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视角下小农户增收路径研究
——以“龙游飞鸡”数字农业模式带动小农户共同富裕为例

2022-07-06□叶菡,王

山西农经 2022年12期
关键词:龙游共同富裕农户

□叶 菡,王 旭

(中共龙游县委党校,浙江 衢州 324400)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期盼。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其中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小农增收是重中之重。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多,且多以小农户为主。如何带动小农户增收,成为当前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难点。

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数字农业创新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数字化应用能便利广大小农户。在此背景下,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小农户增收致富,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

1 小农户共同富裕相关研究

近年来,随着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涉及农民增收的问题日益成为研究热点。

1.1 关于共同富裕和小农户增收关系的研究

纪漫云(2022)以江苏省为例,从培育共富主体、打造产业集群、构建共富指标体系等方面对县域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提出建议。王晓毅和罗静(2022)分析了小农户在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优势与困境,认为应发挥小农户竞争优势,实现小农户现代化。李晓艳(2019)认为,应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参与、创新驱动和社会支持的模式发展乡村产业,带动小农户增收。

1.2 关于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研究

丁毅和李杰(2020)认为,要通过紧跟市场需求、促进产业链条联动发展、政策引导、互联网催化等手段,促进小农户朝着农业现代化方向发展。韩春虹和张德元(2020)提出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产业服务、市场服务、合作服务组织3 种模式。阮文彪(2019)提出推进产权、生产、交易和分配制度创新来化解小农户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问题。

1.3 关于数字农业方面的研究

谭秋成和张红(2022)认为,数字农业发展有助于保护农村自然资本,建议政府增加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投资,保护农民根本利益。卢大洋和李凤(2022)分析了我国数字农业存在核心技术落后、技术人才紧缺等问题,提出加大政策扶持、技术攻关投入力度等对策。赵艳丽等(2022)提出要因地制宜,通过全产业链数字农业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2 “产业+数字化+小农户”共同富裕模式

龙游县是浙江省山区26 县之一,浙江省委、省政府对山区县域精准帮扶,提供政策优惠,使龙游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大、潜力足。近年来,龙游县致力于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农业“双强一革新”行动,形成“一鸡一渔一茶一药一盒故乡”优势特色产业。为解决小农户增收问题,龙游县以浙江宗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龙游飞鸡”数字农业品牌为抓手,将龙游本地原产品种“龙游麻鸡”进行产业化运营,在县委、县政府和农业部门的支持下,积极打造“龙游飞鸡”品牌和网络销售平台,聚焦一线高端消费家庭,通过数字化手段助力小农户跨越数字鸿沟、加强供需信息对称,通过“善业+创业+产业”结合机制,创新“龙游飞鸡”数字农业模式,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龙游飞鸡”聚焦“产业+数字化”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主线,以产业为基础,以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了从养殖到品控、营销的一体化、全通链产业化数字农业新模式,逐步探索出一条“数字农业平台型”企业带动小农户共同富裕的道路,为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样本。

2.1 以“小”带“大”:通过小农户养飞鸡增收,促进大集体共富,反哺小农户

一是创新“企业+村集体+农户”集体创业“造血”机制。浙江宗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村集体签订合作协议,将“飞鸡”养殖管理权交予村集体,公司每年以“飞鸡”、鸡蛋销售量为参考,给予村集体佣金报酬,一个村销售5 000 只“飞鸡”可年增收纯利润3 万元以上,已促成86 个村集体实现增收。村企共建龙游飞鸡孵化基地,每个村集体可获得年度分红5 万元以上,调动了小农户的积极性。

二是建立共富“互助联盟”。通过企业与村、社区居民与农户结对的方式进行产销、供需关系的匹配,300 余家企业、8 000 户社区居民家庭与经济薄弱村、贫困农户结对。一年养500 只鸡的农户,可结对10 户社区居民家庭,每年除养殖外其他农产品可额外增收1 万元;村企结对则按照最低基数来保障结对村的收入,1 家企业消费5 万元,至少可以为结对村的村集体经济增加1 万元收入。

2.2 以“少”带“多”:以少量小农户试点养飞鸡,辐射到农村普遍家庭

一是点对点帮促“四类”人群。针对农村低收入家庭、边远山区留守人群、残疾人低保户和山地种植农户等弱势群体,考虑其健康状况和数字设备使用困境等实际困难,“龙游飞鸡”以点对点下单、供货的方式帮助销售“飞鸡”和“飞鸡蛋”。目前已在龙游、常山、松阳以及四川叙永、新疆乌什建立了1 700 个飞鸡养殖基地(场),带动3 500 余户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二是实行“三免”创业零门槛机制。为小农户提供免费搭建鸡棚、提供鸡种、安装运行实时监控等物联网设备等措施,打消农户养殖的顾虑,吸引农户积极参与到“飞鸡”养殖中去,共免费送出鸡苗50 万余羽,直接带动1 700 余人在家就业,户均年增收2 万元以上,以增收实效带动其他小农户参与飞鸡养殖。

2.3 以“短”带“长”:由“一只飞鸡”赋能全产业链,以“短”带“长”拓展富裕链

一是“三产”融合拓展全产业链。通过技术自主创新,开发“龙游飞鸡”原味汤产品,该产品开盖自动加热,零添加、零防腐,深受消费者喜爱,预计年销售量60 万罐,销售额达2 300 万元。利用消费者心理,开展城乡互动的体验消费模式,发展体验观光和教学研讨,年均接待观光客5 000 人次。

二是建设“两条线”销售链。通过设立门店、体验店、“龙游飞鸡”网络销售平台,创新线上实时直播、线下“领养飞鸡”等活动,实现线上线下“两条线”互动融合。目前,已有8 000 余个家庭、2 600 余位年卡客户、80 多家店中店、30 家社区店、10 多家高档餐厅定期采购食用“龙游飞鸡”,网络销售额达2 000 余万元。

2.4 以“点”带“面”:以试点带动扩面提升,打造带动小农户共富示范“龙游样板”

一是建立“分享共享平台+智能田园综合体”农民创收基地。一方面,通过“领养+回收”的方式解决养殖过程中的资金、技术等问题,协助农户解决养殖过程中飞鸡的病害和死亡风险,解决贫困户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针对企业家、技术人员、养殖户和有意向的小农户,设置精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课程,运用体验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小农户经验分享、养殖技能培训等方式提升飞鸡养殖的技术水平。目前,此类培训已经在合乐、两河、观兴、石厢子等10 个乡镇普遍开展。结合日常的养殖经验,当地的小农户大部分成为了飞鸡养殖“土专家”。

二是社区与农民、企业与农村结对,辐射小农户。与浙江、上海、江苏、北京、深圳社区家庭结对超过7 000 家,已结对商会与企业1 000 家,其中有北京商会、深圳商会、重庆商会、苏州商会、中浙高铁、金龙纸业、千叶环境等大商会及集团200 多家。截至目前,1 700 个基地已遍布全国各地,四川、新疆等地的农户积极报名养殖飞鸡,直接带动了国家级贫困户3 500 余人脱贫致富,走向共同富裕。

3 数字农业模式带动小农户共同富裕的启示及对策建议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是带动小农户增收共富的重要路径。以“龙游飞鸡”成功经验为例,今后小农户共同富裕路上应由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帮助小农户解决基本的土地、技术等要素问题,从而实现扶智、扶志。

3.1 政策兜底,保护小农户根本利益

一是维护小农户核心利益。政府注重顶层设计,制定完善扶持小农户发展的系列政策,一方面,确保小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资格权等;另一方面,关注惠农政策的公平性,健全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增强小农户自身发展能力的同时,提升其组织化程度,拓宽增收渠道。

二是优化小农户市场准入环境。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小农户由于农产品产量少、劳动力单薄,较难凭自身力量进入大市场。政府应从制度安排、优化发展环境、放宽小农户市场准入等方面对小农户进行引导,激励乡村产业带动小农户增收。

三是政府兜底保障。调动小农户生产积极性的前提是保障其基本生活不受影响,严格落实创业成本扣减、低保渐退等措施,加大小农户农产品的仓储力度。建立健全面向小农户的“产销一条龙”服务体系,通过提高对特色产业的政府补贴、联系销售渠道、补助农产品交通运输费等方式解决小农户的后顾之忧,增强其生产信心。

3.2 企业主导,调动小农户积极性

一是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力度。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发挥带动作用,在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农产品生产销售等方面腾出空间给小农户,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产业链增值收益。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数字农业产业链中的核心和带动作用,打造一批能支撑数字农业产业链发展的“链主型”龙头企业,将龙头企业的发展红利延伸至广大小农户。

二是搭建企业带动就业、资金帮扶平台。企业在与小农户结对的过程中,主动吸纳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小农户就业或利用平台资源帮助联系到其他企业就业,扩大小农户的就业空间,增加他们的工资性收入。利用小农户的劳动能力和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企业生产技能提升、生产效率提质,小农户发挥自身优势,打破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单打独斗”的局面,实现企业与小农户双赢。

三是企业带动衔接产业链。鼓励企业运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和信息手段,利用小农户的人力和劳动资源优势,实现多功能农业开发。以“企业+小农户”“企业+合作社+小农户”“企业专业技术协会+小农户”等多种形式构建企业和小农户共同体,帮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市场衔接,激发小农户生产内驱力。

3.3 技能培训,克服增收要素制约

一是培训新型农民。一般情况下,小农户受教育程度不高、数字化设备使用水平低,在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针对小农户、农业产业扶贫对象等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迫在眉睫。应通过相关培训培育家庭农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因地制宜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助力共同富裕。

二是加快培育多元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服务组织。充分发挥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借助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专业服务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多种新型农业服务组织,为小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集中分散的力量解决小农户产销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三是加强农村电商培训。发展农村电商新业态,培训小农户互联网技能操作水平,培养一批扎根农村、专注农村的电商队伍,提高小农户电商业务水平。搭建“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平台,扩大农产品的销售网络,鼓励小农户通过直播带货等新型模式推销本地特色农产品。开展特色产业电商带头人培训,打造龙头企业电商品牌,发挥带动作用,以最实在的盈利让小农户看到电商平台对农产品销售的带动作用,吸引小农户参与。

3.4 数字赋能,提升小农户竞争力

一是建立小农户一站式数字支持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和数字化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透明度,为小农户提供市场准入政策、金融贷款、农业保险、农技指导、气象信息等一系列农业生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便利农业生产,激发小农户投身数字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是构建数字化“产—供—销”链路。利用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协助小农户掌握农产品市场需求,增强农业市场主体间的信息对称性,挖掘本地特色农产品。通过数字化订单促进小农户农业生产端、供应端与消费者、市场的销售端深度融合,助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价值链,增强其抵御自然灾害、价格波动等风险的能力。

三是延伸数字化农业产业链。加强小农户数字化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仓储、物流、技术推广等技术创新培训,以新技术加快农产品新品种培育和深加工,提升产销效率和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借助数字化平台将小农户“链”端纳入农业产业链,促进传统农业与农产品深加工、休闲、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帮扶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发展。

4 结束语

在融入现代化农业转型、数字化农业时代的过程中,小农户力量单薄,需要政府、企业等多元主体形成合力,为小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激发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和数字农业的内生动力,以数字化手段促进小农户增收,助力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龙游共同富裕农户
论相对剥夺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龙游溪口镇乡村未来社区多功能体育馆+陶瓷专家工作站改造
视界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给古丽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