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艺术女性主题阐释
—— 红色中国故事及其文化记忆研究综述

2022-07-05赵世兰郭建民

音乐生活 2022年5期
关键词:选题歌剧红色

赵世兰 郭建民

梳理歌剧艺术女性主题阐释的红色中国故事,唤起中国大众温馨难忘的文化记忆,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歌剧艺术塑造的女性形象总能站在时代前沿,引领中国文化时尚和审美走向,歌剧艺术女性人物形象塑造,即“女角儿”通过自己的独特优势、文化空间,充分发挥文化影响力、社会传播力,展现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东方神韵,以鲜明的民族品格,彰显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优美的歌剧唱段,崇高的英雄人物形象,以舍身忘我精彩演绎惊天地、泣鬼神的中国故事,以大义凛然真情抒发家国情怀。

一、选题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理论价值:基于建党百年,歌剧艺术女性主题阐释——红色中国故事及其文化记忆研究(1921—2021),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首先,选题从歌剧艺术女性主题阐释——红色中国故事及其文化记忆,研究视野宽泛、研究视角独特,选题立意新颖、特色鲜明。

选题以艺术、历史、文化、传播、心理等多学科交叉,文化内涵深厚、研究内容丰富。研究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女性主题当代实践为范例,沿红色中国历史主线,深入分析歌剧女性主题音乐形态、人物形象、艺术风貌、艺术审美、艺术魅力等,填补中国歌剧艺术文化研究领域空白,丰富理论研究成果。

选题对歌剧女性主题、红色中国故事、文化记忆等关系,多维度地分析与思考,理论与传播价值凸显。

(二)应用价值:选题通过歌剧艺术女性主题全方位、立体式、多维度阐释——红色中国故事及其文化记忆,传播红色人文资源和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具有应用与传播价值。研究成果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和音乐学专业、声乐艺术硕士理论课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中国声乐与歌剧表演艺术研究理论参考书。

本选题的研究以音乐理论专著形式呈现,成果可为专业艺术院校、综合艺术院校、师范院校音乐学院音乐专业的必选课、选修课、专论课程提供理论资源,不仅为中国歌剧艺术女性主题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开掘新领域提供参考,并且为中国歌剧艺术女性主题创作实践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案例。

二、目前选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近年来,关于声乐与歌剧艺术女性文化研究颇受关注,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郭建民撰写的《声乐文化学》专著,第十章声乐文化性别论,以女性视角阐释中国声乐文化,引发学界关注。叶姿含《中国声乐艺术与女性元素成果探析》从女性歌者借鉴西洋唱法,改变民族声乐的声音色彩为切入点。纪晓静《新时期大众音乐中“女性”意识解读》载《陕西师大学报》,张纯净《中国大陆流行声乐曲中女性形象1996—2006》载《西南大学学报》,胡琼芳《当代流行戏曲中女性形象评价》载《江西师大学报》,廉红《回族女性“花儿”与“花儿”中的女性》载《新疆大学学报》,陈言放《女性与中国当代声乐艺术发展》载《音乐研究》,重点论述了女性歌唱家对于当代中国声乐艺术的地位与社会影响,王虹《女性参与音乐活动意义研究——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为例作为参照》载《浙江师大学报》以及《当代中国声乐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载《华章》等论文,分别从不同视角阐述女歌唱家的歌唱特点和女性形象塑造。

李娜《新时期民族声乐女歌唱家演唱风格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分析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歌唱艺术领域女性歌者的风格特色等,是一本较全面的研究当代女性歌唱艺术风格的著作。《中国音乐审美中的阴柔偏向》是一篇较为独特的有关性别文化的学术论文:文中,阴柔偏向的文化背景、“月”之母题与阴柔偏向、民歌中的阴柔偏向、戏曲文化的阴柔偏向四个段落,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性别催化影响的切入点进行论述。《流行音乐与性别》一文,从当代流行音乐角度阐述女性歌星的社会文化影响力,特别是从欧美女歌星以及她们演绎的作品对中国流行音乐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论述,是一篇梳理和分析当代流行音乐领域女歌手的好文章。

国外关于女性主义视角下作曲家研究和古典音乐研究方面,曾取得一些学术成果,也受到业界关注。但是多维视角下,歌剧艺术女性主题阐释——历史故事及其文化记忆理论研究,迄今没有文献呈现。

综上所述,大视野、全方位、立体式、多维度传播红色人文资源和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成果,鲜有所见,因此,综合国内外研究,迫切需要对歌剧艺术女性主题阐释——红色中国故事及其文化记忆进行研究,从而,拓宽中国歌剧艺术研究新领域并指导创作实践,让中国歌剧艺术在新时代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选题研究目标

(一)唤起红色中国历史文化记忆与认知:中国歌剧(1920—2021)创造了大量女性主题突出、人物形象鲜明的优秀作品,深刻阐释了红色中国历史,展现出独特的中国精神和艺术风貌。歌剧艺术女性主题阐释文化意蕴深厚、社会影响力广泛,大量优美唱段广泛流传,崇高的女性形象可歌可泣,感染亿万大众,成为中国大众挥之不去的文化记忆,系统梳理中国歌剧艺术女性主题灿烂历史,阐释深入人心的动人故事,温故而知新,唤起红色中国历史文化记忆与认知。

(二)坚定对党的信念和忠诚:中国歌剧艺术每一个时代都涌现出代表性的艺术家,她们塑造的女性形象,创造了中国歌剧历史的灿烂与辉煌。20世纪40年代,王昆、孟于等《白毛女》不仅为党的七大献上一份厚礼,带来了中国歌剧的成熟,并且实现了西方歌剧艺术中国化、民族化、多元化的成功经验;50年代,郭兰英《刘胡兰》《小二黑结婚》掀起了唱英雄、学英雄及宣传新婚姻法的热潮;1959年,王玉珍《洪湖赤卫队》掀起了洪湖文化热潮;20世纪60年代,杨维忠等《江姐》掀起了红岩文化热潮;20世纪90年代,么红《苍原》等一系列女性形象成功塑造,唤起中国大众红色中国历史记忆,坚定对党的信念和忠诚。

(三)提炼歌剧艺术、重构红色中国故事文化表达方式:新世纪以来,孙丽英、黄华丽《野火春风春斗古城》;王喆、龚爽《长征》;雷佳《运河谣》;王庆爽《八月桂花开》;王丽达《沂蒙山》等等,引领中国大众的审美走向,丰富中国大众的精神生活。选题基于歌剧艺术女性主题阐释具体案例分析,提炼歌剧艺术重构红色中国故事的文化表达方式。

四、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女性主题阐释广角——分析中国歌剧女性主题的传统文化精髓:中国歌剧艺术——历史回望;歌剧艺术女性意识的觉醒:从20世纪五四运动与“舞台女生”(儿童歌舞剧)—歌剧艺术萌芽;歌剧艺术女性主题文化意识的开放—向西方进发—声乐界“四大名旦”;女性主题的艺术风采,都市新女性:“话剧加唱”与“金嗓子”;歌剧艺术女性文化的春天—乡村新女性:“秧歌剧”的“演出传奇”“民族歌剧”与“白毛仙姑”的故事;女性文化与歌剧艺术的因缘、“歌中有戏、戏中有歌”;王昆、孟于《白毛女》的文化情缘;郭兰英《刘胡兰》《小二黑结婚》《窦娥冤》等歌剧艺术的文化情缘。

(二)女性主题薪火相传——寻找歌剧艺术女性主题中传递的国家情怀:歌剧《白毛女》艺术经验的传承;王玉珍与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文化情缘;任桂珍与歌剧艺术的文化情缘;传统与革命的交响——中国歌剧女性主题文化阐释形象塑造与土洋结合;张权与中国风格及其他;歌剧《江姐》与红岩文化;邹德华与《草原之歌》文化情缘。

(三)女性形象的优美与崇高——具体分析歌剧艺术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党的女儿》中的田玉梅;《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金环和杨母;《长征》中的万霞、洪医生;《运河谣》中的水红莲;《八月桂花开》中的桂花;《沂蒙山》中的海棠等。

以史为鉴,温故而知新,分析经典唱段,阐释红色历史,解读人物故事,让中国人心中温暖的文化记忆成为永恒。

五、选题拟突破重难点

(一)选题研究中的重点

1.中国歌剧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历史、文化、教育的一个缩影,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与进步往往反映的是社会和时代的一种进步,尤其折射出的是中国女性文化意识的觉醒与自由开放,中国歌剧艺术伴随着红色中国的历史不断进步,每一次前行不仅成为社会大众争相传颂的热议话题,而且成为女性文化历史与变迁的晴雨表。

2.歌剧艺术女性主题阐释——红色中国故事及其文化记忆研究,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突出中国歌剧艺术女性主题文化研究特色,对女性文化的历史与变迁加以归纳和梳理,特别是对中国歌剧女性主题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和分析,以史为鉴,温故而知新。新时代,红色中国故事的艺术表达,让中国人心中温暖的历史与文化记忆成为永恒,是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歌剧艺术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需要。

(二)选题研究中的难点

1.历史跨度长,人物众多,以历史为主线,全方位、立体式研究耗时耗力。

2.跨学科难度大,多学科交叉互动需要有跨学科的研究背景。

3.全面梳理中国歌剧女性主题的音视频资料、理论文献,费时费力,难度大。

六、选题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在全面探讨中国歌剧艺术女性主题当代实践基础上,研究视野扩展至历史文化领域,揭示中国历史文化与歌剧艺术中关乎女性主题的优良传统以及艺术经验,克服因视角局限产生的视域盲点,提出相关的理论原则与方法论方面的观点,以期在学术上将该领域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实践上为当下中国歌剧艺术创作、欣赏、批评提供理论参考,从而促进理性的性别和谐观念在社会上的良性发展。

(二)研究方法:选题结合艺术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在此过程中,力求充分考虑到中国歌剧女性主题当代实践的本土化特征及其丰富性,体现对中国当代现实问题的关注以及文化阐释,努力追求歌剧艺术理论与红色中国故事及其文化记忆相结合,歌剧艺术实践与理论相融汇。

选题研究本着尊重事实、不走偏锋、重视文化传统、体现时代精神的指导思想,主要从女性主题视角出发,审视中国歌剧艺术的文化传统。中国传统女性文化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选题结合具体考察对象对中国歌剧艺术女性形象塑造深入分析,意在为全面认识中国歌剧艺术文化传统打开新的思路、开掘新领域。

七、选题研究的范围

(一)以史带论:围绕中国歌剧艺术(1920—2021)阐释女性主题的当代实践、研究特色、文献述评、研究新视野、研究广角、研究理论观点和研究思路。

(二)文化传承:阐释中国歌剧艺术女性主题的文化传承、历史与文化(传统民歌、戏曲传承与影、西洋歌剧艺术渗透)、文化近源、进步与发展、当代实践研究、文化渴望、文化觉醒和当代表达。

(三)时代风貌:阐释歌剧艺术女性主题之时代风尚、辉煌历史、文化影响力、艺术风貌、巾帼英雄、与戏曲因缘、文化解读和主旋律震撼。

(四)悲剧美学:阐释中国歌剧艺术女性主题的悲剧审美、悲情唱段凸显歌剧美学品质、悲情唱段美学延展、悲剧情结、悲情唱段音乐形态分析、悲剧美之悲天悯人、大义凛然、舍身忘我与家国情怀;古典美学语境下,古典美学比德说、女性主题与古典美学的艺术情结、古典美学对中国歌剧女性主题阐释的深刻影响;中国歌剧艺术女性形象中的“五朵金花”。

以史为鉴,温故而知新,分析中国歌剧女性主题经典唱段,阐释红色中国革命历史,解读英雄人物故事,让中国大众心中温暖的文化记忆成为永恒。

猜你喜欢

选题歌剧红色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新年刊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追忆红色浪漫
选题有误
歌剧
童话歌剧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