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学分认证与转换体系构建研究

2022-07-05匡中芹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务处辽宁大连6052吉林医药学院教学督导与评价处吉林吉林3203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分制以学生为中心学分

匡中芹,贾 颜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务处,辽宁 大连 6052;2.吉林医药学院教学督导与评价处,吉林 吉林 3203)

为了满足终身学习型社会需求下的教育分工、合作与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探索建立既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也兼顾社会整体利益的高校学分认证与转换体系,有利于促使打通各类教育的沟通与衔接,推动形成泛在化学习环境。

1 研究背景

在个性与自由的倡导下,世界学分制从萌芽至今已200余年,基于大量课程的选修所开展的学分制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激发、创造性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时代要求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人本主义者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高等教育迫切要求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国家多次出台政策提出完善学分制度,摒弃所有学生采用同一套培养方案,单一、固定的学年制教学模式,积极推行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学分制教学模式,鼓励并促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受教育者也希望通过跨专业、跨学科、跨学校修读,得到社会承认的更高一级的学历,实现学历资本的再生产。

2 研究现状

根据对已有文献资料的梳理,一般认为学分是学习者学习某个科目后所获得的分值单位,是衡量学习经历的一种方式,能够显示为得到某一学历、成绩、资格、证书所达到相关机构所需要的科目数[1]。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的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量并以取得最低学分作为毕业的教学管理制度[2]。在已有的学分认证和转换研究中,很多国家和地区提出实行学分银行,即通过建立终身学习账户、互认和转换学分,避免重复学习、提高效率,促进学生的流动,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但是因为进入各机构的门槛不同(如高考分数)、区域不同、各机构教学质量不同、授予学分的考核标准不同、社会声誉不同等,导致目前的学分银行并没有广泛开放。部分相近的同级别学校之间会通过联盟的形式合作[1],多所学校参与的,如ECTS、教学共同体、大学城;某两所学校合作的,如清华、北大;有些省通过省内的学分认证评定委员会认证(如海南),或者通过开展省内高校跨校修读(如辽宁)或者通过省内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与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联通(如浙江省)等实现省内同级别学校或同介质课程之间的学分互认转换,但课程种类有限、省间合作还没完全打通;与境外合作办学的学校针对留学生和交换生开展了学分互认,但基本是两套体系,直接认定,没有互相考核;对口支援和帮扶的学校之间的合作,多通过提供送教上门获得被帮扶学校的课程学分,但还不能与支援学校实现学分互认。这种有限合作与国家政策要求实现打通不同类型学习、不同学校之间学习的通道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3]。而建立高校之间的学分认证与转换体系需要站在各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解决学习成果质量问题、学分认证的标准问题、学分转换的使用问题和学分制收费及分配等问题。

3 高校学分认证体系的构建

3.1 明确学习成果质量标准

学习成果,一是指通过学习本身使学习者获得和提升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一是指通过学习所产生的就业情况、雇主满意情况、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贡献度等[4]。高等教育做为准公共产品,借鉴经济学的等价交换原则和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参与学分互认的学习成果也要在不同机构之间保持一致或等价。2018年国家发布了历时4年多,由5000多名专家教授参与研制的涉及92个本科专业类、 587个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各高校也迅速以国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展考核。这可以为明确学习成果标准提供参考,即需要互认学分的学校可以据国标提出的培养要求对已取得学分的学生考核资料进行评估,达到要求的直接认定,还未达标的通过补充考核,或使用本校考核方式进一步验证后,认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质量,进行学分折算和补偿。制定学习成果的质量标准要坚持一致性、透明性的实质等效原则。

3.2 明确学分认证标准

通过学分认证标准(类似汇率)可以实现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比如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共同的慕课(或通过其他途径学习同一门课程)为媒介[5],计算不同学校同一专业同一门课程的相似度等来确认,通过“标准+考核”的模式实现有质量的学分互认。一方面通过寻找可替代学分的举措,比如获得国家权威机构颁发的证书、竞赛展演获奖、发表高质量论文、参加志愿服务等。另一方面高校还要与就业单位做好联动,从源头改革,探索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各联盟组织和各用人单位共同认可的学分认证标准,不仅通过定制班、产业学院等途径,通过获得各类X证书去替代学历证书中的课程学分,满足市场所需,还要努力做到通过“课程学分+绩点”的模式来替代职业等级证书,培养学生能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人,真正实现互通衔接。

4 高校学分转换体系的构建

4.1 建立联动体系

学分认证和转换在学校内外涉及的部门较多,可谓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根据系统管理理论,考虑到“人、物、环境”三因素,在学分互认的联动中需要建立社会和学校二级生态系统,内容包括学分银行建设体系(各学习机构牵头)、学习成果管理体系(国家机关牵头)、学分互认评价体系(各学习机构牵头)、终身学习保障体系(国家机关牵头)4大体系,每个体系下有N个小体系(图1)。

学分互认是打通全人、终身教育的敲门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产物,各机构都是利益相关者,一定要按照《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职教20条和政府工作报告等系列政策提出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对策通力配合、做好学分互认的落实,打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图 1 学分互认模型图

4.2 加强资源建设

学分互认的实施代表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化配置。按照战略联盟理论,为了做到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和成人大学之间的互认,使现在领先的大学真正愿意与其他高校合作,需要发挥各个机构的能动作用,结合各机构的实际条件和资源努力打造至少一门特色优质课程或者共同开发一个教学资源等,用大课程观、大教学观主动打通终身学习通道,只有互补优势,才能深度合作。在学校自身建设中,还要使教学资源在地化,如在大力开展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之余[6],也积极与建课方、专业指导委员会等联盟沟通,共享教学经验,强化共识,使学分互认透明化。另外,还可以借助第三方开发,尽快把学分互认协议下的点对点模式推广为基于标准分转换的总线型模式,通过编程实现校际、校内学分互认系统建设和推广。根据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政府、学校、企业、学生购买学分互认服务支付的费用也需随着资源的建设和使用开发配套的计算机算法合理分配。

学分认证与转换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为学习带来更自由的时空。通过构建学分认证与转换体系,为实现完全学分制提供了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学习者要通过努力学习达到通用标准要求,但不能因为通道打通了,就盲目跟风、扎堆“名”校,要根据学生自己的能力、兴趣、就业方向和社会需求,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向,保持专业学习体系的完整性,做好学习规划。高校作为一种学习型组织,也将一直通过对学习的承诺不断来改革组织本身并获得战略性优势。

猜你喜欢

学分制以学生为中心学分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学分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
关于完全学分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