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 共商 共关爱:孤独症儿童家园沟通个案研究
2022-12-28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龙潭幼儿园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龙潭幼儿园 高 慧
融合教育背景下关注并引导特殊儿童获得自身发展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让特殊幼儿回归主流社会的契机,更是对幼儿教师带班育人的一大挑战。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发现、评估、诊断、干预和康复的过程是教师和家长必须面对的过程——教师需要直面孤独症儿童,对其行为进行解读,对其心灵进行抚慰,对其成长进行耐心守候,对其家庭困境进行全面了解等。本文通过家园共情、共商、共关爱来改善敏敏小朋友的孤独症症状,为其回归正常生活进行融合教育实践的个案研究。
案例背景
敏敏刚入园时,我们发现他经常一个人呆着,有时还会大哭、尖叫,甚至做出比较极端的行为,于是我们请本园康复中心的老师对他进行观察。经观察了解,我们得知敏敏是一名孤独症儿童,存在语言发展迟缓、不愿与人交往和行为固执等问题。因此我和敏敏妈妈进行了深入沟通——因敏敏父母在外务工,一年回家一次,敏敏从小由爷爷奶奶照顾,父母不知道也不愿承认敏敏是孤独症儿童,更不愿意带他去医院诊断、治疗。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让孩子的偏差行为得到尽早干预和治疗,以尽快融入正常的集体生活之中。
案例描述
我们对敏敏在园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和解读,同时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进行记录并形成档案,最终发现他存在以下典型行为表现:
1.语言交流障碍
敏敏入园时,奶奶将其送至幼儿园门口,我热情地和他打招呼:“敏敏,早上好呀!你吃过早饭了吗?”但是他始终没有看老师,而是面无表情地四处张望,我想牵着他的手去班级,但是他有些抗拒地躲开走了。
午餐时,敏敏看着喜欢的鸡腿边指边“哦哦哦”地大声叫,完全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于是我问他:“你喜欢吃鸡腿吗?”他没有回应,并用手推搡我……
2.社会交往障碍
区域活动时,敏敏独自离开集体躲在了阅读区的帐篷里,老师找到他并邀请他参与游戏时,他立刻起身离开,不愿与老师或其他幼儿亲近;在美工区,其他幼儿拿着超轻黏土和工具找他一起玩游戏时,敏敏不搭理同伴并独自离开美工区,随后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抠手指;户外活动时,其他幼儿根据老师的指令排队跳圈,敏敏则不听指令乱跑并大声叫喊……
3.行为刻板重复
在建构区,敏敏总是把积木全都扔在地垫上;在拼搭过程中,只要其他幼儿碰到他的积木,他便会大声尖叫;同伴帮他再次拼搭好后,他会再次推倒,直到自己重新拼起来,情绪才有所好转。
案例分析与策略
经调查发现,敏敏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他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而爷爷奶奶平时比较宠溺孙子,也因年迈没有太多精力去教育他,生活上更是以包办代替为主。在日常生活中,爷爷奶奶去地里干农活,敏敏就一个人坐在地头看菜,缺少与同龄幼儿的接触和交往;长此以往,导致他缺乏与同龄幼儿互动交往的兴趣。另外,父母对于敏敏的语言发展迟缓、不愿和同伴交往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没有给予重视,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敏敏身心发展,阻碍其健康成长。
一、家园共商——客观面对孩子的真实情况
1.心理疏导
敏敏父母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孩子的异常表现,以致不能对孩子的发展异常作出及时反应。当孩子长期处于隔代抚养的生活状态时,父母缺乏对孩子的细致观察和了解,这就导致父母的判断出现偏差。于是我和敏敏妈妈反复沟通商量,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首先,妈妈要处理好自身的情绪情感,坦然面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照顾好敏敏这样的特殊孩子。之后妈妈决定回到敏敏身边,同时定期带他去医院配合医生进行干预和治疗。
2.制定行为培养方案
被诊断确认为孤独症以后,敏敏上午来幼儿园,下午就去康复中心进行专业训练。通过我园康复中心老师的指导,我们共同商量制定出适合敏敏的行为培养方案。为了培养敏敏积极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定期向敏敏妈妈反馈孩子在园的详细情况,以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经过一学期的干预,敏敏在饮食、洗手等环节均有了很大进步。
3.改变家庭教养方式
在家庭教养方面,我建议敏敏妈妈改变原有的教养方式,而和幼儿园保持一致,比如由奶奶喂饭改为妈妈指导陪伴用餐;晚上睡觉之前由爸爸妈妈陪伴进行亲子阅读;利用周末带孩子去户外游玩,增加亲子交往的机会;积极参与敏敏的生活,以激发其社会交往的欲望。
二、家园共情——特殊孩子需要真正的生命关怀
1.“学习故事”促进步
每个孩子生来都是天使,只是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父母和教师要以平常心坦然面对,及时了解、学习、适应特殊孩子的需求,引导其逐步适应集体生活。敏敏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对他多采用鼓励的方式,同时充分尊重他的学习方式。敏敏在园时,我以“学习故事”的形式记录他的行为表现,撰写“学习故事”时在真情境中捕捉“哇时刻”,然后进行理论迁移;妈妈则在家详细记录敏敏的日常生活点滴。
根据康复中心老师的指导,我们一起解读敏敏的行为表现并给予积极回应,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多元支持。
2.情感支持促发展
如果孤独症儿童的家长缺乏毅力、经受不了挫折、不能面对现实、无法控制情绪,总处在抑郁、自卑、伤心的情绪状态下,那么孩子就不会有康复的希望。因此,我们邀请敏敏妈妈加入社区孤独症儿童家长互助QQ群,互相交流和学习相关知识,并及时调整训练内容,为孩子提供科学、专业的康复训练。
三、家园共爱——真正推进融合教育的发展
1.同伴互动,家园合力
敏敏不愿主动与其他幼儿交往,是因为自身的认知和理解限制了其交往能力的发展。在园期间,我鼓励其他幼儿主动邀请敏敏参与游戏,带着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长此以往,敏敏就有了相对固定的玩伴,不再一个人呆着。在集体活动中,同伴带着他一起参与活动,敏敏就会学习模仿同伴的行为,跟着同伴的指令进行活动。另外,敏敏妈妈也经常带他参加亲戚朋友的聚会或者外出游玩,创造同伴交往的机会,帮助敏敏学习社交技能,进而发展其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增进亲子感情。
2.教师指导,共同学习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向敏敏提出问题时,首先要确定他的注意力在我身上,然后再发出简短清晰的指令。另外,我有意多给敏敏创造学习的机会,设置相应的学习情景,促使其提升实践经验。我还和敏敏妈妈达成一致:在家妈妈也要使用简短清晰的指令,当敏敏有所回应时,及时奖励他所表现出来的技能和为此所做出的努力,但同时也要避免无意奖励等不当行为。
3.专业纠正,发展有效
特殊儿童的教育单靠老师和家长是不够的,还需要接受专业机构的指导和训练。敏敏自身存在语言、行为、情感、认知等各方面的障碍,特教老师对于他的康复训练要齐头并进、给予支持。
案例反思
通过一学年的努力,敏敏在孤独症康复过程中各方面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与发展。
1.幼儿:在语言交流方面,敏敏入园时能独立进班,老师问好时能给予回应,能和其他幼儿牵手排排队,集体活动时能有所回应;在人际交往方面,现在敏敏有了固定的玩伴,同伴邀请时能参与到活动中去,偶尔还会和同伴、老师聊天;在日常生活方面,吃饭、洗手等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能独立入厕,午睡时能自己穿脱衣服和袜子、鞋子等。另外,教师和家长要注意把日常生活与康复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当这个阶段的干预目标完成后再进行复测,然后重新开始评估——干预——检测。
2.家长:教师和家长有效沟通并制定计划对孩子进行干预和训练,同时做好记录与分析,以舒缓敏敏妈妈的焦虑及压抑情绪,增进亲子感情。
3.教师:在敏敏的康复治疗中,班级的三位老师也付出了极大的爱心和耐心,同时加深了对融合教育的认识,提升了融合教育实践的具体操作能力。
在此次个案研究过程中,幼儿家长从前期的不配合到后期的共同合作,使得家庭与幼儿园的联系更为密切,真正实现了家园携手共同培养特殊孩子的目标——促使其积极融入社会生活,进而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幼儿教师,对特殊儿童更需静待花开、守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