩著称的音乐艺术并未散发应有的光彩。

“音乐学家研究的主要是可以实证的、客观的、无争议的、实证主义的东西。展示早期音乐文本及事实和人物,而不是解读它们,这被视作音乐学最突出的成就。”作者认为音乐学研究不被允许进行批评性解读与历史解读,且不注意音乐与政治、社会、思想之间的联系。实证主义作为最终目的而不是研究方法的模式逐渐成为音乐学研究的诟病。

克尔曼在书中表示:“我本人和利奥·特莱特勒,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对实证主义音乐学进行了最直接明了的抨击”,就如作者在第二章第三节当中提到,对于古谱编订时有些版本显得粗枝大叶,导致专家迟早要回头查看原始乐谱。但对于这一点,1954年发行的新版巴赫全集为实证主义工作给予了些许肯定,它的存在确立了乐谱编辑和文本批评的新标准。在笔者看来,当时作为实证主义探索还处于初期的音乐学研究,出现部分粗糙的乐谱版本实在情有可原,专家们重新研究原始乐谱也并不代表古谱的编订失去意义,只是在当下缺乏新版巴赫全集这样的编订标准。

正如孙国忠教授在文章《学术传统与当代视野》中提出:“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是,包括历史音乐学在内的人文学科的发展不是以‘新’替代‘旧’的轨迹运行,而是用累积式的构建方式来形成不断丰富、完善的学理认知和人文审思”。实证主义研究虽欠缺人文领域的关联度,但不能否认将近一个多世纪的积累下,各种书籍、文献、乐谱等经典著述与资料支撑起的音乐学大厦,这样扎实、明确的实证主义音乐学研究成果更能证明音乐艺术发展的存续和价值,以批评为导向的音乐学发展也需在认可实证主义成就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探索。

二、批评到底是什么?

通过观察,作为克尔曼不断强调、推崇的概念——批评,但他并未在书中对批评给予一个合适的文字概念。克尔曼提到“批评的性质,以及人们所设想的批评与其辅助学科之间的细微关联,对我来说似乎都是几乎无法用抽象的术语去定义的东西。然而它们可以用例子来说明……我在上述文章中力图要达到的是:利用‘音乐学’学科所有的、或尽可能多的成果,去澄清,或确实去发现音乐本体的审美特性”,似乎他想尽力表达出批评指的是学者能跳出以往的实证主义思维,尝试更深层地去把握艺术的审美特性,以及学者在研究中包含其个人的主观评价与判断,而非只考证事实真伪。

在《沉思音乐》的各个逻辑观点中充斥着作者对于批评的强烈追求,如:在第二章,早期实证主义音乐学研究中通常注重事实和史实,而缺乏研究者对于音乐研究中的评价和解释,甚至是历史的解读,更不用说审美评价或阐释。在第三章,他认为音乐分析除了对调性音乐理论进行象征性的增补以外,还有更广阔的批评空间可以衍生发展。第四章更是全篇论证音乐学研究中需要批评带去新生。

同时作者在书中表达了对文学批评的向往,“在美国的文学学术研究中,批评占据着一个主要地位,而且维持了一段时间……为什么在音乐学术圈在对批评没有类似的认可?”,但我们需要清楚的是,作为文学批评的发展载体是文字,而音乐批评的发展载体却是音乐,文学本身的性质就决定了批评将会在其领域具有主要地位,而音乐领域却非然。笔者认为,不应该将性质不同的学科作为发展标杆。

不仅如此,作者也在书中提到批评的部分局限性,克尔曼站在斯特伦克(Oliver Strunk)对于英国牧歌传承的研究上,对英国作曲家托马斯.莫利(Thomasmorley)及其追随者威尔克斯(Thomasweelkes)、威尔比(Johnwilbye)的音乐进行批评研究时,他这样说道“而当斯氏观察事实的时候,实际的发现既新颖、又有趣,但关于上述……我的批注无法再添任何光彩”,表明在事实调研前进行思辨过后的发现,且在足够别致与全面的事实罗列和证明下,批评的作用显得并不大。

在《沉思音乐》开启的音乐学反思热中,衍生的新兴边缘研究领域和论题存在的许多问题被学者们进以思辨,如女性主义的定义是以性征还是性取向为基准?音乐家否认作品是女性主义情况下应如何判定?对纯音乐的解读是否牵强地困在性别的范围内?面对这些问题,学者们面对新颖、创新的话题下应保持更为严谨的态度对待,加之上一段的论述也表明,明显一些音乐研究并不适合进行批评性的研究方式,对批评的运用应慎重且适当。

三、实证与批评是相对立的吗?

克尔曼在第四章开头提到唐纳德.米切尔(Donald Mitchell)在1955年所评价英国的音乐学发展情况:“音乐学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如此令人吃惊的优势地位,除了其自身的优点之外,与严肃批评的衰退有紧密的关联。这不只是一个巧合,即一方的威望、技巧,以及公众的认可得以飞升,而另一方的这些方面则日渐衰败”,米切尔表达了当下英美两国音乐学发展中实证主义的优势地位,好似跷板一样,日常批评则因此被牺牲,随后克尔曼也表达出对这段话的认同。

在上述言论中,好似实证与批评是相互对立般的存在,一方强盛另一方则必然是衰败的,笔者认为二者并不能作为一种对立的概念,无论是在范围还是方式上不能算作同一维度。实证主义(positivism)本是以哲学概念被提出,围绕本真的、有用的、实际的目标来制定认知方法,更多是人们认识世界规律与事物的一种思潮,研究成果以客观环绕研究对象为主。而批评(criticism)不仅是对事物做出评价、解读、阐释的一种行为,还是注入个人主观思考进行研究分析的观念,研究成果是以客观的方式围绕研究者的主观思维。二者也许在主观和客观研究这一层面上具有一定的对立感,但实际上它们相互包容且重合,但实证主义又基于本身强调的客观真实性,再发展到第三代的实证主义理论下,几乎涉及事物各方面的科学理论都是实证主义麾下的成果,其所囊括的事物范围更广泛,存在的形式更多元,其中也不乏涉及人类本身的思维模式真理。

当然,作者强调的是实证与批评的结合,但在这样全部倾注了批评的“实证主义音乐学”还是真正的“实证”吗?虽在以往实证主义所呈现的材料包含了“相对”客观的事实选择,但按照克尔曼对当下音乐研究的评价:“不只是实际上不准进行批评性解读——这里解读即试图将所收集资料用于审美评价或阐释,甚至连历史解读都加以限制。”,这里作者承认了将收集的资料(部分事实)用于审美评价或阐释(个人判断),那么,当学者已经接受将自身的主观审美判断纳入研究中时,并且每个学者有着不同国籍、信仰、文化、时代等多样因素的背景下,最后其展现出来的材料或许连“相对”客观都无法达到,再混杂着学者自身的解读与评价,这样是否会影响未来的音乐研究呢?

带着以上的担忧,笔者赞同不能只停留于实证主义研究,需要更上一层台阶去洞察音乐作品的艺术特征与个性,音乐批评在整个音乐研究领域中的确值得被发展,不断推翻与更新解释本身就是学科发展的一种方式。但是,将音乐批评完全混入实证主义音乐学研究是不可取的,这将减少学科的客观性,否认实证主义研究的贡献也脱离了音乐学发展的根本基础。能在音乐学中做到“全民批评”也太过于理想化,“客观”的挖掘事实和“主观”的解释虽难以泾渭分明的做到,却可以成为学科规范化的追求。

总结

以上,笔者通过阅读《沉思音乐》与相关“新音乐学”发展成果后,在笔者接受、认同克尔曼观点下的一些反思与疑问,所提出的拙见与问题敬请学者们批评指正,克尔曼提出的以批评为导向音乐学模式仍需要学者们不断探讨与摸索,笔者也无比期待新音乐学研究成果百花齐放之盛况。除以上宏观理念的思考之外,以下便是笔者对于此书的微观细节的些许看法。

也许是作为一位常年浸泡在音乐学术环境中的优秀学者,习惯于对某些现象或音乐的某种认知,从而加入了许多个人经验式的判断或偏见,却又不加以论证。比如“实证主义者对音乐风格的兴趣,似乎主要在于风格可能用作年表的向导——这股兴趣确实可能仅仅是形式上的,因为他们总是提醒人们要慎用,虽然还不是完全怀疑。”似乎作者是在尖锐讽刺实证主义的僻陋,对于音乐风格的追求仅仅只是为了用于方便规划整理,而非真正探寻音乐风格中隐含的审美特性,随后作者探讨了如若外部证据缺乏或不能涵盖,是否认可对内部证据的敏锐解释,并未再提及或论证“实证主义者对音乐风格的兴趣”这一说法。但是,作者其他更多的个人判断和总结还是进行了论证且提供了相关资料,本书的资料详尽也为音乐学者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基础。

其余的不足之处便是翻译所带来的,一是未将英文的指代翻译清楚,英文通常喜欢将名词、事件等作为代词(it、that、those等)放入句子中使用,甚至还有同位语、定语等这样的短语,以及长难句必备复杂的逗号划分,有时不细致分析句子非常容易将指代词弄混搅,通常指代词需要根据前后文逻辑、文章语境、作者观点等方式判定其意义,中文书写习惯与英文大不相同,相对表达更为细致、简明、清楚。而纵观此书的翻译,也许译者是为了节省时间或者怕出错误,喜欢用“这”“这样的”“其”以及大量破折号,而这些词通常涵盖的意义比英文的代词范围更广,导致读者在阅读时不确定出现的中文指代词到底是指什么,是人、物、事件、著作还是正方观点、反方观点呢?使读者看起来会非常吃力,严重些甚至会误解书中意思。

总之,笔者终在书中艰难地从“鸡蛋”里挑出了些许“骨头”,《沉思音乐》无疑是一本在音乐学术界有着相当重量的著述。同时也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无论是在方法上还是在研究思维上,克尔曼严谨的将繁杂多样的观点一一细述并深刻剖析,加深了这本著作的理论方式。此书所包含详细的资料附注好似音乐学研究的大型综述,为深入和初入音乐学研究的学生、学者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信息。能看出克尔曼强烈呼吁批评式研究能深入到音乐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这对于推动音乐批评学科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促进多个分支学科之间的交流,使我们认识音乐学研究的发展、开拓音乐学研究的视野。

①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实证主义哲学与社会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实证哲学概论》(1848)、《实证政治体系》(1847-1850)和《主观的综合》(1856)等.

②科尔曼.《沉思音乐——挑战音乐学》,朱丹丹、汤亚汀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见30页.

③同注②,见104页.

④1954年,新版巴赫作品全集在德国格廷根和蒂宾根发行,取代了1850-1900年出版的巴赫协会版.

⑤孙国忠.西方音乐史研究:学术传统与当代视野[J].音乐研究,2013(04):5-14.⑥同注②,见108页.

⑦同注②,见105-106页.

⑧奥利弗·斯特伦克(Oliver Strunk,1901-1980):美国音乐学家,代表作有《音乐史文献研读》(Source Readings in Music History).

⑨同注②,见34页.

⑩唐纳德·米切尔(Donald Mitchell,1925-2017),英国音乐评论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对古斯塔夫·马勒音乐作品的四卷本音乐评论,以及本杰明·布里顿书信六卷本的编辑.

(11)同注②,见97页.

(12)同注②,见30页.

(13)同注②,见40页.

猜你喜欢

音乐学音乐研究
摇船歌
转型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Ethnomusicology一词中文译名的博弈
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流行音乐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