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谈

2022-07-05叶立文

长江文艺 2022年8期
关键词:苦旅起源寓言

叶立文

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八十年代”往往和启蒙、理想、现代性等概念有着紧密关联。即便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很多知识分子仍愿从八十年代中去寻求精神慰藉。但稍具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国真正的变革其实始于九十年代,从宏大的社会转型与思潮分化,到具体的世俗愿景和价值重构,九十年代一直都是当下现实的历史注脚。因此与“重返八十年代”这一思想命题相比,回望九十年代,似乎更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实与安顿自我。本期专辑邀请的三位青年学者,以“九十年代:情感与记忆”为题,详述了一段同代人的历史认知。

罗雅琳的文章,以世纪之交的“曙光之争”为切入点,回顾了九十年代末关于“跨世纪”的种种“强烈企盼和夸张想象”,不仅从中发掘出“九十年代末中国的一种奇妙的情感结构”,而且还对九十年代的发展主义心态、文学在社会想象中的特殊位置,以及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等问题做出了深刻剖析。

李静的文章,讨论的是余秋雨散文,但指向却是九十年代的精神结构。在她看来,“不论书写‘文化的方式,还是‘苦旅所承载的精神取向,都使得《文化苦旅》作为重要的时代表征,為我们理解1990年代的精神结构提供了一扇窗口。”更为重要的是,“在调适现代与传统的关系时,激烈的摆荡不足为训,今天愈发需要辩证的智慧”。

石岸书的文章,从分析“80后”作家双雪涛的作品入手,讨论了“作为起源的‘九十年代”。他认为,《平原上的摩西》是“80后”尝试理解“父一辈的历史起源的寓言,也是尝试追溯子一代自身的历史起源的寓言”,而《飞行家》则是一个“关于告别的故事”。简言之,“随着‘80后逐渐成为父一辈,‘80后的历史起源也将逐渐或正在成为我们整个时代的起源”。

猜你喜欢

苦旅起源寓言
圣诞节的起源
百年前,文化名人的回乡“苦旅”
奥运会的起源
时装寓言
清明节的起源
万物起源
寓言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