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针联合钛缆治疗内踝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2022-07-06刘志能
刘志能
【关键词】粉碎性骨折;术区舒适度;生活质量;治疗疗效;克氏针;钛缆
作为一种多发性骨折,踝关节骨折在临床的发病率较高,患者多因在日常生活中或运动场上遭受直接暴力发生的,发生时会造成韧带组织损伤、踝关节脱位及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该类患者以踝关节部位的剧烈疼痛和畸形为早期表现,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关节肿胀和皮下瘀血,若严重会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影响患者的行动。有研究指出,踝关节属于人体负重比较重要的一个关节,若愈合效果不佳,会造成疼痛,引起活动受限,导致创伤性关节炎,从而影响生活质量。克氏针是一种骨科常用的内固定材料,采用克氏针进行固定,有利于碎骨块复位,恢复关节面。但若收紧钛缆,其因柔软而发生弯曲,搭配使用克氏针,可对克氏针松动和退出等情况进行有效的解决。有更多的学者认为,将克氏针与钛缆联合应用在内踝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可以增加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且舒适度较高,非常值得选择。基于此,将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0例内踝粉碎性骨折患者纳入研究课题,分组采取不同的方案进行治疗,以对克氏针+钛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内踝粉碎性骨折作为研究疾病,共选取30例,最早和最晚就诊于本院的时间分别为2019年6月和2020年1月,将随机数字表方式作为分组的方法,每组例数为15例。所有患者均因扭伤而骨折,Lauge-Hansen分型显示均为旋后外旋型。观察组患者例数为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8.70±6.70)岁;病程2~8 d,平均病程是(4.40±0.30)d;患者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7 d。对照组一共有15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8.65±6.69)岁;病程2~7d,平均病程(4.32±0.24)d;患者伤后至手术时间为4~7 d。将两组患者上述信息详细录入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显示:组间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不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
纳入标准:患者的年龄为18岁及以上;所有患者均参考内踝粉碎性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研究人员向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说明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本次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注,并在其监督下进行。
排除标准:踝关节复杂骨折的患者;踝关节合并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患肢伴有糖尿病足的患者;患肢有踝关节骨折史的患者;患肢踝关节有手术史的患者;开放踝关节骨折;合并心脏、肝脏、肺脏和肾脏等身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既往有精神病史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克氏针方法,行硬膜外麻醉,做直切口,将骨折部位充分暴露,清除断端间瘀血块与嵌插软组织,复位处理骨折端,确保关节面平整。将两枚或者多枚克氏针钻入内踝两端,妥善固定后,在平行关节面钻入一枚4.0空心钉,通过钢丝缠绕螺钉、克氏针。确保无误后,将克氏针弯曲,将其在内踝处埋入,冲洗切口,最后做常规缝合。
观察组患者予以克氏针+钛缆方法,具体方法为: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后,为其留置导尿管,于患者的下肢近端处绑气囊止血带绑,充气以进行止血。做弧形切口,将骨折部位充分暴露,清除断端间瘀血块与嵌插软组织,复位处理骨折端,确保关节面平整。将两枚或者多枚克氏针钻入内踝两端,妥善固定后,在胫骨平行关节面于骨折近端上4~5 cm钻入4.0空心钉,利用克氏针放置钛缆,呈“8”字穿入,妥善固定。采用C臂机对患者骨折的复位隋况进行观察,并对内固定的效果进行分析。将骨针的尾部折断,将钛缆远端剪断,给予患者常规措施进行止血,之后对切口进行冲洗,再对切口进行缝合。
术后处理:给予患者抗生素,对术后感染进行预防,根据患者的情况,每3~5 d对其进行1次换药,手术后2周拆线,术后第2 d,在不負重的情况下,患者需及时进行屈伸功能的锻炼,且护理人员需进行指导,复查的时间点分别为术后1、3、6、12个月,并告知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由不负重向完全负重逐渐过渡。
1.3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愈合骨折的优良率,观察两组术后的踝关节评分(Kofoed),统计两组临床指标(如愈合骨折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等),记录两组术后内踝术区舒适度和生活质量情况,分析效果。
根据Kofoed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踝关节愈合情况。总分100分(包括20分的活动度、30分功能和50分的疼痛),优:Kofoed评分>85分;良:Kofoed评分在75~85分;差:Kofoed评分<75分。
生活质量评分:通过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_36)进行评估,内容不仅涉及认知功能和躯体功能,还包括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100分为每项的总分,若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本研究中的Kofoed评分、愈合骨折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生活质量评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本研究中的计数资料主要包括优良率和术区舒适度,表示的方式为[例(%)],并通过x2检验进行分析。若分析结果为P<0.05,则说明组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愈合骨折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优8例、良6例,优良率93.33%;对照组患者优4例、良5例,优良率60.00%;观察组愈合骨折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x2=4.658,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组间术后Kofoed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Kofoed评分为(83.40±13.90)分,术后6个月的Kofoed评分为(87.30±14.60)分;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Kofoed评分为(72.60±12.95)分,术后6个月的Kofoed评分为(76.60±13.86)分。不管是术后3个月,还是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Kofoed评分均比对照组要高,有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2.202、2.059,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愈合骨折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3。
2.4两组患者术区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14例患者无不适,患者均未出现疼痛,1例患者伴有异物感,舒适度为93.33%;对照组9例患者无不适,3例患者出现疼痛,3例患者伴有异物感,舒适度为60.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区的舒适度明显更高,且差异存在显著的意义(P<0.05)。详见表4。
2.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由表5中的数据对比可知: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均更高,且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在日常生活中和足部负重中,踝关节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较多见的是内踝骨折,其次为外踝骨折,若患者为粉碎性骨折、或骨折块较大、或骨折断端存在碎骨块或软组织损伤,需行切开手术对骨折断端进行复位,之后再进行妥善固定,通过复位内、外踝骨折对后踝骨折进行治疗,患者的复位多较为良好,临床效果较佳。粉碎性骨折临床比较多见,多因车祸、暴力等因素引起。粉碎性骨折并不可怕,最主要的是要把粉碎性骨折中骨折块上面带的血、韧带、肌肉等附着点不能剥得光光的,即不能把粉碎性的骨块剥成死骨头,必须让它带着血液循环,在有血液供应的情况下,粉碎的骨块和周围的骨头能长在一起,达到比较坚强的固定。对粉碎性骨折,在选择钢板、钉的时候,有一定的特殊性,必须注意在保护血运的同时,又能达到坚强的固定。所以现在针对粉碎性的骨折,也设计了新设的钢板及新的手术方法。
踝关节是较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之一,日常生活中一些扭伤、跌倒、撞伤等都可以造成踝关节骨折,包括内踝、外踝、距骨以及胫腓骨远端骨折。内踝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原因多数都是由于直接外力或者间接外力造成的,粉碎性骨折的病情都比较重,而且常常伴有骨折周围的血管、神经及皮肤等软组织损伤。其治疗原则为解剖复位,若不满意内固定效果,则会对愈合效果造成影响,使骨折块移位,阻碍关节功能的改善,减少关节面,增大负荷,导致创伤关节炎的发生,从而降低预后效果。手术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对踝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进行稳定,还有助于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而对踝穴的正常解剖关系进行恢复是手术治疗的关键,而术后需要对踝穴进行重建,其轮廓的完整情况和关节面的平滑情况不仅会直接影响着患者踝关节的活动,还对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若手术治疗不恰当,会使患者出现骨折愈合异常和关节囊痉挛等较为严重的后遗症,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关节周围组织粘连等现象,若严重则会导致骨折部位的對合不良,从而引发踝穴异常变化等更为严重的疾病,从而导致关节畸形和关节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后期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更高,使患者病变部位的疼痛较为剧烈。所以,为了提升愈合程度,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积极、科学的临床治疗。
在骨折后固定的治疗中应用克氏针,不仅可以短小的骨折进行固定,还可以对撕脱骨折等应力不大的骨折进行固定,在骨科手术中对临时骨折块的固定中也较常用,这种固定对患者的骨折部位恢复有很好的效果。钛缆作为一种线缆技术,包括缆体、袢带及固定装置,其结构为缆绳样,组成为多股细钛丝,在骨创伤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频率较高。本研究中,采用克氏针进行固定虽较牢固,有助于骨折的愈合,但也存在缺点,具体如下:(1)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将普通克氏针尾部折弯,不仅增加了克氏针旋转和松动的风险,还可能增加已复位的骨折块再次发生移位的风险。(2)采用张力带进行固定时,所用的钢丝可塑性和柔韧性均较差,术者采用张力带进行打结时无法对钢丝的张力进行精确的掌握,若打结力度过大,钢丝在打结过程中断裂的风险较高,或可切割骨质;若打结力度过小,减小了钢丝张力带对骨折块的压力,无法固定骨折块。(3)使用钢丝张力带打结后,形成的纲丝结较大,且不光滑的表面会刺激周围的软组织,使患者滑膜炎和局部感染的发生率升高,且增加了对周围软组织的刺激,形成滑囊炎,甚至刺破皮肤引起局部感染。(4)钢丝张力带易发生滑脱,从而易导致固定失败。(5)术后,若克氏针发生松动或滑脱,会刺激周围软组织,使患者内踝术区发生疼痛和异物感等。与克氏针相比,钛缆具有一定的优势,具体如下:(1)操作简单,术中无需将其胃部折弯。(2)钛缆的柔韧性和可塑性均较强,同时具有较大的抗拉力和强度,与组织的贴附能力较强,且打结过程中的收紧有专用的器械,力度较易掌握,且较均匀,使张力带断裂、骨切割和张力带松动等情况的发生率降低。(3)钛缆的锁扣的表面光滑,且其体积较小,减弱了对周围软组织的刺激,因此患者滑囊炎和内固定刺破皮肤的发生率较小,同时降低了局部感染的发生风险。(4)应用带孔金属骨针和张力带对钛缆进行环绕,既避免了钛缆的滑脱,还有助于带孔金属骨针与张力带成为一体,可加强张力带对骨折的压力,从而提升固定效果,使带孔金属骨针松动和滑脱的发生风险降低。本文结果为观察组愈合骨折的优良率(93.33%)高于对照组(60.00%),术后3个月、6个月的Kofoed评分(83.40±13.90)分、(87.30±14.60)分均高于对照组(72.60±12.95)分、(76.60±13.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两组愈合骨折的时间有差异(P<0.05);术区舒适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两者联合治疗具有患者术区舒适度较高、生活质量提高的优点。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内踝粉碎性骨折患者时,选择克氏针与钛缆联合治疗比较好,这样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提升骨折愈合程度和患者生活质量、术区舒适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疗效确切,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