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分析与培养研究
2022-07-06邓彩梅
邓彩梅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推理能力,以此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而创造一个有效的推理平台则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数学方法的传授,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数学推理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推理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数学推理除了能够帮助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理解抽象性数学知识的能力[1]。基于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类比归纳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从之前的缄默认知向显性认知转化。
一、数学推理能力的内涵
所谓数学推理能力主要是在相关活动基础上,如观察、实验与分类等,识别事物并提出一定猜想,在上述活动中找到正确答案,最终判断猜想是否与现实情况相符。为了让小学生在数学推理过程中及时找出一种最为简便的问题解决方式,教师要引导他们明确思维过程,有一个清晰的学习思路。同时,为了准确、有效地说明其中的猜想,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为学生的想法提供充足的支撑。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师要留意以下几点内容:第一,为了促进学生推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有必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或主动体验的推理过程,这体现了数学推理能力的过程性[2]。第二,学生作为推理能力教育的主体,能够主动生成这一过程,且学生数学推理能力与各方面因素密切相关,诸如原有知识经验、态度与动机等,这体现了数学推理能力的产生本身极具主动性。第三,在一定情境中才能充分发挥数学推理能力所具有的作用,因此这项能力极具情境性,而课堂是培养小学生推理能力的主要阵地,相应的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也是培养这项能力的重要情境。
二、培养数学推理能力的策略
(一)形成学科意识,树立数学核心素养意识
教师在制订培养计划前,要先厘清数学推理能力的结构及内涵。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析推理能力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价值,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形成学科意识和核心素养意识[3]。
例如,在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比大小”环节时,一年级小学生对数学方面的大小概念了解不够透彻,教师可以通过推理小游戏增强在数学中的大小概念。首先,询问小学生是否还记得多少的比较方式,帮助小学生回忆比较多少的方法,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熟悉度。其次,再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比较1~5的大小,并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讨论、验证等过程强化记忆。最后,教师出示几道例题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思维逻辑。例如,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理解1和2之间的大小比较,然后再分析2和3的大小比较。当学生得到“1﹤2,2﹤3”的结论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试推1与3的关系,学生就能通过以2为媒介得到1﹤3的结论。通过帮助学生生成数学学科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概念,进而促进学生建立数学思维。
(二)启发思考,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数学推理能力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判断能力,这不仅符合数学本质属性中的逻辑严密特征,还符合数学学科的严谨性特征,是学生必备的数学能力和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对数学本质和内涵的判断能力,从而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
例如,在学习《平均数》这节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平均数,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作用,并能够简单求取平均数。而如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平均数,教师应利用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教育理念,促使学生在社会中寻找常见的平均数,像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数学期末考试的平均分等,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学习中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和平均数的求法。教师应利用问题导向法,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求得平均数”,让学生针对自己对平均数的理解回答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说,可以将三个数中的中间数字作为平均数;有的学生说,先计算三个数的总和,再除以三,才是平均数。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方法,将得出的结果与平均数的定义进行比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平均数计算的比赛。并在实际計算中,判断所得平均数的正确性,从而启发学生在思考探究中掌握平均数的正确计算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发挥学生思考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运用多种途径进行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核心素养。
(三)重视实践探究过程,提升学生推理能力
为了提高核心素养内化效率,教师要学会借助大环境影响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将推理能力内化成自身数学专业素养。首先,教师要强化动手实践操作过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提升推理能力。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个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量角器、三角尺等文具进行辅助测量。先组织学生在纸上随意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学生通过量角器测量三角形每个角的度数,并做好相应记录,然后对量得数据相加,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为了验证该结论,再让学生随意画出不同的三角形,并重新测量三个角,再次进行相加,从而帮助学生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结论。接着,教师再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提升学生推理能力。比如,一个三角形测得的两个角为100°和50°,那么第三个角应该是多少度,学生就能借助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反推,得到第三个角为30°。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和在数学问题中思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推理思维逻辑。
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教育迅猛发展的进程中,陶行知教育理念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潮流,符合素质教育的新课标要求,不仅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把握数学本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常华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策略[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4):234+236.
[2]韦仕强,李织兰,梁今琪.例谈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2020(29):121-123.
[3]王东.小学数学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普童话,2020(26):43.589138DE-F744-4749-85F4-6082BBE2D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