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活动—评价”三位一体教育活动的实践

2022-12-28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实验幼儿园万宝妮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2年6期
关键词:宝宝幼儿评价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实验幼儿园 万宝妮

教学法的提出和内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观照目前部分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教学,幼儿仅仅是在进行“鹦鹉学舌”般的简单模仿,即便动手也是无心无脑的“照着葫芦画瓢”,无论是探究能力还是对知识的探索活动都停留在浅层水平上,弱化了科学活动的育人功能。

基于此,我们尝试了“问题—活动—评价”三位一体的教育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设置问题、激活思维。教师统整教学内容,建构有思维含量的问题,然后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观察现象和思考问题。“问题”是串联整个活动过程的纽带,驱动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生,承载了幼儿对现象和信息的初步整理,是幼儿心目中最想揭开的“面纱”。

第二环节,组织活动、体验探索。教师依据课前预设方案组织幼儿参与活动,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进行自我探索。“活动”是教学过程最核心的环节,呈现复杂的真相,承载了幼儿对外界事物的亲身体验,是揭开“面纱”的有效路径。

第三环节,平等对话、交流评价。无论是提供的学习资料,还是精心设计的科学活动,都是教师为了搭建与幼儿平等对话的平台。“评价”是自我分析与总结提升的过程,承载了幼儿对知识的反思重建,同时也是幼儿解决问题、丰富内容、加工活动的媒介,是对“问题”与“活动”前两个环节的深度回应。

“问题—活动—评价”三位一体教育方法是一种贴近幼儿底层逻辑和思维内核的教育方法,揭示了教育活动的“真面目”。幼儿通过观察、提问、活动、体验和评价,不仅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且完善了感性经验、丰富形象思维。该教育方法基于“问题”指向“做什么”,基于“活动”指向“怎么做”,基于“评价”指向“为什么这样做”——“三块基石”优势互补、高度统一,有效发展了幼儿初步探究能力和知识背后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法的实践研究案例

一、制定教学目标

“保护蛋宝宝”为源自于小班下学期主题活动“有趣的蛋宝宝”中的一节教育活动。活动中,幼儿通过认识各种各样的的蛋,了解蛋宝宝的结构特点,知道蛋宝宝很容易破碎,从而产生保护蛋宝宝的想法。基于“问题—活动—评价”三位一体教育方法与主题活动“有趣的蛋宝宝”,我抓住契机顺势递进,选择幼儿身边最常见的鸡蛋作为活动素材,设计了“识蛋”“护蛋”和“葬蛋”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均从“问题”“活动”和“评价”三个维度展开。鸡蛋易碎,更容易激发幼儿情感,所以我引导幼儿大胆实验,探索保护鸡蛋的方法。

二、导入学习内容

教师播放故事视频“调皮的蛋宝宝”,提出问题:“谁能帮助鸡妈妈想一个好办法,既能让蛋宝宝出去玩,又能保护蛋宝宝不破碎呢?”

幼儿1:“鸡妈妈用自己的翅膀和毛茸茸的羽毛护着蛋宝宝。”

幼儿2:“鸡妈妈一动不动地看着蛋宝宝。”

幼儿3:“鸡妈妈把蛋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

三、铺展学习过程

㈠识蛋

教师提供各种材料,帮助幼儿认识鸡蛋、鹅蛋、鹌鹑蛋、鸽子蛋等各种蛋,让幼儿了解蛋的外形及内部结构、知道蛋内含有很多身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1.问题

教师:“这些蛋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有什么不同?蛋宝宝里面藏着什么?蛋清和蛋黄是什么样子的?这些蛋宝宝有什么营养?”

2.活动

看一看:各种蛋宝宝的颜色一样吗?鹌鹑蛋和其它蛋宝宝有什么不同?

抓一抓:用小手轻轻抓一抓,各种蛋宝宝大小一样吗?哪个蛋宝宝最大、哪个最小?

摸一摸:用手摸一摸蛋壳有什么感觉?

敲一敲:敲开蛋壳,蛋清和蛋黄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蛋宝宝的外壳很脆弱,很容易破碎,如果我们是它们的妈妈,我们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蛋宝宝呢?

幼儿1:“我会用厚厚的卫生纸将蛋宝宝包起来,不容易碎。”

幼儿2:“我会用结实的小盒子装着更好。”

幼儿3:“我拿的是个大鹅蛋,壳很厚,不会碎。”

幼儿4:“我用很多泡沫把它包起来了。”

3.评价

教师对幼儿的问题和答案进行评价,并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评价。“鸡妈妈在照顾蛋宝宝的时候并没有把蛋宝宝包起来,如果用各种材料护着蛋宝宝,蛋宝宝还能孵出小鸡吗?”于是,孩子们都把保护蛋宝宝的“外壳”脱掉了。

4.小结

科学研究源于活动中的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幼儿心目中能想到的让蛋宝宝安全的方法都比较单一。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问题,帮助幼儿解决疑惑,同时为幼儿提供相对公平的探索环境和融洽的学习氛围。

㈡护蛋

教师准备水彩笔,带领幼儿给自己的蛋宝宝取名并画上笑脸图案,实施护蛋行动。

1.问题

教师:“假如你是鸡妈妈,你肯定会非常疼爱你的蛋宝宝,你的蛋宝宝长得是什么样子呢?你会给它取一个什么好听的名字呢?你该怎样照顾好自己的蛋宝宝?”

2.活动

取名字:请宝宝们开动脑筋,给自己的蛋宝宝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吧!有了名字,蛋宝宝就是独一无二的了。

幼儿1:“我的叫小萌。”

幼儿2:“我的叫小凯。”

幼儿3:“我的叫奥特蛋,哈哈!”

画笑脸:我们的蛋宝宝长的是什么样子呢?请你们用水彩笔给自己的蛋宝宝画上头发、眼睛、鼻子和嘴巴,然后老师会帮助大家把名字写在蛋宝宝上。

保护蛋:刚才我们给蛋宝宝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并且画上了笑脸。从现在开始,你就是蛋宝宝的“爸爸”或者“妈妈”。每个蛋宝宝都是一个可爱的小生命,从现在开始你不管是去活动区玩,还是洗手、如厕、吃饭、睡觉,都要细心呵护好自己的蛋宝宝。

活动时,有很多孩子因为照顾不周,导致蛋宝宝破碎了。“啪、啪、啪!”我们时不时会听到蛋宝宝掉落并跌碎的声音,有的是因为孩子刚进门不小心手滑,有的是孩子不小心放得太重,有的是蛋宝宝从裙子上滚落下来……蛋宝宝破碎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孩子们的心情都是一样的,都很伤心。

幼儿1:“老师,我的蛋宝宝放在小椅子上后滚落到地上跌碎了。”

幼儿2:“蛋宝宝会滚动,所以不能放在小椅子上。”

幼儿3:“它的壳太脆弱了,所以不能使劲将其放在桌子上,会碰碎的。”

幼儿4:“我的也碎了,呜呜呜……”

3.评价

教师:“怎样才能照顾好蛋宝宝呢?”

幼儿1:“要轻拿轻放。”

幼儿2:“放在口袋里。”

幼儿3:“不要让蛋宝宝碰在桌子和椅子这些坚硬的地方。”

幼儿4:“如厕的时候找其他小朋友照顾……”

教师抓住契机继续引导:“看到蛋宝宝碎了,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做‘爸爸妈妈’容易吗?蛋宝宝被我们照顾才这么短短几分钟就碎了,爸爸妈妈从小照顾我们到现在,把我们照顾得那么好,他们容易吗?长大后我们应该怎么感谢爸爸妈妈?”

幼儿1:“不容易。”

幼儿2:“我们要听妈妈的话。”

幼儿3:“多帮爸爸妈妈干活。”

幼儿4:“不惹爸爸妈妈生气。”

4.小结

活动过程中,当幼儿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时,教师应该及时鼓励、强化这种情感,让幼儿在遭遇困难或者挫折时可以感受到来自同伴的力量,促使幼儿尽快振作起来。这是幼儿自主探索、经验分享的过程,也是幼儿刻骨铭心的经历。通过评价,幼儿能体会到父母每时每刻都在用不同的方式照顾自己、呵护自己,体会到自己应该感恩和报答父母。

㈢葬蛋

教师提前准备好面巾纸等材料,选择幼儿园合适的区域让幼儿埋葬破碎的蛋宝宝。

1.问题

教师:“每个蛋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一个鲜活而宝贵的生命。蛋宝宝破碎了,它的生命也就结束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破碎的蛋宝宝呢?”

2.活动

擦一擦:破碎的蛋宝宝流出了蛋液,有的弄脏了桌子,有的流到了地面上,我们应该怎么办?

洗一洗:有的小朋友弄脏了衣服,还有的小朋友将蛋液撒在了玩具上,我们应该怎么办?

包一包:有的蛋宝宝只剩下了蛋壳的碎片,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些蛋宝宝的“遗骸”呢?

埋一埋:用面巾纸或者卫生纸包起残留的蛋壳,带领幼儿选择安全区域将蛋宝宝埋葬,让幼儿对破碎的蛋宝宝说一声“对不起”。

3.评价

教师:“通过这次保护蛋宝宝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在这次活动中,有三位小朋友成功完成了保护蛋宝宝的使命,你们有什么感受?”

4.小结

护蛋和葬蛋环节不仅渗透生命教育,促进幼儿敬畏生命、珍惜生命,而且让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管理情绪能力、理解他人和接纳他人能力。整个活动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

教育方法对幼儿学习的意义

真正体现生命活力的科学活动应具备三个方面:问题是快乐学习的源头,活动是有效学习的平台,评价是智慧学习的保障。“保护蛋宝宝”主题活动激发了幼儿兴趣,调动了幼儿多种感官,让幼儿主动参与其中,帮助幼儿勤于观察思考、敢于探究尝试、乐于想象表达,满足幼儿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同时在幼儿的心灵深处播下善良与美好的种子,让幼儿收获感恩与责任。

猜你喜欢

宝宝幼儿评价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可爱宝宝超级秀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