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取穴体外冲击波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
2022-07-05邱小凤张文强李方卿宋金毅
邱小凤,梁 郁,张文强,李方卿,宋金毅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三明中西医结合医院,福建 三明 365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临床表现为腰痛,伴有或不伴有下肢疼痛麻木,严重者可表现为行走困难、大小便障碍和卧床不起,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活动和生活质量,目前仍被公认为难治性疾病之一[1]。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具有非侵入性、安全、高效、易于接受、费用低廉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个领域,也逐步应用于LDH治疗[2-3]。循经取穴治疗LDH 是传统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4],具有疏经通络、扶正祛邪、活血止痛之效。循经取穴体外冲击波治疗LDH,临床仅有少数文献报道[5-6]。笔者近年来采用循经取穴体外冲击波治疗血瘀型LDH 45 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7 月—2021 年6 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三明中西医结合医院疼痛科诊治的血瘀型LDH 门诊患者9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 例。2 组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程及突出节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 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2 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例数45 45性别男29 27女16 18年龄/岁60±11 59±12体质量/kg 61±9 60±9病程/月12.1±4.2 12.9±3.9突出节段L4~L5 15 17 L5~S1 21 20 L4~L5合并L5~S1 9 8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神经根病诊疗指南》[7]中LDH 诊断标准:①间歇反复发作性腰痛伴下肢放射痛;②受累棘突间及椎旁明显压痛;③腰椎活动受限;④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⑤感觉障碍,肌力减退;⑥影像学检查证实腰椎间盘突出存在。以上①~⑤项中存在任何2 项加第⑥项,即可诊断[8]。
1.3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辨为血瘀证,症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1.4 纳入标准 ①年龄28~80 岁;②病程6 个月~2 年;③本研究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5 排除标准 ①具有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②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他严重畸形者;③存在其他相关骨关节疾患,包括腰椎滑脱、腰椎结核、脊髓肿瘤等病变,或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者;④排除脊柱各部位骨折、黄韧带肥厚、干性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等病症者;⑤患有严重心血管、呼吸系统、内分泌或肝肾疾病者;⑥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者;⑦血栓形成者;⑧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者;⑨体质较弱患者,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⑩精神病患者;⑪不愿加入本研究或中途退出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患者俯卧位,踝关节下垫脚枕,暴露疼痛部位,常规消毒,采用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吴江市云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规格:0.35 mm×75 mm、0.35 mm×50 mm、0.35 mm×40 mm)进行针刺。①主穴:取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包括双侧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患侧秩边、承扶、殷门、委阳、委中、承山、昆仑、环跳、阳陵泉;配穴:患侧阴陵泉、三阴交、阿是穴。②操作方法: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采用0.35 mm×50 mm 针灸针斜深刺,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使局部有酸胀感、向下放射感等;秩边、承扶、殷门、委阳、委中、承山、阴陵泉、三阴交、阿是穴采用0.35 mm×50 mm 针灸针直刺,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使局部有酸胀感、向下放射感等;环跳穴采用0.35 mm×75 mm 针灸针直刺,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使局部有酸胀、向下放射感等;昆仑穴采用0.35 mm×40 mm 针灸针直刺,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使局部有酸胀感等。以上穴位针刺后均留针30 min。
2.1.2 治疗组 采用循经取穴体外冲击波冲击疗法。采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系统(瑞士Electro Medical Systems 公司,型号:Swiss DolorClast),选用高能量手柄,15 mm 探头,频率10~15 Hz,治疗压力1.0~2.5 bar,其体位、选穴同对照组,自上而下治疗;治疗穴位涂抹耦合剂,点打为主,范围可由点及面,来回平移或圈打;先选择较低的压力,再根据患者耐受力及病情程度调整频率和治疗压力,使局部有酸胀感、向下放射感。每穴位冲击200 次,每次持续约20~30 min。
2 组疗程均为15 d,对照组每天治疗1 次,治疗组5 d 治疗1 次。
2.2 观察指标与方法
2.2.1 腰部疼痛程度 采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10]评价。用标有0~10 数字刻度尺子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程度,0 为无痛,10 为最剧烈疼痛,4 以下为轻度痛(不影响睡眠),4~7 为中度痛,7 以上为重度痛(导致不能睡眠或从睡眠中痛醒)。由患者根据自己疼痛程度在尺子对应位置上标出。
2.2.2 腰椎功能 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量表[11]评分,从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膀胱功能4 个方面评定。JOA 总评分最高为29 分,最低为0 分,分数越高表明腰椎功能改善越明显。
以上指标均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 个月评定。
2.2.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1 个月根据改良MacNab 分级标准[12]判定,①优:患者无症状体征,能够正常工作、活动;②良:存在轻微症状,活动稍受限制,不影响工作、生活;③可:症状减轻,活动受限,尚不能工作;④差:治疗前后无差别,甚至加重。
2.2.4 不良反应 记录2 组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如治疗时疼痛不能忍受、局部肿胀、局部淤紫等。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的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2 组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 组疗效比较(n,%)
3.2 2 组治疗前后NRS、JOA 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2 组治疗前后NRS、JOA 评分比较(±s) 分
表3 2 组治疗前后NRS、JOA 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例数45 45时间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个月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个月NRS评分7.4±1.4 3.1±1.11)2.4±1.41)7.5±1.4 2.2±1.01)2)1.8±1.01)2)JOA评分12.9±2.8 21.8±3.61)24.9±2.21)12.8±2.7 24.3±2.81)2)26.9±1.61)2)
3.3 2 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2 组均有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均予及时处理。见表4。
表4 2 组不良反应比较(n,%)
4 讨 论
ESWT 具有组织修复重建、组织粘连松解、血管扩张和再生、镇痛及神经末梢封闭、高密度组织裂解、控制炎症及抗感染等生物学作用[13]。循经取穴冲击波治疗是在ESWT 的基础上融入经络理论,即使病变部位得以修复和重塑,又将ESWT 作为一种新的人体腧穴刺激方式,可通经活络以运行气血,感应传导。LDH 属中医学“痹痛”“腰痛”范畴,常因平素肝肾气血亏虚,逢外力刺激,气血运行受阻,加之外感风寒湿邪,致经脉闭塞、瘀血阻滞,引发腰腿疼痛、筋骨损伤[14],治疗以行气活血、通经活络止痛为法。本研究中LDH 证属血瘀证,其所表现出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或压痛点多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相吻合,故本研究的治疗取穴遵循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选取了双侧L2~L5椎体对应的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患侧的秩边、承扶、殷门、委阳、委中、承山、昆仑、环跳、阳陵泉为主穴。李佳和彭锐[15]认为同取足太阴脾经与足少阴肾经穴位,是从先天、后天之本巩固疗效的重要方法;取脾、肾经之原穴太白、太溪,加上调理脾、肾的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往往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治疗初始压力为1.0 bar,如患者耐受程度好,逐渐增加压力至2.5 bar。如疼痛部位局限而程度轻,则以低压力点打为主;如局部肌肉紧张度高、疼痛部位深而广、冲击腧穴时酸胀感和(或)向下放射感明显,则适当升高压力,扩大冲击面积,必要时增加冲击次数,做到强度、深度、区域可调。本研究利用ESWT 的机械效应、空化效应及热效应等特性[13],将ESWT 的能量传递至经络穴位中,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从而起到消肿止痛、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功效,以减轻症状,改善腰椎功能,为血瘀型LDH 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2 组均取得良好疗效;但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 个月,治疗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在腰部疼痛程度的缓解及腰椎功能的改善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 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但本研究因随访时间短,釆集病例少,故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的观察。综上所述,循经取穴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明显减轻血瘀型LDH 症状,改善腰椎功能,与常规针灸治疗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