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熙元年《汝宁府志·序跋》析评

2022-07-07武坤阳

青年文学家 2022年14期
关键词:序跋修志志书

武坤阳

一、府志序跋概况

康熙元年《汝宁府志》,金镇修,孔暹纂。金镇,字长真,顺天宛平县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举人。孔暹,汝宁府汝阳县人,举人。顺治十五年(1658),金镇来任汝宁知府后,鉴于府志自明万历年间李本固纂修后,迄今未修,于是自顺治十七年(1660)集士开馆,广搜资料,发凡举例,考证补缺,历时两年,至康熙元年(1662)志书成,并于当年刊印出版。志凡十六卷,前有序,修志姓氏,目录,凡例,汝宁府及所属二州十二县各境图。正文分十纲:舆地、建置、典礼、食货、官师、选举、武备、人物、艺文、外纪,共统领十六目。此书体例,依万历旧志为蓝本而加以改动,分卷编辑,依照府、州、县先后次第为序。全书层次清楚,有条不紊,修纂较为认真,于清初河南省所修志书中,堪称佳作。据《河南地方志综录》记载,此志书现只北京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藏有善本,宁波天一阁藏有残本(卷一至卷五、卷八、卷九),另中国科学院藏有胶卷本。

府志序跋共有十六篇,为方便对题序者身份及籍贯信息进行分析,特做成以下表格:

康熙元年《汝宁府志》

题序跋者身份及籍贯信息一览表

题序者 身份 籍贯

张瑞徵 赐进士及第、中宪大夫、钦差整饬抚民分巡汝南道、河南按察司副使、前左春坊左中允兼内翰林弘文院编修 山东莱阳

沈荃 赐进士及第、河南分巡大梁道按察司副使、前内翰林国史院编修 华亭(今上海松江)

金镇 举人、中宪大夫、知汝宁府事 浙江山阴(今绍兴市)

郑顶新 贡生、承德郎、汝宁府通判 福建闽县

彭宾燕 汝宁司李 云间(今上海松江)

张鼎彜 赐同进士出身、汝宁府推官 直隶束鹿

(今河北辛集市)

熊奋渭 赐进士出身、督察院右都御史、兼管刑部右侍郎事 汝宁府商城县

陈棐 太仆寺少卿、协理兵部督捕 汝宁府光州

沈一澄 赐进士出身、中书科中书舍人 汝宁府

宋祖法 赐进士第、奉直大夫、原任提督福建学政按察司佥事、前兵部武选司员外、车驾司郎中 汝宁府新蔡县

胡延年 洮岷道兵备副使 汝宁府光州

刘元琬 赐进士第、东城兵马指挥、前工部营缮司郎中 汝宁府汝阳县

孔迈 赐进士出身、浙江金华知府、前礼部祠祭司郎中 汝宁府汝阳县

耿拱极 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知荆州府事 汝宁府西平县

傅鹤祥 中宪大夫、山东兖州府知府、前户部尚书郎 汝宁府信阳州

羊琦 赐进士出身、河南归德府儒学教授 汝宁府汝阳县

从以上表格内容可以得知,十六篇序跋中除一篇为“自序”外,其余十五篇皆为“他序”。而从题序者的身份和籍贯信息来看,可大致将他们分为两类:一类是本地上级主管官员、本地在任或曾在此地任职的地方官,一类是本地有学识的名士或在外做官的本地士人。总之,凸显出地方官员对编修此志的高度重视和地方志的官修性。

二、府志序跋内容分析及评价

(一)内容分析

府志十六篇序跋篇幅长短不一,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阐明修志背景、意图

如金镇序:“明正德辛巳,太守四明冯公,属郡人长使强公,故创为《汝南志》。郡之有志,盖昉于此云……岁戊戌秋九月,镇来守兹土。莅官之始,如入晦室,思有所关乎政教风化者,宜莫如志……且自戊申,距今五十余载,人物代谢,纪述无闻,而况世变沧桑,运当鼎革,轶事夥颐,与昔迥殊?使忠孝节义之俦尽委草莱,不为表见,是谁之责欤?镇慨兹坠典,亟谋纂修之。”这里首先回顾本府旧志编修历史,然后阐明其来任知府后,鉴于旧志因明末战乱而散佚且年久失修的情况,同时也认为修志是地方官的施政要务之一,刻不容缓,于是决定重修府志。沈荃叙:“岁己亥,大中丞贾公填(应为“镇”)抚河南。诘戎之暇,志在崇文兴学……于是檄百八州县,纂修志乘,以上佐圣天子右文之治。牒至,刻期,戒无缓。未几,各州县志次第告竣。乃合各州县之志而成郡志,又合各郡之志而成省志。”阐明重修府志是在新朝初立、全省遍修志书的社会大背景下开展进行的。

2.介绍该地的历史地理沿革、先贤名宦和风土人情

如熊奋渭序:“汝南者,豫州之名胜地也。占天则角、亢分其野,是星宿之冠军也;测景则中山表其域,非土圭之窥豹也。襟带淮流,东引吴越,南走邓也。枕席汝浪,近会鲖溱,远达河也。其俗剽轻寡积,以天胜也;其人重义尚质,以谊足也、昔人谓汝南山水环互、民物茂实,较七郡中为最优。”首先指出汝宁府的大致地理位置所在,强调其地处天地之中的区位优势,然后对该地的社会风气和人文风貌简要描述。张瑞徵序:“汝南为天地之中,阻山带河,关扼川溪,与荆吴相表里。然其地冲而易扰,其民易动而难静……历隋而唐,藩镇跋扈,李希烈、吴少诚相继逆命。读韩文公《平淮西颂》,则汝民之阻王化者垂五十年。文德(应为“广明”)间,秦宗权复据蔡以叛,距元和之削平僭窃,曾几何时也……迨流寇肆虐,蹂躏我疆土,屠戮我人民,所未陷者仅固陵一城。维时蜂虿并起,焚掠几尽,遂与明运相终始,斯亦从前未有之变也。”十分详细地向读者阐述该地自汉代以来的历史沿革,强调该地因地理位置关键而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唐代藩镇割据和明末农民起义两个时期,长期战争对该地人民的生产及生活造成极大破坏,人民苦不堪言。金镇序:“自汉迄明,仕于斯者,如:邓西华之肇修鸿郄,杜君公之疏凿五沟,召翁卿之敦尚礼化,张子季之积薪自焚,天泽斯霈,贾伟节之教民养子,盗自伏辜……生于斯者,如:袁司徒之名重朝廷,陈仲举之忠清直亮,戴侍中之解经夺席,薛孟尝、蔡君仲之克敦孝友,范孟博之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黄叔度之汪汪若千顷之陂,许子将之月旦品题人物……具载简册,又班班可考也。”列舉由汉代至明末,在此地主政时留下良好宦绩的官员和生长于此地的名人贤达,称赞他们的德行和事迹永载史册、流芳百世,可以对后人起到教育、示范作用。

3.追溯方志起源,论述史志关系,强调修志的重要性

如傅鹤祥序:“尝考郡有志,即古列国史也。史所纪者,惟君卿大夫言动之端,兹且举山川、风俗、人物以及户口、田赋之数而兼收之矣。《周礼》:‘小史掌四方之志。’而上之五府,太史得以总其成则志之,与史一经一纬,体殊义一,乌容湮也。”对方志与国史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志”与“史”虽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但其功能、实质却相同。熊奋渭序:“郡县之有志,示不亡也。周制,行人采游侯国,陈风。其时,可有诗而无史,故《周礼》曰:大司徒以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坠域,广轮之数,辨其山陵、川泽、丘陵、坟衍、原陉之名物。又曰:司书掌邦中之版、土地之图,以周知出入百物,以叙其财。此虽不言志,冀示不亡,则一也。”阐明周代时,中央为了加强对地方诸侯国的管理与控制,即设有专门官员负责采集地方信息,其所上报信息的作用类似于后世所修方志,同时指出地方志具有保存史料的特殊功能。郑顶新序:“志以传信,于国为史。其辞正,其旨远,其意深切而著明。虽无编年纪月之例与大书特书之文,史之予夺褒贬,实于是乎折衷。凡一郡之山川、风物、户口、食货、因革、灾祥、文章、忠孝,有裨治化、足垂劝惩者,靡不灿若列星。郡州邑之不可一日无志,犹国之不可一日无史也。”阐述方志的“资治”功能有助于国家治理和地方安定,并把地方修志与国家修史相提并论,强调修志的必要性。

4.陈述修志之艰难

如宋祖法序:“职是务者修之于承平时易,修之兵燹之后难……过存既虞甫询,漫置又虞挂漏,则咨诹难;故府遗编胥归虐焰,大家秘笈乱逐飘尘,守残既苦无稽,广猎恒嗟失籍,则搜讨难;且也组印膏陴,灵依华衮,弁钗婴镝,魄绕彤编,整遗而幽原恐滞英魂,博收而暴骨弗镌姓字,则纪载难。值此三难,虽丘明、茂先,亦且意怠舌搞而不下矣。”感叹盛世修志易,乱世修志难,指出明末战乱对当地社会造成极大破坏,故在重修府志过程中必然经历了诸多困难。孔迈序:“唐刘知几有言曰‘史有三长,才、学、识’,缺一弗可。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楠、斧斤,弗能成室;苟有其才与其学矣,而无其识,将见择焉,不精辨焉。”这里直接引用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的“史家三长说”来类比修志的艰难,更加显示出编修此志书的不易。

5.简介志书体例、内容并作出评价

如张瑞徵序:“兹志也,首列舆地,建置次之,次典礼、食货、官师,次选举、武备、人物、艺文,附以外纪。删订原帙,博采邑乘,视昔有加,增所未备。”首先简述志书的纲目、门类设置,然后指出修志者编修志书时是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旧志内容进行增补删订。傅鹤祥序:“其文直,其事核,典而不浮,赡而不秽。大都参之图经以志疆域,本乎《一统》以志建置;体夫《禹贡》以志田赋,询诸士庶以定官师;协于‘月旦’以采人物,稽厥典籍以综艺文。人裨风化,事关体要,灿然备矣。”认为志书体例严谨,并且称赞修志者工作态度极为认真,在编修不同纲目的内容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参考资料的选取,使得志书内容真实可信。

6.称赞地方官政绩

如郑顶新序:“长真金先生以秋官尚书郞来守是邦,首均里亩,耕者肩摩;次治津梁,贩者毂击;又次新学宫、复贤祠、创书院、立楼橹、誉髦事,诗书刚膂,捍牧圉浸浸乎,风丕变矣。”列举金镇来任职后种种施政惠民举措,涉及农业、商业、教育等诸多方面,一幅社会和平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画面跃然纸上。羊琦跋:“公兼三者而有余,其人其书,合为双美;刻画定论,自不可易。治汝五载,三年政成,二年书成。政之所行,多符乎书;书之所载,略备乎政。”指出金镇治理该地五年,政绩卓著,又在政务之余重修府志,其人、其书合称“双美”,夸赞之情,溢于言表。

(二)评价

通过对府志序跋内容的分析,笔者认为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其一,阐述编者意图,抒发个人情怀。金镇作为地方官兼志书主修,为治理本地和编修府志倾注了大量心血。故对此志书拥有特殊感情,在“自序”中可以充分进行表达流露。

其二,点评修志工作及志书得失,为他人提供有益借鉴。题序跋者大都拥有一定修志经验,能够从专业角度做出品评,可以为同时期或后期修志工作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其三,提示志书概况,便于读者阅读。题序跋者在序文中对志书的体例、内容都有简要介绍,可以帮助读者在阅读志书前对志书有大致了解,以便阅读时更好理解其内容。

其四,题序跋者普遍是科举出身,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文学修养,有些序跋文辞优美,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其五,保存了志书正文中一些所没有的资料,尤其是有关修志准备工作、材料取舍以及修志过程等方面的信息。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序跋数目过多。清初顾炎武在《书不当两序》一文中指出“府州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则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选自清代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做到“一志一序”不太现实,但此志序跋多达十六篇,显然也不合适。

第二,序跋内容大多重复、空洞。通过阅读序跋会发现,其中存在大量重复的内容,千篇一律,甚至还有些言之无物,尽是做无病呻吟,毫无思想性和实用性可言。

第三,官位思想浓厚,宣传色彩过重。作序者多为地方官员,政务繁忙,在当时的印刷水平和交通闭塞的条件下,志书卷帙浩繁、字数庞多,且距离遥远,他们未必有充分时间认真阅读,但在对志书进行评价时都大加称赞,真实性存疑。

地方志作为我国传统历史文献中的宝贵资料,有“一方之全史”之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新时期以来,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地方史志的編纂工作,而志书序跋作为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会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因此,通过对旧方志序跋的分析、品评,希望可以为新修方志序跋的撰写提供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序跋修志志书
经我校教师为主体的修志团队六年努力“上海共青团志”项目成果顺利出版
《潜夫論》版本考述及其序跋題識輯錄
明清戏曲序跋研究笔谈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谈编译出版《西藏七大艺术集成志书》藏文版的必要性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
邹著序跋两题
编印发行《山西省第二轮修志指导手册》
2013年河北区二轮修志工作扎实推进实现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