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有效性分析
——基于农户角度

2022-07-06□周

山西农经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人居成都市整治

□周 晟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王晓宇等(2018)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恶化给农民健康和农村经济带来严重负担,加重了社会不平衡发展,因此在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对美好乡村环境的期盼日益迫切,乡村振兴不仅是使农民收入的增加,更应该使农民生活有质的突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重要举措,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

1 研究背景

2018 年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 年农村人居环境应明显改善。2019 年,农业农村部同国家发改委安排30 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对象以中西部为主,启动人居环境整治整县推进工程。截至2020 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基本完成。2021 年2 月21 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乡村宜居宜业,目标任务提出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到2025 年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提出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强调了继续有序推进改厕、污水治理与生活垃圾治理。2021 年,成都市研究制定了《全市农业农村领域安全环保稳定等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收集经验做法,发现各类问题并积极整改。

2 问题的提出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要由农户自身参与及政府政策落实相结合,赵霞(2016)在研究京冀农村地区人居环境时认为,农户对农村人居环境保护建设意识薄弱。孙前路等(2020)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与农户的文化程度有关。黄云凌(2020)在研究农村环境整治参与度时认为,需要培养高能力、高素质的领导者,才能更好地对接政府和社会资源。于法稳等(2018)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执行不到位。孙慧波和赵霞(2019)认为,可以通过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进展跟踪机制进行督导。由此可见,从农户角度分析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成功的原因,以期形成“成都样本”。

3 成都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效果评价

3.1 农户对本村环境满意度较高,形成乡村自信

如表1 所示,受访者对本村环境的满意度以10 分为满分,平均分为9.2 分,6 分以下只有3 人,其中9分及以上占比79.5%,尤其是老一辈对本村居住环境十分满意。

表1 农户对所在村庄环境满意度

正是因为乡村旅游的盛行,进一步推动了环境整治的必须性,改变了人们对农村“脏、乱、差”的固有印象,增加了农户生活的幸福感。

3.2 居住环境大幅改善,提高农户参与度

如表2 所示,与过去相比,91.8%受访者表示村内居住环境大幅改善,因为农村分散情况严重,政策落实无法完全覆盖,有2.2%的农户认为居住环境没什么变化甚至不如过去。大多数农户因为居住环境的改善,年轻一代更愿意过年过节回乡,增加了看望父母的次数,进而增加了农户改善环境的意愿和行动,提高了付费意愿。

表2 农户对居住环境的对比

3.3 居住环境媲美城市,吸引人才回流

如表3 所示,空气质量良好及生活便利,超过50%的受访者认为本村居住环境比城市好或与城市差不多,认为比城市生活好的占比41.2%,认为与城市差不多的占比13.7%,因为农村居住环境良好以及生活成本较低,吸引了部分人才回乡创业,从事第一产业,加快了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例如电商等,吸引了外来人口来村就业。

表3 农户对居住环境与城市的对比

3.4 未来环境期盼较高,政策实施良好

受访者对未来的期望越来越高,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未来村庄环境将会越来越好。受访者整体期盼较高,受访村民没有一人认为会越来越差,认为政策实施效果极为良好。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村民的幸福度,因此村民对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十分认可,从而体现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4 成都市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有效的原因

4.1 区域优势较好,社会资本参与

邻近大城市的农村发展较快,得到的资源更多,在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下,更有能力整治人居环境,以此提高农村居住人口的幸福度。因为在大城市周边,对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对人居环境的维护形成了产业,导致市场竞争。

对于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由投放、收集、运输、处理4 个部分组成,其中投放部分主要由农户的自觉性与自我认识决定,而收集、运输、处理大部分由政府承担与落实。政府承担与落实使得社会资本参加,高效地维护了人居环境整治的后续发展,以政府补贴为辅,企业自主经营为主参与生活污水与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过程,以及厕所维修与粪污处理后续过程。市场与政策相结合,让企业有所收益,让群众真正受益。大城市乡村旅游需求旺盛,要服务周围100 km 或两小时经济圈人群,因此必须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4.2 人口素质较高,形成共建、共享、共治格局

本次访问的人群平均年龄为53.2 岁,均扎根本村许多年,对本村的认可度较高且收入较高,农户全年家庭平均收入远高于全国农村的平均水平,因为靠近大城市,外出务工极为便利,从而经历更加丰富,对新事物的接纳程度更高,对本村与外界更容易产生对比,从而对村庄的人居环境整治有更高的参与度与需求意愿。

从调研数据来看,参加此次调研农户的认识度意愿程度较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直接受益者是农民,农民在主观上愿意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于改厕,只有1 户农户认为不处理最好。对于生活垃圾中的垃圾分类,93.8%的农户认为有必要进行垃圾分类。农民作为农村社会的主体,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缺位,直接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因此人口素质在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中极为重要。

4.3 执行力度较强,政府有所作为

政策落实需要强大的执行力,成都市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进而影响基层对政策的落实度,增强了上下协调与联动性。成都市采用分类有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逐步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管理手段与监督手段,从而使群众真正受益,而不是“面子”工程。

政府在最近几年投入较大,共同突破和探索了多元化治理与管理模式,健全了农户自治机制与社会服务机制。政府工作人员在执行过程中采取不同方式完成目标,例如在成都市各镇进行“优秀村庄”评选,采取激励措施,建立了一系列监督措施。各村庄因势利导,根据村庄情况,对于人居环境做得较好的农户进行精神或物质奖励,例如建立“红板凳制度”,奖励优秀农户红色小板凳,提高农户的荣誉度与荣辱感,进而提升参与感。

5 成都市农村地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问题与建议

5.1 问题

5.1.1 人口流失严重,农户参与度不足

由于成都市农村土地政策等原因,土地流转程度高,流向城市的交通更加便利与快捷,人口流失严重,导致参与度不高。农民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受益人,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参与者,但主体缺位使得政策实施无受益群体,并在实施过程中导致政策无法顺利进行。有的农户不知道相关政策,不了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怎么做、应该怎么做。

5.1.2 后续问题多样化,实施过程复杂

政策实施过程与理想状态存在部分出入,例如在处理垃圾分类的问题上,一些独居老人所产生的垃圾极少,因此认为垃圾分类没有必要,还有部分独居老人需要享受便利,不愿进行垃圾分类。同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多样化、复杂化,不能因人而异,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真正解决群众之所需,避免资源浪费。

5.1.3 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存在短板

区域发展不均衡,成都市区与区、县与县之间各自发展水平不一样,村与村的村集体经济程度也不相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尚未得到完善,使环境整治资金存在巨大缺口,生活污水处理不能完全无害化。因财政不同,为发展经济,专项资本被用于别处,致使人居环境整治投入不够,村整体环境与文化设施基础差距较大。

5.2 建议

5.2.1 合理调整专项资金投入,缩小贫富差距

财政投入力度逐渐加大,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全面推进。部分农村地区缺乏区位优势,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潜力较弱,以及村庄耕地分布零散,老龄化严重。在同等政策下,应另设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定点资金,在全程监督下专款专用,提高村民的幸福感,缩小较强与较差区域的差距,实现同步发展。

5.2.2 发展自身优势,形成长效机制

每个地区的风俗与情况不一样,审美与幸福度的感知也不一样,不能“一刀切”,造成资源的浪费,农村居住人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资源是有限的,村庄应该集中自己的优势发展自身特色,集思广益,共建共享,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5.2.3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群众认知

农村人居环境的最终受益者是群众,让农户了解整治的重要性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才能使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村干部应积极宣传并开展座谈会,让农民知道如何科学保护环境,引导农民思想观念转变,广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对新返乡农民进行政策宣传,避免产生不知情的现象。

5.2.4 完善监管体制,优化体系构建

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构建和完善制度体系,全面统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多方面扩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资金来源,完善融资制度,将公益项目与资本形成利益联结。构建监管机制,明察与暗访同步进行,加上重点监察,及时发现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的问题并妥善解决,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

5.2.5 补充精神文化,配合物质改善

成都市作为超大城市,农村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现如今,农村短视频占据了农村人口的大部分娱乐生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虽然从外在提升了农村人口居住环境,可精神却陷入了另外一个极端,年轻人奔赴城市务工,造成了越来越多农村老年人孤独,因此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配合人居环境整治,实现物质与精神共同富裕。

6 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努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成都市农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有各种问题。在现阶段,需要根据农户的需求不同,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推进政策,并补充精神文化,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使农户对自己居住的环境更有认可感,对未来充满期待。

猜你喜欢

人居成都市整治
最美城市“绿化带”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浅谈中国当代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019年1~9月 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撮粮之术(下)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世界人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