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蓝天野先生致歉

2022-07-06刘枫

世界博览 2022年13期
关键词:蓝天野北京人艺人艺

刘枫

蓝先生走了,没有带给别人悲伤,反而有一丝光明的意味。怹寿享95岁高龄,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还依然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工作着,令人感佩。蓝先生还有很多工作计划,若不是疫情的影响,我想怹一定会完成更多事情,这是人生大圆满,也是一种终极幸福。

第一次看见蓝先生,是在北京人艺首都剧场的舞台上。1992年,我有幸看了那场空前绝后、告别版的《茶馆》,那是我生平第一次走进剧场看话剧,也正是由于这一场演出,引我走进了戏剧艺术的殿堂,指引我从事戏剧表导演专业,也让我爱上了北京人艺,那一年我10岁。当时的我不知道什么叫表演,哪个叫艺术,只觉得故事好看,演得跟真事儿似的。大幕拉开,就像看电影的感觉,一切都那么真实,又那么虚幻,仿佛在梦里一般。那时候对蓝先生的印象就是高大帅气,一上场仿佛有一道光出现,瞬间照亮舞台。这好像也是大多数观众对蓝先生的最初印象吧。后来生活中我才发现,蓝先生并不很高大,可为什么会给观众如此的印象呢?这可能就是艺术的魅力吧。此后我因工作的机会,又有几次在现场观看蓝先生的话剧,无论《冬之旅》的老金,还是《家》的冯乐山,抑或是《蔡文姬》的董祀,无论演什么角色,怹依然都是那么帅气,依然都是那个味道,这一舞台形象贯穿了怹的一生,直到人生的最后。

由于工作关系,我与蓝先生多次会面,但深谈的次数不多。蓝先生为人谦和、热情直率,每每相见总是令人开心愉悦。但只有一次,怹向我发了脾气,让我印象深刻,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能释怀。这也正是我想向蓝先生道歉的原因。

2010年,我到北京电视台工作已经四五年了。那年我策划了一档重阳节的专题节目,想请蓝先生出镜为我们讲几句话。来到蓝先生位于天通苑的家里,怹很热情地接待我们,谈笑风生甚是开心。蓝先生知我喜好绘画,便聊起了学画的经历。怹先是回忆了随李苦禅先生学画的故事,进而为我讲解墙上每一张画的来历和故事,怹还特地提到了李苦禅先生为怹示范的白鹰。讲到兴奋处,蓝先生还强调:“苦老的线条是画坛第一的,F君的画一向狂傲自信,但他的线条和苦老的线条怎么比,他自己也是承认的,苦老线条力度无人可及。”为我这样的青年人讲画,且毫不掩饰地评价某些人物,蓝先生胸怀之坦荡可见一斑。

闲聊已毕,各工种也准备就绪,我们开始了录制采访工作。

采访很快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结束了,蓝先生当时意犹未尽,还欣然提笔写下了重阳节的寄语,一切工作都很顺利地完成。蓝先生知道我是学戏剧导演的,便又聊起了关于戏剧和人艺的话题,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关机之后。我问蓝先生:您怎么看待北京人艺风格?如何传承和发展北京人艺风格?这是我作为一个北京人艺的戏迷非常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来自一个戏剧专业的学人的发问。可是没想到,我这一句话捅了娄子。蓝先生脸上马上“晴转多云”,眼睛也睁大了,嗓门也提高了,语气变得异常严厉,和刚才判若两人。在沉吟片刻之后,用怹那极具磁性且伴着独特胸腔共鸣的男中音猛地说:“什么是北京人艺风格?什么人能代表北京人艺风格?什么戏才是人艺的风格?是《茶馆》能代表北京人艺的风格,还是《雷雨》能代表北京人艺的风格,还是《蔡文姬》能代表北京人艺的风格?”这一连串的问题似疾风暴雨向我砸来,一时间我无话可说。

我深知他性格直率,所以看到如此严厉的蓝先生,我内心还是很平静的,甚至有一点窃喜:老先生冲你发火,和你讨论戏剧问题,这是看得起你,说明没和你见外。但这一连串的质问,把与我随行的工作人员着实吓坏了,他们哪见过发脾气的蓝天野呀,于是赶紧相劝:“蓝先生,您千万别生气,别气坏了身子。”蓝先生说:“我没有生气。我们这是在讨论戏剧问题!”

我让工作人员先撤,屋内只留我陪着蓝先生。经大家这么一打岔,蓝先生似乎也平静了一些,语气和缓下来,接着说:“这些年,总有人提北京人艺风格问题,我就是不同意。人艺就是个平台,就是个剧院。人艺风格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人艺的风格就是排什么戏就是什么风格,一出戏一个风格,这才是人艺的风格。”当时听完了蓝先生的话,我也只得低头称是,寒暄几句便告退了。

后来和蓝先生又有几次会面的机会,但再没聊过这个话题。直到2019年,在人艺学员班开班仪式上,我又听到了蓝先生类似的表达。人艺领导反复对学员们强调要重视“北京人艺的风格和传统”,学员代表也表示要把自己“清零”,要跟人艺风格“合槽”。蓝先生则在第一课告诉学员:“别把这人艺风格看得那么强,也别把这‘槽当成模子,到底什么是人艺风格,我也说不清,我以为这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其实它是各式各样不同的演员身上独特的风格组成的。但要重视生活积累,要重视文化修养,要在舞台上塑造鲜活的人物,不要装腔作势、矫揉造作,不要弄虚作假、千篇一律,要有自己的独创性。你们既然是从五湖四海四面八方来的,就不要把自己的特色都丢掉。如果老想着非去找北京人艺风格,反而可能找不到!”

说实话,当时我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对蓝先生的说法是很不以为然的。我真觉得蓝先生说得不对。试问:如果排什么戏是什么风格、一出戏是一个风格的话,那北京人艺和莎士比亚剧院有区别吗?和莫斯科艺术剧院还有什么区别吗?那就应该排什么戏,就像个剧院!排莎士比亚剧就像环球剧院,排高尔基的戏就像莫斯科剧院,那还要艺术个性干嘛?剧团之间的区别又在哪里?我作为一名北京人艺的戏迷,作为一名戏剧专业的学人,我喜欢的就是北京人艺老北京風格的《茶馆》,爱的就是那京腔京韵的台词和洋溢着浓浓生活气息的人情味儿,我觉得这就是应该坚守的北京人艺风格!

2EFC2801-0F9A-49DC-9D09-47B941EF303A

蓝天野书画作品。

2015年1月7日,北京,蓝天野在话剧《冬之旅》彩排中。

这个观点一直固化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成为心结。直到不久前,我才突然意识到我误解蓝先生了,我错了!

在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的线上演出中,我看到一個话剧片段,是由北京人艺学员班的演员表演的《骆驼祥子》。戏虽不长,但足够让人惊掉下巴。我看完这个表演片段后,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不知道说什么。这难道是北京人艺的学员班吗?这难道是北京人艺的演剧水平吗?北京人艺现在就演成这个样子?表演造作,人物浮夸,面目狰狞,甚至有些声嘶力竭;表演水平之拙劣,对人物情感理解之浅薄,到了令人不可想象的程度。这还是我爱的北京人艺吗?当年话剧的最高殿堂,如今就演到这种水平吗?这时我猛地想起蓝先生曾经说过的话:什么是北京人艺风格?北京人艺风格就是没有风格。演什么戏就是什么风格!

想想蓝先生跟我说的话,再看看今天人艺学员班的表演,我明白蓝先生是对的。艺术风格是因人而异的,不可能一成不变,更不能生搬硬套,如果盲目模仿前人,不从人物内心出发,结果只能是装腔作势!艺术传承的是精神,不是躯壳。齐白石有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今日北京人艺所出现的问题,同很多传统艺术门类遇到的问题一样,不是没有传承艺术风格,而是盲目地模仿,大量复刻、重现当年的经典。试看当今北京人艺舞台上的主演们,哪一个是因为模仿前人逼真而成就斐然、成为艺术家的?马连良、梅兰芳要是也模仿,永成不了大家;于是之、蓝天野模仿谁呀,不都是跟着戏走吗,不都是在演人物吗?艺术贵在独创,在别人的屋檐下,总得低头走道,好角儿还是得走自己的路、演自己的戏。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人走自己的路、演自己的戏,而不是复刻前人。再精致的临摹,也不及笨拙的创造!

当然,这都是我作为观众的想法。从院团来看,临摹复刻可能是一种无奈之举,毕竟解决票房问题似乎更为重要,但就艺术发展而言,绝不是一条康庄大道。这种盲目地传承风格,最终只能是流于形式。长此以往,不仅毁了一批演员,更毁了整个剧院,毁了“北京人艺”这块金字招牌!请原谅我言辞激烈,我是真心为北京人艺好!套用《茶馆》里一句台词:“我爱北京人艺,我怕他完喽!”

蓝先生走了,我也明白怹的意思了。可惜呀,没有机会当面向怹道歉。

当然,明白了又有什么用呢……

(责编:常凯)2EFC2801-0F9A-49DC-9D09-47B941EF303A

猜你喜欢

蓝天野北京人艺人艺
『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的养生心得
发烧音效制作,音响演示的佳作 两张达人艺典MQA-CD唱片
北京人艺是“一棵菜”
“姜子牙”蓝天野随性养生记
北京人艺和为戏“疯狂”的观众
“少年”蓝天野
蓝天野的几次别离
人艺“复兴”之路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