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之英语教学与课程设计

2022-07-05张淑媛 曾远凡 李乐扬 朱静雯 陈涵琪

校园英语·月末 2022年5期
关键词:失语文化教学英语教育

张淑媛 曾远凡 李乐扬 朱静雯 陈涵琪

摘 要:文化是发挥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媒介和渠道,本文聚焦英语课程教学与中国文化知识融入的问题,从英语教学课程设计着手,希望通过设计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英语教学课堂,改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并提升学生表达优秀传统文化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文化失语;教学课程设计;英语教育;文化教学

作者简介:张淑媛(通讯作者),曾远凡,李乐扬,朱静雯,陈涵琪,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肇庆学院大学生省级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S202010580037)的研究成果。

前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外语能力中最重要的还是英语能力,意识到这一重要发展趋势,20世纪中期英语被列入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且地位不断提高。前期的英语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欲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传达中国声音之时,却发现大部分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薄弱,出现了“文化失语”现象,这也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渐渐地在学习外语综合技能的过程中慢慢流失。

一、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英语学科教学模式主要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方面展开,重视学生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关注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运用,但忽视了文化交流这一重要的语言功能。针对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素养的培养,本课题进行了文献调查,并对300多名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育者就此问题展开问卷调查和走访,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大

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和学习条件等情况的不同,学生们的英语能力水平也不尽相同。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大多数学习底子薄,习惯差,且学习能力一般。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没有清晰的认知,英语能力提升缓慢且困难,学生无法将学习英语的目的与生活层面联系起来,因此较难对英语学习产生认同感。

(二)缺少优质教材,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调查和走访中,我们发现现行的英语教学中关于中国文化的部分缺失十分严重。大部分英语教材主要介绍英美国家的文化,很少涉及中国文化知识。教材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导致部分教师在使用英语介绍本国文化与习俗时,产生表述不清的尴尬现象,造成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能准确地表达和翻译中国文化的内容和精髓。

(三)缺少中国文化的学习考核机制,文化自信的引入度不足

目前大部分英语教学大纲与课标都没有明确提出使用英语介绍本国文化的要求,学校教学体系中缺乏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因此学校的考试体系中缺少系统性的考核机制来检查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实际成果。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和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和动力,加剧“中国文化失语”的状况。

二、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之可行性研究

(一)政策支持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有效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提升国家软实力。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导中小学课程教材系统全面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教学课堂可行性试验

为研究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可行性,本次试验选取某中学七年级某班40名学生为试验对象,该班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大部分学生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特别是关于中国节日文化,具有用母语介绍节日文化相关内容的能力。

本次试验采取同组对比分析的方法,试验分三步,首先,试验人员先对试验对象进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水平进行评估;其次,对试验对象进行传播中国文化的英语课堂教学;最后,再次对试验对象进行评估测试,将两次评估结果对比,得出试验结论。

试验结果显示,约有75%的学生能通过笔试,约有65%的学生能够用英语对中国节日,特别是春节,进行简要介绍,以英语进行文化课堂教学后,学生对了解和表达中国文化的动机及兴趣明显提高。

三、“让中华文化活起来”之英語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主要以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英语表达和口语技能训练为基础,以社交英语为导向,参考专业背景下的具体操作方式,创新传统英语教学模式。通过认知学习和口语技能训练,学生可以根据情况模仿和练习特定的任务,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表达,提升沟通技能,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资源开发

1.教材资源的开发。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材料,教材的开发和使用尤为重要。调查显示,现今的英语教材大多以教授英美文化为主,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阶段和知识水平,充分挖掘教材语篇中隐含的可利用的文化信息,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进英语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的文化知识输出的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力,积累不同类型文化的英语表达,又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锻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感知力。

2.线上网课资源的开发。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利用中国大学MOOC、有道精品课、智慧树等课程资源,对课内知识进行扩展讲解,带领学生学习和了解更多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如维基百科、语料库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程度,自主选择和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并加以总结和思考,增强文化意识。

3.知识型软件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雨课堂、腾讯课堂等学习应用平台组织管理在线学习课程,将知识内容和相关练习分享到学习平台上,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通过个人电脑、平板、手机等终端在线访问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QQ、微信等社交媒介进行即时通信和交流,也方便了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促进教师教学活动的展开。

(三)课程设计

1.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课程主要包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内容。在文化课程的选题上,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确定教学主题,依靠慕课、超星学习通等多种途径获得学习资源,将整理好的学习资料一同上传至学习平台,由同学们自主学习,上传内容应包括文化背景知识、相关英语表达词汇等。教师应开通评论区功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动。

2.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中心,运用英语表达中华文化为导向,教师可从课前导入、课间巩固、课后总结三个环节入手,遵循“输出—输入—输出”的教学流程,从而实现“驱动—促成—评价”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表达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

以中国传统文化春节为例,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进行测试,引导学生输出线上所学的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测试内容主要包括与春节相关的表达,如“lunar calendar”“poetic couplet”“paper-cuts”。测试完毕后,教师带领学生对线上学习内容进行统一回顾,由教师在展板上呈现与春节文化相关的图片,学生说出对应的英文。通过重复性操练,巩固学生线上所学知识。在课间巩固环节,教师在课堂上选读一篇与春节相关的文章,通过详细讲解、系统归纳、拓展延伸知识的输入方式,带领学生进行精读。

在精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习到更多关于春节的英语表达方式。之后,教师设计一个名为“如何让春节过得更有魅力”的主题活动,为学生提供输出知识的机会。学生们4至5人为一个小组,组内成员模拟家庭成员,讨论“我家如何过春节”。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上台用英文展示小组成果。展示结束后,教师邀请其他小组成员对该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指导总结。

3.课后小组协作学习。根据课前线上预习与课堂面对面教学,学生对所学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后教师可适当布置与生活情境相关的小组探究作业,对课堂上提到的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内容进行扩展练习,让学生实现“被动学习—激发好奇心—主动学习—展示成果—提升自信心与获得感”的转化,激发学习驱动力。

以上述的春节教学为例,进行课后小组协作学习之前,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划分小组,3-4人为一小组。教师在课后布置相应的探究性任务,如:(1)调查中国春节庆祝形式的演变;(2)探讨一些春节传统习俗消失的原因;(3)探讨不同地域庆祝春节的方式;(4)探讨西方圣诞节与中国春节庆祝方式的差异;(5)从亲身经历出发探讨自身对春节的感受;(6)探讨如何庆祝春节,使其更加具有意义、活力与吸引力。

教师根据探究任务的难易程度分配学习任务,如任务(1)(2),学生只需整理中国春节传统习俗的相关英语表达,这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较低,可以交给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习小组;对于任务(3)(4),学生可根据自身英语水平编排动作与对话,以模仿、表演等形式展现,适合英语水平中等的学习小组;对于任务(4)(6),学生需要运用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概括与表达,难度较大,因此可以交给英语水平较高的小组进行探究。对于像任务(6)此类需要较强的创新性思维解答的学习任务,教师可在小组展示环节后与全体学生共同探讨研究。这些探究任务学生皆可通过采访亲友、浏览图书文库、线上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最终呈现一份汇报成果。完成探究任务后,小组成员在课堂上展示成果,通过“小组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学习到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及其英语表达。

(四)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方式应将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科学地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及时的监控,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方式和内容多元化以及评价目标多维化,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评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在课前的线上自主学习环节,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自评方法和标准检测学习效果。在课堂活动任务中,教师与学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因此需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这种由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组成的形成性评价能持续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有效调控学习方向與进度;另一方面也能使教师明确意识到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

总结性评价是对课程学习结果的评价方法,教师在学期末组织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将课上所讲授的文化知识列入考察范围,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重视程度,增强学习动力,并再次加深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

结语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中确实存在许多挑战,如适当的教材、充足的课时、学生实践的环境等等。本文通过对现行的英语教学模式加以改进,使用较新的教学理论与方法,融入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提出针对我国英语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失语”现象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期望能改善这一现状。教师投入时间与精力充实课程内容,除了善用互联网中多渠道的信息来源外,亦要求学生把握每次口语表达的机会,如此方能收教学之效,让学生能更加自如地用英语表达中华传统文化,让世界听到中国文化的声音。

参考文献:

[1]余思思.浅谈如何在中英翻译教学过程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J].汉字文化,2021(18):150-151.

[2]王娟.大学英语听说方面的改革[J].科技视界,2014(5):200,251.

[3] 陈慧.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宁夏教育,2021(9):65-67.

[4]李鹏,易龙.基于微课和混合式学习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J].中国轻工教育,2016(2):75-79.

[5]马甜,徐艺,刘莅,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21(28):127-128.

[6]李帅.基于“产出导向法”驱动场景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J].英语广场,2021(30):116-118.

猜你喜欢

失语文化教学英语教育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中职英语教学中对交互式英语口语的巧妙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强权下的失语者
官员“失语”无异于“失位”
沉默的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