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常德丝弦音乐与教学相结合的探索

2022-07-05

音乐生活 2022年5期
关键词:常德高校学生中华

张 翠

常德丝弦是一种在湖湘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地方性音乐,常兴于沅水流域,在国内以及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且曾经一度在国内外多个大型音乐活动与比赛中获得大奖。常德丝弦也因其音调优美,曲词典雅,展现了极强的传统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推陈出新意义大。目前,常德丝弦在传承方面,主要通过地方艺术交流与学校教育展开,很多工作还亟待完善、深入。地方高校作为地方人才集聚地、精神文化扩散源,担当地方音乐传承者是责任所在,其作用也确实能推波助澜成为地方音乐艺术最高效辐射源。为了达到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的目的,本文契合地方音乐的特点,以本土音乐常德丝弦为例,从音乐传承的几个层面或环节,思考并规划了本土音乐的特色教学。

一、教学模式:“口耳相承”

“口耳相承”是即兴传授模式中的一种,但即兴并不等于随意。这是我国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最常见、最实际、最重要的手法,能很好地体现了中华传统音乐具有的中华民族艺术特点。

在高等院校实施地方性音乐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所讲授内容知识,教师既通过“口耳相承”教学模式对整体特色风格全面把握与控制,又能够通过师生间面对面交流与沟通有效增强并促进教学效果改善。利用非言语及言语的教学方式,将演奏、唱词、表演、讲述传播给学生们,使其能够更好地对传统区域音乐魅力予以理解与感受,更能有效激发学习者对传统音乐艺术的兴趣。同时通过不断熏陶,促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对本土音乐以及中华传统音乐予以广泛接纳,继而促进大学生能够更主动、更好地保护、学习及传承中华传统民间音乐。在常德丝弦的教学与交流中,将“口耳相承”这种音乐教学模式导入其中,一方面,广邀常德丝弦中华民间音乐艺术家(或政府认定的传承人)步入课堂,让他们运用最为原生态的演绎方式将这种源自民间、深植于湖湘人民日常生活与社会中的传统民间艺术真实地传承给高校学生们。另一方面,通过“口耳相承”音乐教学模式,导引高校教师与学生即时对民间艺人的唱教方式予以模仿,使他们对相关音乐的印象得到增强与加深,让师生对常德丝弦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领悟。

“口耳相承”教学模式,有着开放性特点,富有较大创新空间。在高校音乐教师实际应用此种手法开展地方性特色音乐课时,一是需要高校音乐教师以中华传统音乐有关的各种文化底蕴资源为切入点,创设一个具有集自由化、开放性、多元化等方面特点于一体的音乐实教氛围,使高校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类型的方式,将自身对于中华传统音乐的体验,与此音乐实教氛围相结合,增强“传授导师”和“接收者”有效互动;二是通过教学使高校学生反复思考能力、辨别批判能力及创造性能力得到有效培育;三是高校音乐教师还需要带动及引导学生们,对中华传统音乐原来的传承手法给予极度的尊重,并且对“口耳相传”这种音乐教学手法的优点予以深入探究,持续将其内涵增广。

二、教学要求:演唱与鉴赏有效结合

音乐艺术不仅是人视觉与听觉方面的双重享受,更是对心灵与思想的冲击。高等院校学生们的审美艺术情趣形成已经趋向成熟化,因此,教师带领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既包含聆听,也应包括鉴赏。通过演唱或者教唱,不仅使学生的实际演唱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培育,更使大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得到加强,这也是带动学生们对中华传统地方性特色音乐深入了解并愿意主动传承最为直接、实际的手法。

在常德丝弦特色教学教过程中,教师需择选那些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积极健康且与学生当前实际生活相适应的优秀音乐作品。首先,高校音乐教师要向学生传授音乐首创时的年代背景,最好适时展播老艺人表演录音或者视频,让高校学生们从情感体验层面对常德丝弦建立初步的审美方面意向;其次,高校音乐教师需对学生进行演唱与教唱,并组织学生反复模仿演唱;最后,组织学生对课堂所涉及曲艺进行讨论与分析,分类总结其特点,将涵盖在其中的各种艺术特征予以总结与归纳。比如音乐节奏、声音唱腔等。针对教学要求,惟有使学生对此音乐认真聆听、感受、想象与思考,才能够使自身表演方面能力及审美方面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常德丝弦艺术的演唱也不外如此。

在常德丝弦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常德丝弦的演唱特色与演绎方式予以充分把握,将与常德丝弦有关的装饰音、语言等全面、认真地传给学生。在常德丝弦地方特色教学期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接受程度和学生自身的嗓音特点,向其传授一些相关的经典音乐曲目,使其能够对常德丝弦音乐演唱的基础发声手法有全面的了解与学习,这具体包括咬字吐音、音节律动、演唱腔调及其具体唱腔手法及换气手法等。

通过对中华传统戏曲艺术演唱方面的借鉴与学习,使中华民族声乐的实际演唱风格和技巧获得增广与丰富,增强音乐艺术鉴赏能力,不断使学习中华传统音乐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延续与推展,使大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本土音乐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得到增强,继而使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及热爱中华传统地方音乐文化方面的兴趣,获得最大程度的增强。

三、教学内容:体验与创编相结合

在高等院校音乐课程实教中,音乐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方面的逻辑思维认知意识。常德丝弦除了具有多元化特点的表演方式外,在曲调调节与配比手法方面也较为特殊,也就是常德丝弦表演人员可以依据其自身喜好,对歌词内容自行调配。高校音乐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时候,要求高校学生自主创作一些简单化、微小化的丝弦旋律,将装饰音、地方方言等元素予以导入,使常德丝弦的发展和传承得到持续的推动。常德丝弦的唱段环节通常较为精悍、简练、短小,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们来讲不是很难就能够了解。高校学生们依据自身日常生活经历及其学习知识的程度,依据不同的曲调填写词句,既能够益于高校学生对常德丝弦音乐方面的印象获得加深,又能够使高校学生的创造方面能力、创新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在常德丝弦课程实教期间,高校音乐教师需要尽可能地将更多现代与传统典型丝弦曲目向学生予以展现,使学生能够从多种角度对各类型丝弦的民族艺术性特点予以了解,并使他们能够依据丝弦旋法的特点,结合自身日常生活感受与经验,创作编制相应的丝弦音乐,将自身情感表达出来。

四、教学形式:大课堂与小课堂相结合

为了达成优质的音乐实教效果,高校音乐教师可以采取社会大课堂与音乐小课堂两种形式相结合,来进行高等院校音乐课程实教。对于音乐小课堂而言,可以在课堂上尝试创设美好的音乐生态氛围,以中华传统民族音乐及我国社会为中心,在此类音乐氛围中进行音乐课程实教的“小课堂”。同时穿插进行“大课堂”的课堂形式,“大课堂”的形式比较丰富多样化,可以借由各类型的中华民俗活动,自主地参与到各个区域内的民间音乐团体当中,对中华传统民族音乐元素展开大范围的吸收与纳入。此外,“大课堂”还需要高校音乐教师定时组织举办各种类型的音乐文化实践方面活动,比如,展开和中华传统民族音乐有关的专业知识讲座活动等,激励高校学生参与到其中,继而使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与中华传统民族音乐结合到一起。高校音乐教师还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高校学生分为小组,对蕴含常德丝弦的某项专题展开讨论,组织他们参与对常德丝弦方面的表演团队,并且在展开实践活动与课程实教时候,邀请有关常德丝弦的音乐表演艺术家、曲作家及音乐理论专家到现场展开专题讲座。以鉴赏音乐授课方式,将讲座、观赏等方式导入其中,依照不同音乐曲目来穿插讲授常德人文情况等有关的民俗音乐知识,对学生艺术方面视野予以增广,增强他们对中华传统民族音乐全面性的了解。

综上所述,作为极具传统文化、地方特色的高校课程,常德丝弦的特色教学,以区域内目前音乐文化资源为基础,在教学模式、内容、要求与形式等多方面不断改革,既学习又鉴赏,既练习又创编,既以学校为大本营又扩展社会基地,使他们在艺术方面视野得以增广与开阔,使他们对中华本土民间传统音乐关注度获得增强,继而使他们学习音乐的主动性、积极性获得有效激发。同时,高校音乐教师将现代化音乐实教理论有序导入本土音乐课程实教中,使音乐课程实教既能与中华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相应,还能使其与现代社会发展脚步紧密相合。

[1]王晡、李晶:《立足时代 接轨未来——2021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百年回顾与展望前沿论坛综述》,《人民音乐》2022年第2期,第84-87页。

[2]李英杰:《积极探索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奥秘 进一步发挥其在社会发展和思想教育中的作用》,《音乐生活》2005年第4期,第66-67页。

[3]马达、潘妍娜:《当今音乐教育研究的新趋势——2011中国广州第二届音乐教育哲学学术研讨会暨传统音乐教育高端论坛综述》,《人民音乐》2012年第3期,第67-69页。

[4]张华丽:《国际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发展与趋势——以国际音乐教育哲学学会及学术研讨会为研究对象》,《人民音乐》2020年第12期,第79-83页。

猜你喜欢

常德高校学生中华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银色的常德
房子就是拿来住的
Talking about the Methods andSkills of English Translation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