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良石论治病毒性肝炎肝衰竭学术思想*

2022-07-05吴昦辰梁惠卿陈少东杨小荣刘垚昱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泻火热毒肝病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肝脏合成、解毒、代谢和生物转化功能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极高。康良石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肝病学家,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在中医肝病领域享有“北关南康”的盛誉。康老通过长期的临床探索,将肝衰竭归属于“肝瘟”范畴,并提出独具特色的康氏“疫郁理论”,对指导临床治疗肝衰竭效果显著。

1 康氏疫郁理论概述

康老通读古今,认为病毒性肝炎属于《黄帝内经》“五疫之至”学说中的疫病,并从《温疫论》中“温疫四时皆有” “能传染于人” “疫邪感受有轻有重”及“先伏而后行,感久而后病”等描述,发现肝炎与温疫的感染和发病规律大同小异。康老认为“肝炎疫毒”侵袭肝脏,肝气郁结不舒。赵献可论郁证,云:“盖东方先生木,木者生生之气,即火气,空中之火附于木中,木郁则火亦郁于木中矣。不特此也,火郁则土自郁,土郁则金亦郁,金郁则水亦郁,五行相因自然之理。”提出肝病之郁进一步发展可涉及全身其他脏腑。康老认为由温疫而发生之肝病,属于“因疫而致郁”的疫郁,该疫郁可影响到五脏六腑,“中伤脾胃,上干心肺,下损肾及冲任”,呈 “五行相因”而“病在于肝,不止于肝”涉及全身

,由此创立康氏“疫郁理论”。

2 基于康氏疫郁理论探讨肝衰竭的病因病机

肝衰竭在中医学属于“肝瘟” “急黄”范畴。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黄疸病》 提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的病机理论。孙思邈在《千金要方》 中提到:“凡遇时行热病,多必内瘀发黄。”沈金鳌在《沈氏尊生》曰:“天行疫病以致发黄者,俗谓之瘟黄,杀人最急。”清代张璐 《张氏医通》曰:“诸黄虽多湿热,然经脉久病,不无瘀血阻滞也。”

样品中马尿酸的测定: 50 μL HHL溶液、20 μL发酵上清液、50 μL ACE溶液,于37 ℃恒温水浴中反应30 min,加入120 μL 乙腈终止反应,振荡10 s,离心10 min,取上清液10 μL过0.22 μm的滤膜,待测。以缓冲液替代反应体系中的发酵上清液为空白对照组。

康老认为肝衰竭符合疫郁的病机演变,呈“气郁、湿热与热毒相因” “热毒与痰凝血瘀相因”的 “六郁相因”病机

。康老认为肝衰竭的病机演变符合“六郁相因”“五行相因”,是郁滞化火成毒夹痰夹瘀,以热毒内陷,全身邪火燔肝、损脾、伤肾,传心,不仅急烁肝血、脾阴、肾精、心神,而且导致全身功能气化障碍,病情急剧变化。该病的发生发展导致“中伤脾胃,上干心肺,下损肾及冲任”。

康老根据临床经验将病毒性肝炎肝衰竭分为三型,热毒内陷证、毒陷心包证、毒陷脾肾证,并制定不同的治法、方药、随证加减。

根据联合国清洁发展机(CDM)行理事会网站统计,截至2011年10月30日,我国共有1 753个CDM项目成功注册,占东道国注册项目总数的46.81%;预计产生的CO2年减排量共计356 171 235 t,占东道国注册项目预计年减排总量的63.80%。注册项目数量和年减排量均为世界第一。然而,《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年年底到期,2012年后CDM市场形势并不明朗。

综上所述,“因疫生郁、六郁相因”,湿热疫毒侵袭肝脏或久伏肝脏致肝脏病郁,肝病郁则气液不能宣通,造成气滞、化火、成瘀、成毒。病情急剧进展,则热极生毒,弥漫三焦,或伤营入血,或逆传心包。病情迁延慢性,从“五行相因”而言,“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病在于肝,不止于肝”,故肝病日久不愈,可进一步累及其他脏腑,出现肝外多器官病变。

慢性肝衰竭的发生则多因疫毒伏肝,肝气郁结,肝病迁延、反复不愈,进一步累及全身,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

。肝病日久,肝经气机郁滞,肝失条达之性,肝木侮土,脾胃运化失司,脾气壅遏,久而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以生气血,而脾胃升降失调,致肝脾同病,而加重肝病。肝肾同源,肝与肾之间,主要是相互滋养的关系,肝脏疏泄、条达与调节血量的功能,必须依赖肾阴的资助,而肾阴、肾精再生的物质来源,又需通过肝的疏泄而入藏于肾。肝病迁延不愈,子病及母,肾水亏耗,肝肾俱虚。脾气亏虚,脾失健运,运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则生痰,而痰滞血瘀,痰瘀胶结;“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血液循行不畅,瘀滞体内,而血瘀又可加重气滞,故最后气滞血瘀,终致气血两亏。“邪留于肝,久而致虚,或再遇他病,或又染疫,能感不能化,则病愈沉愈伏”,病久正气亏虚,邪气留恋不去,肝体愈虚,终致正不胜邪,痰瘀生毒,迅猛燔肝、损脾、伤心肾,病情急剧发展。毒漫三焦,则急黄迅速加深,出现神昏、臌胀、厥脱诸凶险逆证。

3.2 毒陷心包证 临床表现多为热毒内陷者,迅速出现喜卧嗜睡、神志朦胧不清;或由烦躁不宁继而狂躁不安,出现神昏谵语;舌紫有裂痕、起芒刺;或伴肝臭;脉弦细数。治以开窍醒神、泻火解毒。方用至宝牛黄合加减清宫汤。若瘈疭痉厥者,加服羚羊角

、蝉蜕各5 g,钩藤10 g,麦冬、生地、龟板各15 g,五味子6 g,水煎,每日1剂,与牛黄丸合清宫汤交替,以增强凉肝熄风。若痰涎壅盛者,再加珍珠母30 g,川贝母10 g同煎,竹沥汁1杯,猴枣散3矸调服,以熄风化痰。

3.1热毒内陷证 临床表现多为热毒里证者,并发高热、口渴引饮、烦躁不宁,黄疸迅速加深,身目较快呈深金黄色,且极度疲惫困重,胁灼胁痛或胁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频繁,小便短赤色深,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苔多黄燥,脉弦大或弦滑数。治以凉血救阴,泻火解毒。方用加减黄连解毒汤合牛黄丸。若高热不退者,可加羚羊角2~3 g(磨汁冲服),银花10~15 g,连翘10~15 g同煎,以清解肝热邪毒。有嗜睡状态或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者,可用至宝丹,每次1丸,每日2次,冲服,开窍醒神,清热解毒。恶心、呕吐频繁或食入即吐者,加姜半夏10~20 g,竹茹15~20 g同煮,以和胃降逆止呕吐。大便干秘者,可加用生大黄粉30 g,调开水保留灌肠,以泻火解毒,通腑泄热。口渴不解者,可加金石斛10 g,芦根、麦冬各15 g同煎,以存津止渴。出血倾向者,加用紫珠草、仙鹤草各30克同煎,凉血止血,以防暴衄。臌胀趋势者,加用半边莲、玉米须各30 g同煎,以清热解毒,利水退黄消肿防臌胀日重。

3 康良石分型论治病毒性肝炎肝衰竭的经验

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发病初起可见极度乏力,纳差,不欲食,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腹水,或有神昏谵语,吐衄发斑,舌红绛无苔或苔黄厚干,脉细数等临床表现。其病因多为疫郁化热成毒,病机多为疫毒炽盛,直中肝脏,化火生风

。“人身肝火最横,每挟诸经火邪相持为害,多是逆变之源”,若邪热化火,热极生毒,迅速燔灼肝脾,下伤及肾,上传至心,病情急剧发展,毒漫三焦,致全身功能气化障碍。若毒陷肝脾肾者,则出现癃闭、疸胀,且迅予动血导致妄行,出现牙宣、紫癜、鼻衄或崩漏,重则暴吐便血而耗血。若毒陷销烁血液“热搏成瘀”,由瘀停水也能造成疸胀。若毒陷心包者,则蒙蔽神明,致使阴阳气血逆乱,出现神志异常或神昏谵语。耗气伤阴则易于动风,风动则并发筋脉拘急、手指蠕动。若全身功能气化障碍者,阴阳之气不能相接,则骤见汗出如油或大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苍白,口唇无华,脉沉细欲绝的厥脱证。

2015年≧10℃,有效活动积温2593.5℃,比去年低157℃,有效积温的减少使有一些12片叶品种和晚熟的11片叶品种不易安全成熟。5月份上旬、中旬气温较低,平均温度10℃左右,该时期正是水稻的返青期,导致秧苗大缓苗,不利于水稻的返青。6月上旬温度仍较低,水稻生长迟缓,中旬气温回升,有利于水稻的分蘖。7月中旬降水量充足,达92.8毫米,有利于籽粒的灌浆,8月份日平均温度较低,日照时数较少,不利于增加水稻籽粒干物质充实积累,千粒重受到影响。9月份降水量较少,对水稻的收获提供便利条件。

从具体水库工程来看,天台县黄龙水库目前负债较重,达到1.25亿元。沉重债务给企业运行和发展带来极大困难,每年还本付息达到1 800万元左右,加上人员工资、管理费用等,丰水年份基本上能保障运转,枯水年份很难保障运转。减少企业债务、保障运转是其面临的第一要务。

3.3 毒陷脾肾证 临床表现多为毒热内陷证者,迅速出现腹大坚满,脘腹撑急或胀或痛,小便短赤,甚至癃闭,大便秘结或有肝臭,舌红绛或紫绛,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数。治以化瘀逐水、泻火解毒。方用清化逐水汤。若尿癃便秘者,加黑白丑、郁李仁各10 g,二味捣如泥同煎,以利水走别道,增强逐水之功。若有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或嗜睡者,可加用至宝丹或牛黄丸,每日2粒,分2次服,以开窍醒神、泻火解毒。若有恶心、呕吐频繁或食入则吐和出血倾向者,可参照热毒内陷方药加减方法。

康老认为肝病起于肝,而不止于肝,肝衰竭通常起病较急,病情危重,疾病发展过程中,常“中伤脾胃,上干心肺,下损肾及冲任”,故疾病初起,传化迅速及心肝肾三脏。康老在论治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时,宜尽早凉血救阴,泻火解毒,开窍醒神,延缓病情发展;论治慢性肝衰竭时,宜顾护正气,驱邪外出,防止病情加重。

4 验案举隅

患者,男,28岁。主诉:发热、黄疸3 d。症见沉困无力,恶心呕吐,腹胀纳呆,口渴喜饮,心烦不寐,小便短赤色深,大便干结。观其目黄,身黄、疸色鲜明,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174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 100 U/L,凝血时间24 s。 拟诊:急性肝衰竭,早期,辨证为热毒内陷证,急投加减黄连解毒汤合牛黄丸凉血救阴,泻火解毒,治疗5 d,热退、黄疸日深,症状加重,红舌转绛,苔粗黄少津,脉弦滑数,肝浊音界缩小,肝功能:总胆红素升至168 μmol/L,白/球蛋白倒置,ALT降至830 U/L,凝血时间23 s。续凉血救阴,泻火解毒。并加用支持疗法以保阴津。治至2周,病情有所缓解,肝功能:总胆红素降至96 μmol/L,ALT降至242 U/L,凝血时间20 s。中药减龙胆草、水牛角、元参、败酱草、板蓝根,加石斛、地耳草、黄精、砂仁清热养阴和胃,治疗3个月,总胆红素降至24 μmol/L,ALT正常,续用石斛、芡实、莲肉、茯苓、山药各10 g,白芍、玉米须、黄精各12 g等甘平扶养肝脾之品调理,随访1年,病情稳定,已参加日常工作。

按语:本例发热黄疸3 d,既有心烦不寐,又有腹胀纳呆,舌红、脉弦滑数。入院虽未确诊肝衰竭,住院5 d,症状日益加剧,黄疸迅速加深,舌红转绛,苔黄少津,总胆红素迅速升高,ALT急降,白/球比值明显倒置,幸而早投凉血救阴,泻火解毒,确诊之后未见逆证发生。而后加入石斛、地耳草、黄精、砂仁一系列清热养阴和胃之品,顾护阴液。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疾病后期,重视脾胃之气,加入石斛、白芍、玉米须、黄精、芡实、莲肉、茯苓、山药,于清热养阴的同时配合健脾益胃之品。

5 小结

因疫而致郁,由郁而生病,康老创立独具特色的“康氏疫郁理论”,对临床指导治疗肝衰竭效果显著。肝衰竭的发生发展符合“五行相因” “六郁相因”的病机演变。康老提出了“四及早”的经验指导临床治疗肝衰竭炎收到满意疗效。康老认为急黄初成,及早泻火解毒、凉血救阴,可减免难、逆、危证之发生。及早急投重剂之黄连解毒汤共同通泻三焦之火毒,再用凉血养阴的水牛角、元参、牛黄拯救受大毒逼灼之营。急黄,神志轻度异常,须及早开窍醒神,乃是防止神昏危证发生的关键。当轻度神志异常时,及早应用泻热凉血、泻火辟秽、开窍豁疾、通窍醒神的安宫牛黄丸,配清心解毒、养阴生津的清宫汤;急黄者,出现腹胀、尿少时、则要及早化瘀逐水,亦是防治急黄转成臌胀的要领。康老所立的疫郁理法主张因势利导、寓防于治,注意选方及戒忌等肝病治学经验与方法,是参以各家精华和临床心得之积累,从实践中得来,为临证之实用。

[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与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8, 11(6): e001.

[2] 康俊杰,吴剑华,陈进春,等.康良石肝病指归[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3] 蔡虹, 康素琼,康俊杰.浅谈郁证理论与肝病病因病机[J]. 中医药通报, 2009, 8(5): 21-25.

[4] 刘汶,李梦缘,程红杰,等.肝衰竭的中医诊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23):96-98.

[5] 章亭,张如棉,康素琼,等.康良石治疗重型肝炎经验[J].中医杂志,2015,56(17):1456-1457,1464.

猜你喜欢

泻火热毒肝病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清肝泻火 试试槐花入膳
口腔溃疡煎甘草黄芩
浅析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肝病很复杂,久患肝病未必成良医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分析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