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曲为何在天津“久衰未亡”

2016-10-17苏坦

戏剧之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传统艺术建议

苏坦

【摘 要】天津作为北昆的发源地,虽没有专业的昆曲院团,但天津昆曲班社活动已有百年,天津昆曲也形成了以“北曲的遒劲为主,同时兼具南曲柔曼悠远”的鲜明艺术风格。经过调研,笔者发现天津昆曲之所以至今香火不断,与其在天津的历史发展、从业者及观众都有直接关系。为使天津昆曲有良好的生存环境,笔者认为需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及资金、场地等扶持政策。

【关键词】天津昆曲;传统艺术;建议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037-01

昆曲作为“百戏之祖”,一直担当着哺育艺苑百家的职责。目前我国共有7个专业昆曲院团,而在北方只有北京的北方昆曲剧院。虽然天津没有专业的昆曲院团,但天津作为北昆的发源地,至今仍有昆曲活动。那么在这样的传统艺术环境中,天津昆曲为什么仍然“余火未尽”呢。经调研分析有以下五个原因:

第一、天津虽没有专业的昆曲院团,但从100年前至今一直都有民间昆曲班社活动。自清乾隆年间昆曲进入天津至今,天津先后成立了16个昆曲班社。大多数民间班社最后都因创办人去世、缺少活动经费等相继停办。天津现存仍在活动的昆曲班社只有天津昆曲艺术研究会,2016年5月2日昆研会迎来了它的11岁生日。

第二、天津民间昆曲班社中的很多票友都是古典文化的资深学者。如清光绪甲辰科的进士王季烈、袁世凯的次子袁寒云、以度曲闻名的恽兰荪等,他们都是天津民间昆曲班社的创建人或班社中的重要成员。

第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天津戏校成立了昆曲班,这批毕业生是目前天津昆曲活动的坚实基础。1959-1967年间,天津戏校开设了昆曲班,这是至今天津唯一一个昆曲专业班。天津戏校昆曲班培养出了新中国第一批昆曲演员,她们至今还活跃在天津昆曲的舞台上,渠天凰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不仅在天津昆曲舞台上可以看到她的身影,年过七旬的她还在无偿地教授着愿意学习昆曲的爱好者。

第四、目前天津昆曲从业者热情高涨。天津昆研会是一支有着58人的业余昆曲队伍,总人数虽然不多,但他们仍坚持在昆曲这块阵地上,满怀热情地把昆曲当作事业来精心地、默默耕耘。他们不图名、不图利,不但不计任何报酬,有时还为昆曲自筹经费,坚持排练,坚持演出。

第五、天津有喜爱昆曲的观众,且一大部分为喜爱中国传统艺术的年轻人。昆曲多采用古代诗词曲的原词演唱,现在老百姓很难直接听懂,比如大家熟悉的《牡丹亭·惊梦》中的“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把唱词放在对诗词没有研究的人眼前也许都不能马上明白,更何况直接听。现在天津有一部分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大学生等年轻群体,他们从小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今也被昆曲的雅所吸引着。

有为昆曲事业执着奉献着的从业者,有热爱昆曲的观众,昆曲在天津就不会轻易消亡。但目前昆曲在天津仍处于发展低迷的状态,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天津优秀的昆曲从业者趋于老龄化。目前天津活跃在昆曲行业的从业者大多为年过花甲的老人,中年从业者只有四、五人。虽然也有年轻人在学习昆曲,但因他们缺乏厚重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对昆曲的诠释、对昆曲艺术的理解与表达,都很难做到整体接班的水平。

第二,政府部门缺少对昆曲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目前天津政府部门对天津市仅存的昆曲班社几乎没有任何资金、政策上的支持。2013年,昆研会成为天津昆曲传承单位,但至今很多政策都还没有落实到昆研会上来。

为使昆曲在天津有较为良好的生存环境,笔者提几点建议:

第一,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优秀的专业昆曲从业者在对年轻人做好传、帮、带的同时,要积极传授传统文化,使其尽快地成长起来。

第二,政府部门给予资金、排练演出场地的支持。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演出管理办法,一旦昆曲演出组织达到要求就允许其申请专项演出和排练经费。在演出剧场方面,政府要适当给予场地费的减免政策。

昆曲的剧本、唱词、音乐、舞台砌末都保留了太多古代的文化形式,与现存新编剧词的地方戏相比,较为难懂,加之历史悠久,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昆曲应该成为“进入博物馆”的小众艺术。无论昆曲是否要真的进入博物馆,天津从未中断过昆曲的活动,这说明天津有供昆曲生存的土壤,我们要在保护其原有“土壤”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优化其生存环境。对小众艺术的支持与保护就是尊重不同的文化样态,这本身就是健康社会文化的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传统艺术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近十年古筝创作特征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