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对男子篮球运动员竞技体适能的影响研究
2022-07-08焦阳
焦阳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6-201-02
摘 要 随着国民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各类体育运动项目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运动会与冬奥会的召开,体育运动逐渐引起社会各界重视。其中,篮球运动深受青年男性所喜爱,但是要进行专业比赛就对体能要求格外严格。所以,体能训练在提高男子篮球运动员竞技体适能的训练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基于此,本文结合文献资料与实际体能训练情况,为有效提高篮球运动员竞技体适能,主要从身体形态、生理机能与运动素质三方面分析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并围绕篮球运动员体竞技体适能概述与存在弊端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优化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仅供相关篮球运动人员参考。
关键词 体能训练 男子篮球运动员 竞技 体适能
体能训练是男子篮球运动员提高竞技体适能的重要基础,往往采用专项练习的形式,以更为科学合理的训练手段进行负荷练习,有利于提高篮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维持适宜的身体形态,提升综合运动素质。篮球运动爱好者众多,受到广泛欢迎,无论是各个学校还是体育场都会设置篮球场,可见篮球运动的普及。但篮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因此,体能训练非常重要,在篮球运动项目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
一、竞技体适能概述
体能训练主要是指由身体机能决定的运动能力,由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以及运动素质,决定了其自身体能的程度高低。身体形态与生理机能作为体能训练的硬性物质基础条件,由运动素质表现出来。体适能概念起源于欧美国家,是指人类身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通俗来说,是保障人们日常生活(如工作、休闲娱乐、学习、休息等)的各种行为的体能,囊括了灵敏度、爆发力、速度、平衡能力以及反应时间长短等方面,是参加各类运动项目的基础身体要素。体适能往往会与体能、体质、身体适应能力、身体素质这四个概念产生混淆,体适能与其他几点不同的是更多与人们的生活相关。据研究表明,稳定的体能训练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目前,西方国家竞技体适能理论与方法发展比较完善,也相对权威。国内仅于上世纪末引入体能训练概念,发展至今不过数十年,现已从自发阶段迈入全面认识阶段,但仍存在着许多局限因素。国内竞技体能训练采取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方法,逐渐趋向于科学化、专项化、个性化发展。现阶段,竞技体能训练发展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缺少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没有相对完整的体能训练体系与理论框架以供参考,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界限不够明晰,有的训练甚至严重违背了人体的生理发展规律,无法形成系统化的训练原则,对运动员的身体产生了极大影响,有些运动员出现了身体机能早衰或者无法提高专项技能等问题。专门研究体能训练的实验机构数量少之又少,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应严格参考理论与实际数据,强化基础的研究,通过不断创新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二、体能训练对篮球运动的重要性
篮球运动对体能与身体形态方面皆有极高的要求,往往体形高大的运动员更具专项优势。篮球运动产生的巨大能量消耗对运动员的生理机能是一项极大的考验,篮球运动员之间会产生强烈的身体对抗,体能训练时机体会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篮球运动不仅有有氧形式,也有无氧形式,二者相互交替,各有长处。因此,要求篮球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机能。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篮球运动项目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篮球运动员具有更高、更强的运动素质,包括持球快攻和攻防转换的速度素质,篮板和跳跃的力量素质,适应进攻和防守节奏变化的耐力素质。此外,持球突破与灌篮等篮球运动技巧强调运动员的灵敏度与柔韧度。综上可见,体能训练对篮球运动尤为重要,选择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法,从各个方面可以有效提高篮球运动员的竞技体适能。
三、男子篮球运动员竞技体适能的影响因素
(一)身体形态训练对男子篮球运动员竞技体适能的影响
篮球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根据自己的特殊专项特长,调整自己的身体形态,各个专项的身体形态要求略有差别,适当的身体形态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提高运动员的竞争力。除了篮球运动员的遗传因素外,身体形态训练尤为重要,增加训练任务,有氧运动的比例、合理调控运动员的饮食,在保障其体脂率达标的情况下,降低运动员自身的体重,有效提高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移动速度与弹跳高度。另外,体脂率的提高亦可增强运动员的对抗能力。篮球运动员必须依靠肌肉的维度来加强专项技术动作的稳定性,提高技巧的成功率。踝关节维度的增强可以有效减少篮球运动员踝关节外侧韧带受伤的可能性。身体形态训练促进了篮球运动员身体能力的协调,更容易掌握难度大且高效率的运动技能。
(二)生理机能训练对男子篮球运动员竞技体适能的影响
篮球运动项目相较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综合性极强,充分的生理机能训练有利于提高篮球运动员的微观水平和竞技体能。通过持续训练法,持续以低强度进行长期训练,可以增强篮球运动员的心肺功能,提高有氧训练的耐力。篮球运动员在进入决赛期间减少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同时也减少了比赛中出错的可能性,为比赛的胜利提供了生理机能上的保障。适当增加无氧训练的比例,补充充足的蛋白质以增加快肌的纤维比,提高运动员的力量。
(三)运动素质训练对男子篮球运动员竞技体适能的影响
运动素质能直接展现篮球运动员的竞技体适能,通过变换训练与游戏训练,培养篮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应盡量避免在运动员疲劳的时候进行灵敏素质训练。篮球运动员的前庭功能十分重要,是保障平衡能力的关键,可通过训练走平衡木、荡秋千等方式提高运动员身体的平衡性能。磷酸原系统作为三大能量系统之一,是持续运动需要的直接供能物质,磷酸原系统持续时间最短且速度最快,可为人体快速供能。譬如,采用短距离十秒加速跑的形式重复训练,以提高篮球运动员速度素质。肌纤维比例可通过电刺激法进行提升,进而达到提高篮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运动素质训练涉及诸多方面,以不同的方法进行针对性训练,从灵敏素质、平衡素质、速度素质、反应素质、力量素质等方面综合提升篮球运动员竞技体适能。
从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三个方面,借助各种丰富的训练形式,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首先,身体形态训练对篮球运动员竞技体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降低体脂率来实现的,还需增加肌肉维度,强化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其次,生理機能训练以增强篮球运动员心肺功能与快肌纤维比为主。运动素质层面,针对运动员的灵敏、反应、力量等素质进行训练。
四、提高男子篮球运动员竞技体适能的建议
(一)体能训练结合科技
处于新时代智能互联的大背景下,人们的生活逐渐科技化。同样,各类运动项目的发展也应趋向于科技化,通过科学技术检测篮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与生理指标,以科学的数据呈现竞技体适能的各项指标。篮球运动员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可通过穿戴智能设备及时了解各项身体机能指标的变化,实时跟踪、记录数据,方便后期分析训练手段的效果,为改进训练方式提供依据,也为管理中心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进而提高了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安全性,保障体能训练的质量与效率。
(二)创新体能训练方法
创新驱动发展,不仅指的是经济发展,也是各行各业发展的驱动力。国内体育项目的创新是必然趋势,也是优势。创新作为篮球运动项目体能训练的重要提升手段,依据各个地区的特殊环境,可采用高原训练法。篮球运动员在氧气稀薄的条件下进行训练,能有效提高心肺能力,延长竞技体适能的持续时间。通过发掘更为有效的训练方法,融合创新形式更丰富多样的训练,提高篮球运动员的综合体适能。譬如,NBA篮球体能训练采用的方法有折返跑、纵向六次跑、十七次跑、变速跑、X跑、间歇跑、全场快速运球跑、全场Z字形快速运球跑、胸前传球全场急速跑、全场击地传球急速跑、边线冲刺打板进球等训练方式。在充分分析现有成熟的训练方式后,融合适合各个篮球运动员的创新方式,提高篮球运动员竞技体适能。
(三)针对运动员特点安排体能训练
各个篮球运动员专项特长不同,竞技体适能也各不相同,不能同一而论。现阶段体能训练往往会因为忽视了各个运动员的差异性而适得其反。由于不同位置的篮球运动员竞技体能差异较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进行不同程度的体能训练。组织具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以提高训练整体质量和效率,避免训练不力,引起运动员的竞技体适能衰减。
(四)重视体能训练中的身体恢复环节
注重体能训练的同时,还需注重篮球运动员的身体恢复情况,体能训练同时也是提高篮球运动员身体恢复能力的关键。具有良好体力的运动员在比赛后身体的恢复速度比较快。由于其身体素质比较好,抗疲劳能力也更好,身体自然恢复状况也比较乐观。特别是在高密度和高强度比赛期间,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迅速恢复,是比赛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篮球比赛的强度很高,同一运动员在比赛期间很难保证维持在同一水平。因此,比赛休息期间的体能恢复非常关键,短期内进行多场比赛,考验的不仅是身体恢复能力,更是运动员的体能。
五、结语
综上所述,注重体育训练的创新与发展对男子篮球运动员的竞技形式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我国起步较晚,正处于全面认识阶段,但仍存在理论体系缺乏等局限性因素。为了有效地促进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发展,促进篮球运动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为体育运动的发展作出贡献,还需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庆山.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2]王秀智,沈时明.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基本体能的重要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2):48-49.
[3]范斌.我国篮球体能训练的研究进展———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运动,2017(18):5-7.
[4]聂世轩,张振东,党传奇.体能训练对男子篮球运动员竞技体适能的影响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5):87+30.
[5]刘程.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风尚,2020(0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