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衔接模式探究
2022-07-07侯静敏
侯静敏
四川省蚕丝学校,四川南充 637000
引言
自教育部下发《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渐完善,以“3+3”中高职衔接和“3+2”中高职衔接为主的职业教育模式逐步构成,这既为中职学生提供了有效的能力提升途径,又直接拓宽了高职院校的生源渠道,有助于进一步打通中高职院校相互延伸与融合的办学路径。在此背景下,深入剖析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模式,其目的在于解析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对专业教育模式进行革新,以此提升专业教育水平,保证人才质量,推动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
一 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现状
(一)教育基础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各职业院校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但从整体来看,职业教育入学人数呈现递减态势,这一方面与职业教育所处的社会地位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到职业教育基础影响。其中,对于绝大多数中高职衔接的职业院校来说,无论是“3+3”职业教育模式还是“3+2”职业教育模式,其应用推广的时间均相对较短,这意味着其依旧面临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此外,各地区职业教育基础存在明显差异,一些地区的教育基础仍较为薄弱,因此,尚缺乏有针对性的教育政策协助,最终影响了中高职衔接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发展。
(二)师资力量
在师资力量方面,职业院校的师资水平明显低于其他院校,这多与职业教育所处的社会地位有关。同时,对于各个专业教师的薪资待遇,职业院校多以学历高低作为主要评定依据,使得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此外,虽然我国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但职业院校教育设施薄弱的问题仍相对严重,且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使得对于高质量教育人才的吸引度有所不足,最终阻碍了职业院校的持续发展。
(三)教育评价
从教育评价角度来看,转段考核评价是对学生中职阶段学习成果的检验,涵盖考评主体、考评方法、考评内容、考评手段等多个方面,但是中高职衔接的职业院校多采用终结性考核模式,即以笔试辅助面试,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了教育的过程性和完整性。在此基础上,教师无法公正、客观评估学生的职业素养,既不利于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也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市场就业。同时,在评价内容方面,普遍缺少学习性评价,即过于重视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忽视对于学生知识、技能、德育水平的综合化考量,最终限制了学生的素质发展。
二 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问题表现
1 未根据培养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关键基础。其中,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这意味着在实际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所存在的差别会直接阻碍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同时,由于不同职业院校对待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有所不同,使得不同院校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并不利于中职人才向高职人才的逐步过渡。
2 未根据生源特点分类制定课程体系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生源由普通高中生和中职生两类组成,但二者存在能力素养上的区别,这导致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容易出现倾向性问题。首先,相比而言,中职学生的理论基础弱于普通高中生,专业技能则强于普通高中生,而由于普通高中生仍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生源主体,导致院校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往往更加倾向于考量普通高中生的知识基础,且并未针对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单独设置教学计划,使得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严重限制,不仅容易出现跟不上进度的问题,同时也影响了其中高职学习的有效衔接;其次,根据调查,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程内容时存在一定的与中职院校雷同问题,这意味着高职院校的中职生源并不能在进入高职学习阶段后了解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例如,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酒水管理与酒吧管理》等核心课程,中职与高职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选择上均相差无几,最终既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又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3 未根据中职生学情采取有效教学方法
近年来,伴随着教育政策的倾斜,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源所占比例显著增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中职学生已经占到生源总数的二分之一左右,且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因此,如何做好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已经成为决定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面对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生时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仍保持一致,即尚未形成差异化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根据中职学生的学情特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多数专业教师仍采用固板的讲授方法,既不能有效调动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得教学目标很难顺利完成,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
4 未根据教育衔接需要实施科学的课程评价方法
上述提到,中高职衔接的职业院校多重视理论性评价,忽视学习性评价,在这种课程评价方式主导下,学生不仅无法对专业知识具备深层次了解,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有违职业教育的初衷。此外,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阶梯式的评价机制有助于确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大多数职业院校所构成的评价模式均缺乏适用性和发展性,并不能有效衡量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中高职不同阶段专业技能的实际水平和程度,同时也无法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成效的改善提供参考。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 中高职沟通不足,信息不对称
从目前来看,无论是“3+3”中高职教育模式还是“3+2”中高职教育模式,想要确保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其关键在于高职院校能够充分了解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环境和基本学情,即需要以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为基础进行教育延伸,形成有层次、有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学生由中职学生向高职学生的顺利过渡。在此基础上,之所以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容易出现课程内容重复、教学方法不当等问题,是因为中高职院校的沟通交流相对不足,而只有确保二者间教育信息的对称,才能保证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2 教育管理制度不够灵活
在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二者教学管理制度的差别,是阻碍其有效衔接的主要原因。在选修课程角度,一些中职院校以培养专业型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即注重围绕专业拓展岗位开设专业选修课程,但高职院校则倾向于设置公共选修课,这使得二者的课程结构无法有效衔接,阻碍了学生的持续发展。
3 中职学生分流
在中职学生毕业时,一部分学生会选择直接毕业寻找工作,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参加成人高考继续深造,这意味着愿意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相对较少,存在明显的中职学生分流问题。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的生源主体仍为普通高中生,导致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多偏向于普通高中生,存在一定的忽视中职学生现象,进而不利于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
三 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模式的优化思考
(一)教育目标的优化
在教育新常态政策导向下,中高职教育衔接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其中,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应促进形成适应行业发展需求、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交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应逐步构建酒店管理专业的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体系,保证中高职衔接的有效性。首先,在现代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应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以培养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民族传统工艺发展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中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即两个教育系统应保持相互独立性和连续性,保证教育功能上的互补与耦合,以此确保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完整、有序;其次,应深入调研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明确不同岗位层级与相对应的学历层次,针对酒店管理专业,一般可分为一线服务员、督导层、经理级、高层级四个岗位层次;最后,在确定教育目标时,应以酒店行业职业标准为依据,遵循能力提升原则,即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般可定位为掌握基础的酒店管理专业技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般可定位为具有现代酒店业经营管理理念。
(二)专业课程衔接优化
在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需要多方的配合以确保学生专业学习的连续性,涉及招考渠道、办学路径、培养体系、评价管理等多个方面,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便在于课程衔接。对于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来说,其直接承担了中高职衔接的任务,体现了社会的人才需求,代表着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而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需重点围绕专业课程设置重复、忽视文化课程等问题进行考量,以此确保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适应性。一方面,应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达到课程衔接的基本要求,其中,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应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各有侧重,确保课程内容由中职向高职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同时,应基于酒店管理专业不同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发挥两种教育阶段的教育功能,从而真正区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保证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效果;另一方面,应制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酒店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标准,参照国家职业标准,依据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整合课程内容,以此形成以培养学生实践工作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促使学生在参与工作的过程中提高专业素养,掌握酒店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例如,针对中职阶段,应以餐饮服务为主要课程内容,涉及中西餐零点服务、中西餐宴会服务等课程,针对高职阶段,应包含主题餐厅经营与管理、宴会策划与设计、餐饮管理实务等课程内容。
(三)评价机制的优化
在中高职衔接教育体系内,应构成第三方参与型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在原有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院系评价基础上添加企业评价和行业评价,以此帮助学生明确自身职业定位,确保学生职业发展。其中,第三方评价主体一般可由地方旅游行业协会、酒店业协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酒店企业等非职业院校单位组成,且应形成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表(见表 1)。
表1 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表
(四)保障措施的构建
上述提到,中高职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影响了教育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应逐步打破校际界限,通过组建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研团队,定期开展研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材规划等活动,增强沟通交流,形成融洽的教学氛围。同时,应加强对于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的师资力量支持,通过舆论和媒体对其进行宣传,以此协助相关政策推广落实,使社会公众正确认识中高职教育衔接工作,提高职业教育地位,增强中职学生参与高职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拓宽高职院校的生源渠道,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
图1 数据来源:迈点研究院
四 结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而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只有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不断整合课程体系及评价模式,才能有效支撑人才培养工作,才能确保中高职酒店管理人才教育的有效衔接,并最终推动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