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李清照词中的自我意识

2022-07-07杜淑雯

青年文学家 2022年14期
关键词:李清照

杜淑雯

李清照作为一位女性词人在我国词史中拥有极高的地位。其词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写词风格不但融入自身对人间百苦的理解和认识,还将自身理想抱负与写景抒情结合起来。本文将从关注自我、追求爱情、心系家国三个方面来阐述李清照词中的自我意识。

一、关注自我

李清照作为南宋婉约派的词人在中国词坛上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二曰豪放。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为幼安称首,二人并称‘济南二安’。”李清照这位“易安居士”在李调元《雨村词话》中被称“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可以这样说,李清照是“唯一一位卓然而立于男作家群中而毫不逊色的女作家”。她之所以得到如此高的赞扬与肯定,与李清照强烈的自我意识分不開。

李清照对词的形成十分的注重,常常将词作为自己情感抒发的载体,无论是理想抱负,抑或对人间百苦的感慨,都融入词当中,以词作为载体保存下来。“不学诗,无以言”,这句由孔子所言,在李清照对词的一生执念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李清照写的词当中,我们都能够从中窥探出她的影子。在词论中,李清照从本体论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认为词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文体特性,才能不被诗所替代,才能在文学中拥有作为“词”的独立地位。这和李清照作为一名独立的、拥有自我意识的女性是同象而生的。李清照的独特体现在她作为时代女性敢于向权威挑战,具有一般女性所不具备的勇气和才气。

在李清照的词当中,我们能够看到自我意识觉醒的痕迹。在后世的研究当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男性诗人视角下的女性人物形象,但是李清照所作的词与自我意识的衔接是最为紧密的,尤其是《漱玉词》最为明显。作为以男性为主导的中国词史上的一颗明珠,李清照所体现出来的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创作体现出来的技巧、词的形式等方面都对我国的文学发展起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女性形象在文学史当中的描述,往往都是以男性作为主导去构造的,以男性的角度去描绘女性形象往往会造成其形象的偏差,甚至有些无法成为自我所认可的女性形象,造成很大的争议。但是随着李清照的出现,这种“重男轻女”的局面被打破,在以前,由于固有的社会印象,女性的形象往往更偏向于柔美、娇羞等文学审美,而在李清照的笔下,女性不单单有着柔软美,还有着爽朗与潇洒。她明显不同于被长期拘禁闺房的一般女性,不仅能像古代男子一样,将自我作为主体,沉浸其中,流连忘返,而且还能用笔把这种精神感受表现出来。如她的《如梦令》,虽然该词没有刻意进行人物外形、行动等的描写,但我们却分明感到一个自主意识十分强的女子的爽朗洒脱之举。此前的作品中,我们常见男子纵情山水,却几乎难以见到女性能够无所顾忌地表达此种感情,更少见女子记录自己纵情山水的经历,因此从本词天真率直、潇洒豪放、无所顾忌的开拓性形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李清照身上的自我意识在苏醒。这一倾向在她的《点绛唇·蹴罢秋千》中也表现得相当明显。随着词的逐步展开,一个天真、调皮、贪玩、羞涩又敢于挑战的不安分的少女形象浮现在我们眼前。她不像一般女子非礼勿听、非礼勿视,礼教束缚至上,她的“自主”意识很强烈,以至于出现了“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样羞怯中透出挑战意识的动作。这在古代文学中是十分新鲜的内容,反映出的心态在当时妇女中是少见的。由于李清照是用自己的笔抒写自我的亲身体验,所以其作品能够充分表现自我。而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借物喻人,虽是在叹花,实际上却是在为有着相同境地的女性发声,她对“绿肥红瘦”细腻敏锐的感受,也是对女性处境的一种体悟。

二、追求爱情

千百年来,婚姻是女子一生的头等大事,这也是她们能够得到世人认可和实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爱情梦想的最重要的体现。然而,这却是女性悲剧的重头戏。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低下,同样体现在多个方面,她们身陷多重边缘。首先,作为女性,与男性相比,体现为性别上的弱势。自古以来,男尊女卑的思想一直深刻地烙印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男权制度下,女性的发展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限制和阻碍,成为被忽视、被歧视甚至被侮辱的对象。女性的自我意识也随之消失,与男性形成控制与依附的关系。其次,在政治运动冲击下,女性同样被推到了边缘位置,她们除了要战胜生存上的各种困难,更要饱受精神折磨。因此,她们纷纷走向异化,成为时代的悲剧人物。当然李清照在创作词的过程中,却以独特的视角表现女性在面对各种困境,于边缘处苦苦挣扎的时候却有着极为强大的韧性,并赋予她们神性的光辉。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两个人一见倾心,再见倾情,彼此深深喜欢,感情缠绵悱恻。在李清照十八岁的时候,她满心欢喜地嫁给了大她三岁的赵明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有情人终成眷属。婚后的日子,李清照沉浸在幸福的旋涡里。她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彼此倾慕。两个人不仅是恩爱夫妻,更是灵魂深处的知己。赵明诚痴迷金石,李清照也爱屋及乌,两个人一起搜集金石资料,收集古文奇字。他们在家中,常常吃着瓜果蜜饯,饮酒对酌,讨论着诗词与金石,将温情绵绵洒满时光,两情相悦,感情日益深厚。李清照也终于找到了她梦中的理想婚姻。

李清照在词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抒情女主人公形象。这一形象有她鲜明的个性意识,有她丰富的内心世界,有她崇高的独立人格。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是一个浑身辐射女性阴柔美的形象,是一个以柔为主体的感性人物,但又不同于一般文人词中所描写的纤纤弱女,而具有多方面的秉赋和丰富的内涵。在《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当时李清照正是如花美娇娘,刚和赵明诚新婚燕尔,正是如胶似漆之际。词中将女子戴花、比花之时,爱美、好胜、天真的女性情怀展现得恰到好处。在《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诗中,李清照借“黄花”自比,在重阳佳节这个本应合家团聚的日子,却只能独自一人在黄昏把酒东篱,于夜半枕玉独眠,抒发了对远方丈夫真挚深沉的思念。

三、心系家国

在创作当中,李清照加入了自我视角,深刻地、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王朝社会发展当中的“千姿百态”,真实地为我们呈现了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生活普态,在我看来,其表达了当时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要求,为我们揭示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人们生活的真实历史面貌,将我国的词推向了新的高峰。

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里“雁”的原型意象具有了更多的时代特点和现实内涵。当时作为北方人的李清照在经历国破、夫丧、家亡一连串的打击后,孤身一人漂泊到南方。当时,由于李清照生活的社会条件变化巨大,从安定昌盛到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这一转变深深地印刻在李清照的生命当中,反映到其日后所写的词当中。从李清照在动乱前到乱中之间所作的词,我们能够看到一个王朝由盛转衰的真实的历史过程,能够体会到李清照对百姓生活艰苦的关注,能够看出当时社会最底层人民生活的千疮百孔,从李清照的词当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并为词作中充沛的情感所感动。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李清照的词流传千年,依旧熠熠生辉为世人赞颂的原因吧。

在李清照的一生当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对其一生影响颇为重大的城市:汴京。在靖康之难爆发之前,李清照曾经看透了当时权贵的丑陋面貌,可以说,这几年让李清照对朝廷政治,以及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从她的作品当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到李清照对自身的理想抱负还是抱有希望的,因而在其词集当中能够看到如李白一般浪漫主义的风格的词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此时李清照的词中带有风雅之风。随着靖康之难的爆发,以及战乱的不断推进,李清照在逃离当中与丈夫分离,从此开始了漂泊的生活。面对民不聊生的汴京,李清照看到了王朝的腐朽,看到了官兵的软弱,看到了百姓生活的艰苦,因而《渔家傲》《声声慢·寻寻觅觅》等词篇陆续被创作出来,其忧国忧民,为民所想,为民所感慨的情感在词篇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她日后的创作当中,我们能够明显地看到忧国忧民这一主线在其生命当中贯通始终。

在靖康之难爆发之后,李清照也批判了南宋统治者带给广大民众的苦难,如《夏日绝句》等词篇对统治阶级好大喜功的政治现实给予深深的讽刺,李清照将自己对人民的感情融入到这个时期的词篇当中,使其词篇具有非常浓厚的社会现实气息。由于李清照的感情十分浓厚,其词的感染力极大。被迫流离失所的时候,李清照身陷动乱当中,她一方面揭发社会的黑暗,另一方面心怀人民大众,站在民族长远利益的高度考虑。这种忧国忧民,博大的胸襟将李清照的词推向了更高的境界。在我看来,李清照在靖康之难当中对自我意识的发展拥有了更深的理解。当中也有词篇对社会动荡、王朝变更进行描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时的李清照犹如芦苇一般飘无定居,内心的伤痛紧紧地缠绕着她,使她只能“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后,“雁”也成为后世文人触景生情,感慨家国兴亡当中常常出现的意象。李清照在发展这种风格当中,因为亲身经历拥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因而在感慨当中,又有着深刻冷静的自我反思。在我看来,足以可见李清照在词的创作境界层面又上升了一个档次。与传统的男性诗词相比,李清照在其词作的发展当中,进行了与时代融合的创新,使其词篇更加深刻,更加悲悯,更加博大。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其词篇中时常忧叹感慨家国命运的思想感情。

靖康之难后,李清照自我意识的发展愈加显著。在感情方面,其对社会现实的认识更加深刻,在创作当中时常能够看到其为国为民的感慨。如《咏史》当中,词人通过对汴京城荒凉的环境描写进而来抒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在景物的转变当中含蓄地表达出对国家動荡不安、战火经年不息、百姓妻离子散等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再者如《菩萨蛮》此词篇当中,李清照当时其实已经在漂泊他乡,像一根芦苇一般居无定所。但是其依旧心系国家和百姓,依旧为生活在战火当中的百姓苦苦悲鸣,从这首词篇当中,词人爱国爱民的情感不禁让人感慨万分。相比较其靖康之难爆发之前的《浣溪沙·闺情》“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同样是对女性人物的描述,我们能够从中看出李清照将自己幽深的情感赋予到词的意境当中,在感情方面自我意识是一个发展的姿态。

作为已经觉醒的女性,李清照主动关心国家大事,把国家和自己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对于一个古代妇女来说,尤为难能可贵。“国家不幸诗家幸”,历史的苦难来得越突然、越猛烈,对诗人心灵的震撼就越强大、越深刻,体现在易安身上,便是由内在的自我自觉强烈外化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迸发出炽热的火花,幻化出不同于往时的豪迈色彩。总体来说,尽管李清照本身的命运十分的坎坷,但是其强烈的自我意识,忧国忧民的、超越时代的伟大精神始终在历史当中闪烁着光芒。

猜你喜欢

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如梦令
性格刚烈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
浅析李清照爱情观
谈李清照词中独特的女性审美
李煜和李清照追求思想自由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