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淡之处见高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2022-07-06郭建红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藤野事例鲁迅

郭建红

【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被选编在部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中。这篇课文写作于1926年,记叙了鲁迅在1902 至1906年间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往事,既说明了其弃医从文的缘由,也表达了其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与怀念之情。1935年,在日本岩波文库准备出版《鲁迅选集》时,译者增田涉前往上海征求鲁迅关于选文的意见,鲁迅回答道:“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实际上,其也希望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1936年,《鲁迅选集》正式出版,增田涉给鲁迅送样书时,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反馈说没有打听到。于是,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从事件发生到文章成稿再到出版成册,时间跨度为三十年,从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在鲁迅心中的分量。

众所周知,鲁迅作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影响巨大,其作品被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收录多篇。从教材选文看,所选鲁迅作品的文体随着学段变化,分别呈现出由散文到小说再到议论文的特点,记录着鲁迅越来越成熟的成长经历,展现了鲁迅越来越深刻的思想变化。在学习《藤野先生》之前,学生已经先后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在此基础上,学习《藤野先生》则更能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重大选择,把握鲁迅的爱国革命思想。同时,《藤野先生》作为初中学段鲁迅散文的最后一篇,学习这篇文章既是对鲁迅现实成长经历的复习总结,也是为之后《社戏》《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孔乙己》等小说和议论文体作品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对于叙事散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在此前学过《秋天的怀念》《邓稼先》《阿长与山海经》《叶圣陶二三事》等文章,对这类文体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等也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经过第一单元中新闻文章的学习,学生对于新闻的真实性和叙事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更好地从社会背景中把握叙事性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体会叙事性散文和传记文体的真实性特点,使深度学习成为可能。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典型事例、细节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2.理解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感知鲁迅的爱国情怀以及两位先生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掌握回忆性散文纪实性(典型事例、细节描写)与抒情性(昔我与今我)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领会鲁迅的爱国情怀。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学:

1.回顾复习《朝花夕拾》,初忆文本。

(1)回顾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说一说你对藤野先生的印象。另外,《朝花夕拾》中以人名命题的有哪些文章?塑造的老师形象有哪些?

《范爱龙》《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涉及的老师有两位,除藤野外,还有寿镜吾。

(2)思考:作者为什么会为这位日本籍的教师写作专门的文章?

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小序部分,了解写作缘由。

2.初读课文,利用教材助读系统中的单元提示,明确学习内容与目标。

(1)单元内容:课文为回忆性散文和传记,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怀景仰之情,展现人物的品格精神。

(2)单元目标:了解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特点,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习方法:自主选择。阅读方法如圈点批注、朗读、情景法等,选择阅读策略如精读与略读、速读、跳读等。(复习巩固旧知识,言之成理适合自己即可。)

第一课时

一、课前学展示分享

学生组内交流,对部分未解答出的疑问暂时搁置处理,等全部学完后再用所学方法予以解决。

二、导入新课

什么样的老师会让你记忆深刻?(学生自由回答。)

预设:亲切、有学识、爱学生……(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三、印象藤野

速读课文,鲁迅的老师是什么样的?请学生向同学介绍藤野先生。

学情预判:不同层次学生的答案可能不一。学生多从自己的关注点出发,从课文中找到外貌描写或者具体事件作答。也有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借助课本助学系统从典型事例、细节描写、议论抒情关键语句等角度把握人物形象,但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为此,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要根据学情适时作出引导,使学生的思考向纵深处推进。

四、画连环画:学习典型事例的选取

(一)自主圈点批注,概括本文事例

事例:东京所见、仙台优待、初识藤野、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匿名信事件、电影院事件、惜别藤野。

学情预判:可能出现的情况主要有:第一,概括时用词不够准确;第二,学生易遗漏与藤野无直接关系的事例。对此,教师要适时提醒,并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思考为何课文有大量篇幅记叙的是与藤野无关的事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事例进行分类,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直接写藤野先生的事例和与藤野先生无直接关系的事例。

(二)为《藤野先生》选画

完成以下表格填写,讨论若为《藤野先生》一课画连环画,可以画几幅,可否有事例不画其中。

?

1.学习与藤野先生直接相关事件的典型性。

事件:初识藤野、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匿名信事件、惜别。

人物形象:藤野先生对工作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热情诚恳,具有求实精神;对“我”在学习、生活、心理、精神等方面都给予了莫大关心。

情感:主要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上。

学情预判:可能存疑的入画事例如下——

(1)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事例。这些事例均描写了藤野对“我”学业上的帮助,在表现藤野工作的细心和对我的关心上,是否有一定的重复?可否只选其中一件事来写,入画则选更具典型性的事件?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用情境体验与比较法来解决。

添改讲义事件让人体会到藤野作为教师的细心、耐心和严谨;纠正解剖图事件表现了其作为学者的严谨;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事件则表现了其作为学者的求知精神。从这个角度上看,这些事例均有典型性,不可删改。

(2)初识藤野事例,事件是否不具典型性,是否不需要入画?

藤野先生在外貌上的不修边幅与对学生的细心、耐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人物的形象,也为日本学生的嘲笑与后文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的发生作铺垫。

2.学习与藤野无直接关系事例的典型性。

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感受藤野先生在精神上对“我”的关怀;体会人物情感,领悟在异乡求学的“我”的爱国情感;掌握课文明暗交织的双线叙事结构,明线为“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为“我”的爱国热情。

学情预判:学生可能存疑入画的事件有:东京所见、仙台待遇、匿名信事件、电影院事件。在学习这些事件的时候,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

(1)东京所见:表明与藤野先生可能见面的原因,引出下文,表现了日本学生对留学生的嘲讽。

(2)仙台待遇:衬托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相对于生活上的关心,鲁迅更关注精神上的关心,反映出当时弱国国民强烈的自尊心,表现出鲁迅浓厚的爱国之情。

(3)匿名信、电影院事件是否可选其中一件事入画?这两件事均能与日本学生的行为产生对比,突出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和平等待人的观念。前者使鲁迅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屈辱,在这件事的基础上,后者则更让鲁迅认识到强国的重要性,也是鲁迅与藤野惜别,并决心弃医从文的直接导火索。因此,这两件事缺一不可。

(三)小结

1.典型事例能够揭示事物或人物的本质,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强大的说服力。回忆性散文可以采取多件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

2.散文写作在事例选择上可以多样化、多元化,在叙事上可以采用双线贯穿的结构方式,这样可以使得人物的表现更加全面立体,情感的表达更为深刻饱满。

五、作业布置

1.积累字词必做题:练字,抄写《读一读,写一写》,圈出最为满意的三个字进行欣赏。

选做题:从课文中找出三个用得好的词语,并加以理解运用。

2.回忆生活中让你难忘的人,至少选择与其相关的三件典型事例进行介绍,并简要说明选材理由。

第二课时

掌握、品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选择连环画中的某一幅画,为藤野先生描绘人物特写图。

一、跳读课文,标出细节描写之处

在“东京所见”事例中,留学生跳舞赏花细节处、初识藤野的外貌描写处、纠正解剖图处、电影院事件中日本学生的欢呼和鲁迅内心活动处、写作时瞥见藤野照片处都是细节描写的体现。

学情预判:学生存疑处:何为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和描写的区别是什么?细节描写通常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中,是一种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并对其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的描写手法。其主要体现在对人物或环境的细微刻画上,可以具体表现为外貌、心理、动作、语言等角度的细节描写。

二、品析细节描写处,绘特写图,介绍图片特点

体会浓厚的师生之情以及作者的爱国之情,领悟回忆性散文的抒情性特点。朗读语段,品析细节描写处,体会情感。

学生选一个细节描写处来绘制藤野先生特写图,例如——

1.“东京所见”处:体会“我”对留学生的失望及嘲讽。

2.“驿站记忆”处:“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个名目”,从中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国情节。

3.“仙台待遇”处:“大概物以稀为贵罢”,体会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4.“初识藤野”的外貌描写处:与教材中藤野的照片形成对照,既体现了日本学生对藤野先生的态度,表现了日本学生的无理与自负,又表现出藤野先生对“我”的尊重与爱护。

5.“纠正解剖图”处:用朗读法进行体会,要读出藤野先生为人的魅力和工作的认真尽责。

6.“匿名信事件”处:重点感受作者在这件事上的心理活动,感受其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7.“电影院事件”处:“在讲堂里还有一个我,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自省意识。

小结:在绘制特写图上,可以选择表现对日本留学生的嘲讽、对仙台日本学生的愤慨等细节入画,也可选择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入画。最重要的是,要从细节描写中体会作者情感的细微变化,感受因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影响而看似不太浓烈的师生情,以及作者压抑隐忍的爱国情。

学情预判:时代背景相隔久远,学生对鲁迅当时的情感难以真正体会,因此可以采用情境体验与资料辅助法来解决难点。

1.资料展示藤野先生的文章,补充介绍当时“我”的处境。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回忆记录: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作猪头三。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井藩校毕业的野坂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是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如果周君因此在小说和友人之间把我当作认识谈着,我要是早读到该多好!听说周君直到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消息,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联系上的话,周君会该有多么欢喜啊。

——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2.转换角色,带入情境,感受藤野先生对“我”的情感的可贵。

藤野先生笔下的鲁迅,有着强烈的自尊心,看到清国留学生同胞的醉生梦死,深刻认识到“道不同不为谋”的道理。在爱国情感的升华下,进一步加深了这种难能可贵的师生之情。

3.小结。

细节描写便于塑造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立体化地表现人物形象,发展故事情节,揭示主题。以小见大的描写使读者印象深刻,能够进一步突显人物的细微情感。

三、作业布置

回忆生活中使你难忘的人,并从多件典型事例中选择某一个事例进行细节描写,并说明理由。

第三课时

一、品析细节描写处,为体现今我情感细节绘特写图

跳读找出今我情感的细节描写之处,如“我”写作时瞥见照片的细节。

精读“我”在写作时瞥见藤野照片的细节描写,绘今我特写图。

1.一生模仿细节动作,另一生绘特写图,注意关注“灯光中他黑瘦”“瞥”“点上一支烟”等细节描写。

“灯光中”指的是藤野先生带来光明的启示;“黑瘦”,描写藤野先生的外貌特点,也表现出其辛苦治学的形象;“瞥”表现出对鲁迅的影响之大;“点上一支烟”,既符合鲁迅的行为个性特征,又表现出鲁迅蔑视“正人君子”应对现实的姿态。

2.朗读“我”在写作时瞥见照片的细节描写句子,思考“我”的良心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能增加勇气继续写下去?

(1)理解“良心发现”“增加勇气”。

结合语境发现“良心发现”是自己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发现不应该偷懒;“增强勇气”是因为瞥见藤野先生的黑瘦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表现了藤野对作者的影响。但这只是浅层次的理解。

学情预判:对于学生而言,深度理解是有难度的。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课文中对藤野先生的评价的句子来加以理解。

理解课文中的段落:

“但不知怎地,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感谢就“小而言之”而言:“我”作为学生,藤野对“我”的学业有指导。作为当时处于弱国地位的外国学生,对“我”的尊重就是对“我”的国家的尊重,藤野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我”,帮助中国。

鼓励就“大而言之”而言:藤野作为学者,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中国文化持有欣赏态度,希望“我”从中获得拯救当时落后的中国的启发。

对藤野先生的伟大评价:不仅因为藤野对“我”个人的关心帮助,更在于他超越国籍、没有民族偏见的关心及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故而其精神品质可以称之为“伟大”。

深度理解:“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渴望祖国强大与富强。

(2)结合作者当时的经历背景,理解其“继续写文字”的选择。

补充介绍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经历与主要活动: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医学院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1908年师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二、小结:学习今我和昔我情感的统一

昔我和今我的情感在师生情与爱国情的交融中实现了统一,但是体现情感的事例却有所不同。总的来看,通过课文的学习,可见昔我今我情感的升华,“我”的内心情感由压抑隐忍的爱国情转为今我的付诸行动的强烈爱国情,由看似不太浓烈的对师感激之情转为对老师的怀念敬仰之情。

三、作业布置

重温《朝花夕拾》,选择其中一篇体会其中“我”的情感。

【教学反思】

在语文教学中,要追求“真”的境界。教师只有实实在在教语文,学生才能真真实实地生长。真语文,要求学习内容、方式、过程、评价上具有真实性特点。

1.学真:量身定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立场。

首先,要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让学生学有所得,不是停留在原处,不停留在过去的人物散文的学习上,使学生拔节生长。运用之前掌握的精读、跳读、速读等阅读方法,抓住典型事例及细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其次,要解决学生最希望解决的问题。这篇课文是回忆性散文,具有纪实与抒情的特点。对于纪实性的特点,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能够抓住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进行学习。对于抒情性特点,学生能够借助细节加以品味,大大降低情感体会的难度。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互学合作的方式帮助学习。

2.真学:学习过程真。设置学情预判环节,将课堂设计建立在真实学情基础和分层教学基础上,实现真情感的体验、真思维的碰撞和真情境的实践。

《藤野先生》因文章散而长,加上时代以及个体的不同,学生在情感的理解方面有较大难度。因此,要让学生产生情感的真实体验,可以让学生进行真思维的碰撞。学生对藤野先生形象的理解是零碎的、割裂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从多维度把握人物、体会感情。课堂设置画连环画和绘特写图环节,以活动的方式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作业设计则强调对身边人物典型事例的撷取和生活细节的捕捉,力图达到与人物同理共情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藤野事例鲁迅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鲁迅,好可爱一爹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藤野先生谈鲁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鲁迅《自嘲》句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追问,让文本解读走得更远……——从《藤野先生》的阅读教学所想到的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