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方传统艺术打造特色社区美育的发展策略
2022-07-05韩月
摘 要:近年来,随着美育关注度和社区数量的持续增加,社区美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社区美育的出现恰恰契合了中国某些地方传统艺术濒临失传和无从发展的现状,它在地方传统文化和居民间发挥着连接作用,并以其覆盖面广、受众多、传播性强的优势推动着区域文化的特色发展。因此,将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与社区美育进行融合发展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径。基于此,以兴宁版画为融合的个案进行探究,通过现状分析和文献梳理探究兴宁版画作为美育资源引入社区的可行性,并以此思考利用地方传统艺术打造特色社区美育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传统艺术;社区美育;兴宁版画
一、社区美育相关背景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先后发布了多项有关美育的文件,如教体艺〔2014〕1号《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2015年和2020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这些文件均明确提出美育对于帮助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强调新时代的美育工作是国家发展的重大任务。社区美育是指在社区中开展的审美教育活动,作用于社区的全体居民。社区美育作为社会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社会实施美术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同时也是学校美育的延伸。正如2020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在全国两会上提出:社区美育作为打通社会美育的“最后一公里”,应当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社区美育能够起到提高居民的审美素养,促进居民间的交流,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氛围的作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的大量增加使人们的居住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这种居住方式也为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对社区美育乃至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更加深刻。反之,只有使传统文化与艺术回归人民群众,其才能具有不会枯竭的源头活水,才能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兴宁版画作为兴宁市的传统美术,承载着当地人民群众的历史记忆,是兴宁市重要的文化名片。因此,将兴宁版画作为地方特色美育资源实施社区美育,对提升居民的整体素质、审美能力以及建设精神家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够为兴宁版画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培养版画创作人才,传承和发扬兴宁版画,进而帮助当地人民群众形成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
二、兴宁版画现状
兴宁版画是20世纪30年代在鲁迅所推动和扶植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中发展起来的,由于它“能够迅速地复制,且所需材料便宜易得”,在抗战时期被作为宣传抗日的重要手段,版画家们通过用艺术的形式唤起民众抗日救亡的意识,使兴宁版画起到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 ”的积极作用,从而在中国的版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令人遗憾的是,2021年8月,笔者在梅州考察调研时发现绝大多数的兴宁本地人不知道兴宁有兴宁版画。这无论是对于在抗战时期曾发挥重要的宣传抗战职能的兴宁版画还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宁版画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它本应该存在于人们的集体记忆之中,然而如今这份记忆却被遗失了。因此,让兴宁版画回归人民群众的视野与记忆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
另外,笔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在兴宁市政府为传承与保护兴宁版画而采取的措施和举办的活动中,受众群体范围较小,如:兴宁文化馆自21世纪初以来,坚持面向中小学每年免费开设4期版画培训班;近年来,兴宁市许多中小学纷纷开设版画第二课堂,同时还会组织版画家开展“版画进校园”的志愿活动;2017年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与兴宁市委宣传部主办“兴宁·抗战木刻”研讨会;2021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梅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90周年——全国版画作品展”等活动。显然,上述活动的美育对象大多是针对在校学生和学术界人员,而对于社会中成年群体的美育却是乏人问津。作为社会美育的主要对象,成人群体也必须成为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当今时代,具有覆盖面广、受众多、传播性强等优势的社区美育势在必行。本文将选用兴宁版画作为与社区美育融合发展的个案进行探究,并以此思考利用地方传统艺术打造特色社区美育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其他区域利用传统文化打造特色社区美育提供有利的参考和借鉴。
三、兴宁版画进入社区美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传承与发展兴宁版画,促进文化繁荣
众所周知,兴宁版画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有过辉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原来的木刻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兴宁版画已不再具备抗战宣传的职能,从而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直到2009年,兴宁版画被评为梅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再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兴宁版画虽然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但它该如何传承与发展下去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把兴宁版画引入社区美育的实践中,让其重新走进大众的视野,在提高社区大众审美的同时弥补兴宁版画的缺失,将成为当下有利的方法之一。通过社区美育,不但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兴宁版画的历史与制作过程,还能够促使版画家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版画作品,使兴宁版画重新焕发生机。兴宁版画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活态传承与发展也对促进我国文化繁荣具有推动作用。
(二)有利于培养居民的审美趣味,促进邻里关系
蔡元培在《教育大辞书》中写:“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社区美育作为美育的下属分支也具有同样的目的,它能让整个社区变得更加美好,良好的社区环境能化育人的心灵,提升居民精神境界,促使居民間融洽相处。通过举办兴宁版画进社区的美育活动,让全体社区居民都参与其中,以有趣的方式带动居民学习美育知识,沉浸式体验版画创作的乐趣。每个人的思维不同,所以在版画的创作过程中,要多鼓励居民相互交流、启发,促使其萌生更多新颖的创作思路。因而可知,此活动既有利于培养社区居民健康的审美趣味,提升审美能力,又能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很好地促进居民间的交流,培养群体意识,淡化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加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增进邻里感情。
(三)有利于产生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兴宁市被鲁迅称为“中国南方版画之乡”,兴宁版画在鲁迅倡导和扶植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中具有重要地位。1931年8月,鲁迅在上海举办的木刻讲习所中,有十三名青年学员,其中有五名都是兴宁籍人,他们分别是黄山定、陈卓坤、邓启凡、陈铁耕、钟步卿。在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和他们的影响下,涌现出了罗清桢、张慧、罗映球、荒烟等一批著名且颇具影响力的兴宁籍版画家。在他们的努力下,创作了大量属于那个时代的作品,担任战时宣传的重要职能,为抗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是兴宁版画独有且特殊的历史背景,更是兴宁人独有的集体记忆。因此,将兴宁版画引入社区美育,不仅是最好的美育资源,更是极具思政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让社区居民亲身参与到版画的艺术创作中,居民将会自觉担负起传承发展兴宁版画的责任与使命,进而帮助社区居民产生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四)有利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工作。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2022年初,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事实上,这不仅能够促进优质资源的开放共享,更能够促进社会美育资源库的建设,同时也是探索“互联网+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发展的新模式,能够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和建设学习型社会,进而推动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资源共享,提升社区美育和青少年、老年审美水平。兴宁版画作为传统美术文化的一部分,对帮助居民实现终身学习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从而有助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四、兴宁版画进入社区美育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学校美育与社区美育的互仿与联合
所谓互仿,即学校美育与社区美育相互借鉴在彼此领域内已经经过考验的,科学化、系统化、完整化的方法论。如社区独立研发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居民的特色社区美育课程,形成系统的教材,其内容要包括适合居民的美育知识理念、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等。同时在社区中安排固定的学习课室,并明确按照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班教学。另外,需要一支有能力、知识储备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为社区美育的双翼,确保美育课程在社区中顺利且高质量地实施。
所谓联合,即学校美育与社区美育进行资源共享,互相弥补短板。由于学校教育对于学习年限、学习对象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够满足全员终身学习的需要,而社区美育则刚好弥补了学校教育这一项短板。因此,学校教育应当与社区美育保持密切联系,学校可以向社区定期派送优秀的美育团队和美育志愿者服务社区,构建良好的学校和社区相互赋能的生态链,更快、更好地提升社区居民的审美能力。与此同时,社区也可向学校提供校外实践的场所,如举办社区志愿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区中为社区居民讲解有关艺术理论的知识,演示版画制作的过程等。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将课本知识通过亲身实践转化为自己的内在能力,而且能够通过这种体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是一种激励学生坚持终身学习的动力。
(二)增加投入,提供完善的学习平台
首先,当地政府应当给予社区足够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以供建造开展社区美育活动的公共场所、购买专业设备、邀请专家或非遗传承人到社区内举办美育讲座等,以此提高社区美育的服务质量。其次,通过各方合力,筹集资金,建立开展社区美育活动的新载体,以帮助社区文化艺术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可在社区内建立美术文化长廊、居民优秀作品展览、名画欣赏等展览空间,为社区居民学习兴宁版画创造直观的物质形态,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认同。最后,依靠现代科技手段联手社区的广大居民,搭建社区美育的网络学习与传播平台,例如:创建线上博物馆,为居民提供优质的传统文化数字资源;创办社区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高质量的美育知识、美术作品、非遗文化等信息,让居民们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也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利用新媒体,通过线下宣讲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美育宣传,居民可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交流学习,不仅能够激发社区居民的学习热情,强化社区美育的效果,进而让广大的居民轻松便捷地接受美的熏陶,不断提升大众情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审美水平。
(三)举办丰富多彩的艺术交流活动,激发居民参与热情
居民参与度的高低是社区美育能否成功开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全体居民都能积极参与到社区美育的建设中,才能够将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美育开展得如火如荼。首先,社区需广泛调动多种艺术资源进入社区,如邀请艺术家来到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与名人交流的机会,提高居民的参与热情。其次,鼓励社区与社区之间,社区与当地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不定期举办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并设置一定的奖励,激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艺术创作,如在美术馆举办居民作品展,让普通居民也能有参加展览的机会,增强居民的体验感和成就感。最后,开发文创产品。社区通过与企业合作,将居民的版画作品打造成为文创产品,如钥匙扣、手账本、小台灯、装饰画等,在线下与线上同步销售,使居民的作品走向市场。一方面,能够让居民通过作品得到一定的收入,提高居民的创作热情;另一方面,这些作品也会成为宣传兴宁版画的名片,吸引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兴宁版画。
笔者借此文希冀在新时代美育的引领下,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通过社区美育与传统艺术文化相互融合的方法,帮助地方打造特色的社区美育,让不同年龄、身份、职业的人群能够拥有接受美育和传承传统艺术的机会,从而使美育真正达成以美育美、以美助德、化育人心的效用。
参考文献:
[1]许江.社区美育,打通社会美育“最后一公里”[N].中国艺术报,2020-05-27(2).
[2]兴宁市大力弘扬版画艺术传承优秀文化,擦亮“中国南方版画之乡”名片[N].梅州日报,2022-01-14(6).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張柳青,黄佑鹏,钟思婷.“中国南方版画之乡”梅州兴宁结合乡村振兴、活化利用版画[N].南方日报,2020-12-11(A14).
[5]马菁汝.当代社会美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美术,2021(2):15-20.
[6]俞玉滋,张援.中国近现代美育论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韩月,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