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男排运动员赛前准备活动与专位运动损伤关系分析

2022-07-06王培思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男排肩部排球

王培思

(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1、准备活动的概念分析

在我国目前有关准备活动的科学研究中,根据查阅的资料,在《体育科学词典》中对“准备活动”的释义是:在运动训练或比赛的主体进行活动前,为使机体逐渐进入工作状态以及使身心为主体活动做好准备的一系列身体练习和活动。同时还有一个相关词条为“热身活动”,其名词解释为:在正式比赛或训练之前,为了让身体各项机能能够适应比赛或训练时的要求,有目的地对身体进行活动。从准备活动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热身活动对于活动主体的重要性,是活动主体进行下一部分练习的必要前提与基础,应结合专项特征,为提升活动主体的运动表现而设置并实施的。赛前准备活动则是针对比赛,在赛前半小时左右的时间让活动主体进行一系列身体练习和活动,使其更快进入比赛状态,调整至最佳竞技状态。

2、赛前准备活动的目标分析

针对赛前准备活动,在准备活动的设计中应结合专项特征,从提高运动表现与预防运动损伤两个方面设计准备活动的内容、负荷大小、时长。由图1可知,优秀的准备活动应以最科学的计划为接下来的训练或比赛做好生理准备、心理准备、专项准备。而赛前准备活动也应以这3个方面入手,为达到比赛所需的最佳竞技状态,在赛前25-40min时间做一系列从静态到动态的身体活动练习,为赛场上能够发挥优秀运动表现水平做充分准备,同时预防运动损伤以及减缓损伤带来的影响。

图1 赛前准备活动目标

2.1、利用赛前准备活动提高运动员运动表现

(1)从生理、专项准备分析。

在生理准备方面,赛前准备活动可以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使运动员有很好的有氧耐力作为基础,并提高心率和恢复心率的能力,升高机体主要区域温度,增加血流量,提高新陈代谢水平等,一定程度上使机体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提前适应比赛的高强度。

在专项准备方面,准备活动可以预先拉伸活动主导肌群,提升肌肉温度,减少肌肉粘滞性,激活机体小肌肉群并增强主要关节的平衡稳定性,并且模拟后续比赛时的主要动作结构及技战术动作,以完美衔接接下来的比赛,同时提前适应比赛场地的范围等现场影响因素。

(2)从心理准备分析——“倒U”原理。

心理方面,准备活动可以提高机体的调节能力,可适度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与激活状态,能够放松情绪,更集中注意力以及调整好赛前的心理活动,建立稳定积极的比赛心理准备,快速适应竞技比赛的心理模式。

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影响之一就是由环境所造成的唤醒水平,这也是动作技能表现的决定因素,尤其是当运动员的动作技能表现取决于做决定的速度和准确性时(如,排球的二传手)。比赛场地的内环境会使运动员出现不同的唤醒水平程度,“倒U”原理就是指唤醒水平与动作表现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不同程度的唤醒水平会影响运动员的动作表现技能水平,“倒U”原理描述出:当人的唤醒水平提高时动作技能表现水平也相对提高,但到一定的程度后动作表现技能水平却会开始下降。故表明,一般情况下,处于中等唤醒水平的动作表现技能水平最佳。

心理和生理实际上是一个统一的过程,生理的改变必然伴随心理的改变。由此可见,在计划实施赛前准备活动时需要结合“倒U”原理,并考虑各专项位置的动作技能表现所需的最佳唤醒水平。不同运动项目要求不同的唤醒水平,排球需要较高的唤醒水平,对于排球运动来说,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场上位置来安排不同准备活动,例如,二传手,在比赛时属于核心位置,进行技战术的使用,故其动作技能表现取决于做决定的速度和准确性,要求传球有精准度,不需要过高的唤醒水平。

2.2、预防专项运动损伤和改善身体运动功能

从预防运动损伤层面来看,主要分为预防专项运动损伤和改善身体运动功能两个方面。预防专项运动损伤应该结合运动员的专项特征以及主导肌肉群和主要肌肉创伤的部位与性质。例如,排球运动员主要受伤部位为肩关节、膝关节、腰部等,为了不在比赛时受伤或是伤处复发,可以在赛前准备活动阶段,在主要肌肉、关节进行小力量练习、拉伸等活动;要改善身体运动功能状态,可以做一系列恢复、矫正运动员的灵活性、协调性、稳定性等方面的活动练习,为后续进行其它动作和技战术实施做好基础准备。赛前准备活动对于提升比赛时的运动表现以及预防运动损伤是必不可少的。

2.3、我国高校男排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分析

运动损伤在竞技体育运动中经常出现,也是困扰运动员竞技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且运动损伤对于运动员的不良影响是十分严重的,轻则影响比赛的参与以及运动成绩的提高,重则使人残疾或危及生命,也会阻碍国家的体育运动发展。在排球项目中,运动损伤的出现同样十分频繁,在与各高校排球教师以及排运动员进行访谈后发现,3年以上球龄的排球运动员,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曾经或正在忍受运动创伤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本文通过调查访谈以及查阅文献,整理所获取的资料数据,以我国高校男排运动员的损伤特点为插入点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为改进赛前准备活动、提高比赛动作表现水平与比赛成绩提出建议,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及其危害。

(1)高校男排运动员运动损伤部位分析。

不同的运动项目有其不同的好发运动损伤部位。本文根据调查目的将事先周密设计的若干问题以网上问卷的形式向24所高校,共91名男排运动员收集研究资料和经验事实。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5份,其中有效问卷91份,统计后制成表1,发现我国高校男排运动员主要运动创伤的3大部位是膝关节、肩部、腰部,其次是踝部、手腕、肘部。本文主要发现男排运动员主要好发创伤的3大部位:膝关节、肩部、腰部。

表1 我国高校男排运动员主要动损伤部位以及和专项位置的关系

膝关节:排球运动是隔网对抗性项目,在运动过程中常有短距离快速移动,易损伤半月板;起跳扣球或是跳发球落地时,当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不足时,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在接一传、防守时,容易出现小腿相对股骨外旋或者相对股骨内旋,有时膝关节过屈、过伸导致股骨与胫骨直接撞击时也容易发生半月板损伤。

肩部:在排球运动中,肩部损伤极为多见。肩部是全身活动范围最广的关节,因其盂肱关节的关节囊松弛,所以肩关节具有很好的灵活性,但稳定性却主要靠肩带肌群力量来维持,若肩带肌群的力量不足,就会导致肱骨头活动超范围。排球运动中的扣球就是导致肩部多发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因为扣球时引臂这个动作会对肩袖和关节盂上部产生压缩力,关节面互相贴近,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磨损。挥臂完成后,手臂因为惯性没有办法马上停下来,而是会继续朝着那个方向继续甩出一段距离,这个时候惯性就会对肩袖部位的韧带、肌腱产生额外的拉力,从而引起损伤。同时扣球动作会形成“反关节动作”,反复的冲击与摩擦会引起肩关节中肩袖部位的损伤。

腰部:由于排球运动中,基本上所有动作都需要椎间盘起重要作用,在训练或比赛中长期受力负担过大,使腰椎旁的肌肉、韧带张力不平衡,处于长期紧张收缩状态,局部血液不循环,会发生炎症。同时肌力失衡、腰椎不稳定,一旦剧烈运动、超过负荷,会引起腰椎附着肌肉、韧带、关节的过度牵拉使发生撕裂等闭合性急性损伤。

根据查阅的资料与本文表1的统计资料进行比对,并通过与运动员及教练员的访谈,发现男排运动员运动损伤好发的部位确多为膝关节、肩部、腰部,结果指示男排教练员在赛前准备活动计划制定时,要根据这几种容易受伤的伤病类型以及引起损伤的原因,并依据队内个人的情况来设计准备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长、负荷等,以尽量避免这些运动损伤的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有很多,想要完全避免发生伤害的可能性不大,充足的赛前准备活动的作用之一就是可以增加关节之间的滑液,减少关节之间的摩擦,并使韧带拉伸充分,尽可能地预防运动损伤以及减缓损伤症状。

(2)运动损伤的发生可因专项位置不同而异。

将我国高校男排运动员专项位置与运动损伤发生部位进行对比分析,可看出运动损伤的发生因专项位置不同而异,具有一定规律。排球运动中分5个位置:主攻手、副攻手、接应、二传、自由人,不同位置的运动员各有不同偏重的技术动作以及动作特征。主要使用的动作技术不同,导致运动员好发运动损伤部位也具有差异性。

表1表明,男排主攻手主要受伤部位集中在膝关节、肩部、腰部和踝部。根据主攻手在排球比赛中担任的是强攻的角色,发现其主要动作技术中扣球技术为主,发球、拦网、防守技术为辅。故其扣球次数也相对较多,所以肩关节和腰部的使用是最多的。

副攻手主要受伤部位集中在膝关节、肩部、腰部。副攻手在排球比赛中担任的是快攻的角色,其主要动作技术中扣球、拦网技术为主,发球技术为辅。

接应属于全能型的位置,扣球、拦网、发球、防守等动作技术的运用次数较均衡,故接应位置主要运动损伤的三个部位所占比例相差不大。

二传位置主要动作技术就是传球与快速移动,以组织快速进攻战术组合。上下肢、腰部都起重要作用,所以二传位置主要受伤部位为膝关节、腰部、手腕、肩部。

自由人也称后排自由防守队员,主要活动区域在后排,主要运用的技术动作就是防守,其它上肢动作用的很少,不能进行发球、扣球、拦网的技术动作,快速移动、滚翻、鱼跃使用次数多,造成下肢的膝关节损耗也大,更容易受损。

(3)根据专位运动损伤特征计划赛前准备活动。

通过研究和分析发现,排球运动中,运动损伤的发生部位和运动员专项位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且存在一定规律。不同专项位置常用的技术动作之间的差异性会引发不同性质的运动损伤。故在得出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与专项位置有关之后,减小运动员在比赛时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以及影响就至关重要。合理、有效地进行赛前准备活动就是一种直接性手段。本文建议,可以在赛前准备活动中一般准备活动过程中以专项位置分组练习,每组分配组长和一名教练员进行指导监督练习,可以用弹力带、弹力球、狼牙棒、重量球、平衡板等器械辅助练习。主攻手、接应应增加肩部、腰部的柔韧性与肌肉力量练习以及膝关节的稳定性练习;副攻手主要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练习;二传应加强下肢的稳定性和腰部的柔韧性以及手腕和肩部的拉伸牵引练习;自由人应增加下肢的灵活性和小力量训练以及上肢、背部的柔韧性练习。

专门性准备活动过程中,可以模拟常用动作以及专项技能动作,使运动员快速找到自身最佳竞技状态。此外,还可以结合专项位置特征与运动损伤特征,增加单人或组合练习,减小已受损部位的反复练习次数,避免负荷过量、再度损伤的可能性。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优秀的赛前准备活动可以提高运动员生理上的有氧代谢能力、心率、体温、血流量与新陈代谢水平等,能使机体快速进入比赛状态。而生理和心理实际上是一个统一的过程,生理的改变必然伴随心理的改变,故赛前准备活动可提高机体兴奋性,调整赛前状态以及稳定唤醒水平。同时预先拉伸活动主导肌群,提升肌肉温度等,模拟后续比赛时的主要动作结构及技战术动作,以完美衔接接下来的比赛;

(2)排球运动中,运动损伤的危害性极大,十分影响赛场上运动表现与比赛成绩。高校男排运动员运动损伤好发的部位为膝关节、肩部、腰部。若要最大程度上避免运动损伤以及减缓伤害的话,赛前充分合理的准备活动可以刺激运动员中枢神经,提高兴奋性,使肌肉的反应速度加快,同时可以增加关节之间的滑液,减少关节之间的摩擦,减小伤处损耗或疼痛感;

(3)运动损伤的发生可因专项位置不同而异。排球项目中,不同位置的运动员主用的技术动作以及动作特征不同,身体素质与身体条件不同,导致不同位置的运动员好发的运动损伤部位也具有差异性。

3.2、建议

(1)准备活动的目标计划应结合排球专项特征,从提高运动表现与预防运动损伤两个方面来设计赛前准备活动的内容、负荷大小、时长。为充分激活运动员的机能,使做好心理、生理、专项上的准备;

(2)教练员在赛前准备活动计划制定时,要根据男排易损伤特征类型以及引起损伤的原因,并依据队内个人的情况来设计赛前准备活动以尽量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和减小不良影响;

(3)在一般准备活动过程中就以专项位置分组练习,以弹力带、平衡板等器械为辅助。主攻手、接应增加肩部以及腰部的柔韧与肌肉力量练习以及膝关节的稳定性练习;副攻手主要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练习活动;二传应加强下肢的稳定性练习和腰部的柔韧性以及肌肉激活练习以及手腕和肩部的拉伸牵引练习;自由人应增加下肢的灵活性和小力量训练以及上肢的柔韧性练习。

猜你喜欢

男排肩部排球
10年后,中国男排重夺亚洲杯冠军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活动颈部时有响声是怎么回事?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2017中国男排(昆山站)接应二传队员与对手同位置队员进攻效果的分析
2016年奥运会落选赛中国男排接应二传主动得分效果分析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促进青少年体力恢复的再生练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