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促学共生长:“救救蘑菇”引发的探索与思考
2022-07-06浙江省宁波市明楼幼儿园
浙江省宁波市明楼幼儿园 曹 颖
自然角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幼儿观察、探索大自然并接受自然教育的重要窗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问题式学习通过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习者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以问题式学习为导向,追随幼儿在自然角活动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创建经验回顾与分享的平台,让幼儿在观察、探究、体验中获得综合认知,并与自然建立深刻的情感联结。
捕捉真实问题,激发内在学习动力
一个“好问题”是助推幼儿展开探究学习的“燃点”,而自然角探究活动链接幼儿真实的生活场景,更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因此,捕捉幼儿在自然角探究中产生的“真问题”,能够激发幼儿不断挑战新问题,进而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最终获得愉悦感、满足感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1.察言观色,捕捉关键问题点
自然角探究活动是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进行的,主要以松散型学习为主。孩子们最喜欢在茶余饭后观察、讨论并发现问题。为此,教师要蹲下来,耐心倾听幼儿的交流与讨论,解读幼儿的行为表现,并通过价值判断,选择捕捉幼儿感兴趣且具有探究意义的真实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促进其深度学习。
一天午后,一个孩子突然跑到我身边带着哭腔说:“老师,快来救救蘑菇吧!”我过去一看,原来是孩子们种的几朵蘑菇枯萎了,这是上周小Q带来的蘑菇包。因为是孩子们第一次种植,所以蘑菇很快就成了他们最喜欢的宝贝——只要一到自由活动时间,蘑菇包旁就挤满了好奇的小朋友,看着蘑菇一个个冒出来,孩子们兴奋极了,每天围着它们有说不完的话。可好景不长,这次双休日回来,孩子们发现自然角里种植的蘑菇枯萎了,他们伤心极了!夏天说:“蘑菇怎么了?快救救小蘑菇吧!”东东说:“是不是因为太热了,把蘑菇热死了。”乐乐说:“不行不行,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救它们。”……面对七嘴八舌的孩子们,我并不急于告诉他们解决方法,而是耐心听完孩子们的问题,再提问:“蘑菇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对“蘑菇死了”的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萌发了深入探究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及时捕捉“救救蘑菇”这一关键问题,以“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的启发性问题,鼓励幼儿带着问题与外界环境进行互动,以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引发他们深入探究,最终获取新的知识经验。
2.如影随形,编织探究问题网
问题式学习是一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注重真实情境的发生。因此,教师紧跟幼儿探究的步伐,做幼儿学习的影子,围绕“救救蘑菇”这一关键问题展开讨论、引导探究、提出新问题,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经验,并形成探究问题网,从而帮助幼儿在同伴学习、师幼共建的过程中拓展思维,激发其深度探索的学习兴趣。
当孩子们发现“蘑菇死了”以后,我适时提出引导性问题:“蘑菇为什么会死?”他们立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则在一边认真倾听,并对他们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判断、梳理和整合,最终形成“救救蘑菇”的问题网(见图1)。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在自然角探究过程中的经验是零散的、浅显的。因此,教师始终追随幼儿的脚步,将幼儿探究过程中随时产生的问题进行罗列和整理,最终在幼儿自我表达、同伴共享、教师引导下生发成探究问题网,以问题引发幼儿深入思考与探究,为后续建构新经验做好铺垫。
图1.“蘑菇为什么会死”问题网
3.设疑激趣,架构层级问题链
随着探究学习的逐步深入与推进,幼儿不断生成的新问题是促进其继续探究与学习的动力。基于幼儿的原有经验,教师及时发现幼儿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每一阶段的问题与需要,形成层级问题链,接着通过设疑、激趣、共建引导幼儿不断生成问题,并通过实验操作、相互探索、验证猜想发展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见图2)。
乐乐种植蘑菇时不小心把新长出来的小蘑菇剪断了,于是她伤心地呜呜大哭起来。我走过去摸摸她的头,同时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你们猜猜蘑菇被剪后,这个剪过的地方会有什么变化?”“我觉得会烂掉。”“我觉得这个地方会长出新的小蘑菇。”“都已经剪掉了,说明它死了,不会再长了。”孩子们各抒己见,纷纷表达着自己的想法。“那到底谁说得对呢?”“我们试一试就知道了。”于是,“蘑菇断了”这一问题又引发了孩子们一系列的新问题、新探索。
在“蘑菇断了”这一问题情境下,幼儿通过不断调动已有经验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在新旧经验的交替与融合下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问题链的形成实际是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生发新问题的经验重构过程,也是不断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思维、提升幼儿能力的过程。
图2.“蘑菇断了”问题新探索
支持问题探究,拓展多元学习通道
问题式学习的本质是在持续探究中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支持并鼓励幼儿在问题驱动下亲历探究过程,在不断尝试与试错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同化或顺应获得新经验,寻求一种新的认知平衡。
1.单项深入,分组探究
聚焦某一个幼儿关注的小问题,从点出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深入的探究学习。如,在探讨“蘑菇是怎么死的”过程中,孩子们提出了不同的想法,有的认为“蘑菇是渴死的”,有的认为“蘑菇是晒死的”,有的则认为“蘑菇是被烫死的”……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孩子们自主分成了“浸泡实验组”“遮阳实验组”“室内培育组”“降温实验组”五个小组进行分组实验。幼儿在和同伴一起搜集实验材料、寻求“拯救”方法、观察记录实验过程、分享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新的认知经验。
2.难点突破,师生共建
师幼共建是问题式学习的关键方式,教师搜集幼儿共同感兴趣且具有发展价值的难点问题,通过幼儿探究“生成”问题与教师“预设”提升经验,建立师幼积极互动、交流、共同建构的过程。如在“救救蘑菇”的实验过程中,幼儿对蘑菇的生长环境提出了各种质疑,而“引导幼儿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与现象,发现菌类的生长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大班幼儿科学探究的学习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借助绘本《蘑菇,你好吗?》开展集体教学活动,通过集体阅读绘本,幼儿了解了“蘑菇喜欢凉爽又潮湿的天气”“蘑菇喜欢温差大的环境”“大雨过后蘑菇生长得特别快”等一系列蘑菇的生长特性,解决了探究的难点问题,获得了新的认知经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师幼形成了多向互动,实现了深度交流与合作,为幼儿的深入探究提供了多元平台。
3.任务驱动,持续学习
从问题中发现经验,并将经验再次验证到实践中,这个过程是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经历。在探究活动中,任务的创建能够引发幼儿持续而深入的探究学习。如在“救救蘑菇”的探索学习中,通过前期讨论、绘本教学、查找资料、同伴分享、考察基地,孩子们已经了解了蘑菇死亡的真正原因。接下来,他们提出要重新种植一次蘑菇。有了上次的教训,幼儿更加珍惜这次“再种蘑菇”的机会:先重新调整自然角的位置,把蘑菇放到通风、能淋到雨、有阳光却不是太阳直射的角落;在蘑菇包的顶上剪几个小口子,方便一天中多次喷水,然后耐心等待蘑菇破土而出……在这次“再种蘑菇”的活动中,孩子们很好地将已有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并收获了成果:蘑菇真的长出来了!这也验证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真谛。
助力经验共享,整合学习发展价值
自然角的探究学习不应拘泥于科学活动本身,而应追随儿童,捕捉多元价值,以实现儿童的学习发展价值。如何利用同伴交流、多元表达、成果展示来延展儿童问题探究的教育价值,进而推动学习的不断深入?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蘑菇小电台”,助力趣事分享
为了支持“救救蘑菇”这一问题的探究,我们在班级内建立了“蘑菇小电台”,引导幼儿定期分享种植蘑菇的新鲜事、趣事。“蘑菇小电台”强调支持每个孩子不同视角的分享与交流,既激发了幼儿在自然角探究活动中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提升,又促进幼儿大胆探究等科学品质的培养。例如,铭铭在电台里说:“我把蘑菇包剪开后在上面铺上一层餐巾纸,然后一天喷好几次水,让餐巾纸保持湿润,这样蘑菇就能长得快一点。”夏天说:“每当下雨天,我会把我的那盆蘑菇搬到雨能淋到的地方,我发现雨中的蘑菇好像喝饱了水,菌盖特别厚,菌丝很明显,看上去很精神,所以我的蘑菇长得特别高大,而且生长速度很快。”
2.“成长微日记”,助力问题探讨
为了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支持幼儿持续探究并发现问题,我们为每位孩子提供了“成长微日记本”,让幼儿随时将蘑菇生长的变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成长微日记本”里。每到自由活动时间,他们就会去自然角翻翻自己的日记本,和小伙伴聊聊蘑菇的生长情况。在记录过程中,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蘑菇的生长过程,用表格的方式统计蘑菇的生长变化,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突发问题。“成长微日记”为幼儿搭建了同伴交流的媒介,也为幼儿创意表达提供了有利空间。如,米儿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孩子,但每到饭后自由活动时间,她就会拿着自己的蘑菇“成长微日记”和好朋友分享蘑菇的生长变化。
3.“蘑菇博览会”,助力成果展示
“蘑菇博览会”可以让幼儿通过成果发布会、图文展览、探究故事分享等方式交流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并在展示过程中充分获取积极的情绪体验。例如在“蘑菇美食会”上,自然角的蘑菇大丰收了,孩子们采摘了自己种植的蘑菇,兴奋得不得了。有的孩子说:“我要让妈妈帮我做一份蘑菇汤。”有的孩子说:“我爸爸会做蘑菇披萨。”有的孩子说:“我妈妈会做我爱吃的小鸡炖蘑菇。”就这样,孩子们带着自己种植的蘑菇回家了。第二天,我们开展了亲子活动“蘑菇派对”,爸爸妈妈们带来了自制的蘑菇美食,开启了一场属于孩子们的“蘑菇派对”,大家一起感受着成功的喜悦!
从种植到丰收,幼儿在不断的问题式学习中感受着积极的情绪体验,体验到了成功的幸福与快乐——这也是问题式学习不断追求的目的:将学习的成功感与儿童的学习内驱力挂钩,不断提升儿童学习的兴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