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展示教育生机活力

2022-07-04刘红莉

黑河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健康心理

刘红莉

[摘 要]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的心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没有健康的心理,再好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都是脆弱的,甚至是有严重缺陷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健康心理;坚定;教育生机

进入新世纪,学生的健康成长日益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学习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内容与实践活动的增多,家长的训斥,教师的鞭策等,使学生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形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往往被我们忽视。教师不仅要抓好学生的成绩,而且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人。

一、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

学生刚上一年级时,对语文课中的一些简单的单韵母的认读都比较精通,因此,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课。由于做作业时很多家长也跟着,学生写得不对时家长督促改正,导致不少学生产生依赖心理。针对学生这种依赖心理,我在开学不久的单元测试中,设计了几道较难的题,发下卷子时,部分学生开始有些急躁了,因为试题不够简单,还有个别学生表现出皱着眉毛、东张西望的状态。这时我就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拨和鼓励:“试题很难,只要你们动一动脑筋、再努力些就一定能做出来,因为大家都很聪明,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出来的!”这短短几句话使学生增强了信心,对于解答难题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样就有助于他们形成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而经过学生的努力,这次小测验他们都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这就更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乐于迎接困难的良好心态。

二、调节、克服学生自卑心理

有极少数学生由于多种因素,产生了自卑心理。教师要帮助学生调节克服这种心理。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成绩,客观地评价他们,让他们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其次,帮助他们建立符合自身条件的目标。比如,班级的一位女同学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她讲的故事同学们听得很入迷,可是这位同学对生字的掌握极差,学过的生字虽然经过多次复习、巩固,只要生字听写,她总是落在别的同学的后面。但她自尊心很强,一看到自己落在别人后面,就暗暗使劲,下课了别的同学出去玩儿了,就她一个人在那写,但却效果不佳。她有些自卑,认为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这时,我根据她的现有水平,为她设立分期目标,多读多写,一周时争取达到70分成绩,再努力一个月争取达到80分。这样她对自己有了信心,便更加努力了。下节课再听写时,她果然达到了第一个目标得了72分,在学期结束的检测中她的字词成绩都有所提高。

三、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学生逐步树立了坚强意志之后要鼓励他们的创新意识。比如,在做一些阅读分析类题目时,教师可从多角度引导启发学生去探究,这道题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思考?哪种答案最贴近作者的态度、想法?哪种答案简洁明了?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都想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还可以经常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自由思索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在学生言谈之中,可看出学生思维方式不同,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更不同,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四、协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

家长的性格意志对学生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待事物的不同态度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各种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家长应重视身身的心理素质。

(一)家长的言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要认为只有你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孩子。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孩子心目中最亲密、最值得信赖的人就是父母,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孩子,谁要招惹他他就破口大骂,我批评教育他时,他竟然说是跟他爸學的。后来我跟家长谈了这件事,家长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言行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影响。

在当今的社会,离婚家庭并不少见,离婚后的父母多数把孩子放在老人家。老人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与来自父母的关心教育是不同的,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照顾,他们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就会感到孤独与无助。这样的孩子容易自卑,性格孤僻、不合群,一旦和同学发生冲突就会暴跳如雷。他们外表看上去很强势,其实内心是极其脆弱的,他们只不过是想利用这种方法来掩盖自己的自卑心理。对于这样的孩子,教师只能对他们付出更多的关怀和爱。有些父母当着孩子面争吵时,轻者张嘴就是脏话,严重的甚至动手打起来;还有些家长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很大,总是无缘无故地乱发脾气,这样既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也会使孩子的性格变得暴躁,孩子会产生不良的心理效应。我和孩子进行交流时,也常听到孩子和我说起他们父母吵架和对父母行为不满的事情,遇到这样的事情时,我就会正面引导他们。有一次在家长会上我和家长谈起这些事时,家长觉得很惊讶,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做法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伤害。有人说“看到一个孩子的言行就会看到这个孩子的家庭”,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一个父母恩爱、和谐的家庭,孩子的脸上总是洋溢着一种幸福;那些经常发生争吵的家庭,也很少见到孩子开心的笑容,可见父母言行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之深。

(二)让家长采取恰当的、科学的教育方式

现如今社会竞争很激烈,为了孩子长大后有个更好的未来,为了孩子以后生活得更好,为了不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开始给孩子报各种课外学习班,他们从来不问也不想孩子是否有兴趣、是否具有这种潜质。曾经有一个孩子经常和我说,她不愿意学钢琴,父母非得让她学,她都害怕过周末了。像这样被父母强制做自己不喜欢事情的孩子很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加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最后的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有的父母过于重视孩子的成绩,考试前和孩子说如果你考不好将如何如何,致使有些孩子特别怕考试,一考试就紧张。有一个孩子当我读完她的期末考试成绩时,立马就趴在桌子上哭了,我马上过去问明原因,原来她的家长说如果期末考试成绩达不到90分以上就打她,她是被吓哭的。这样的教育方式能让孩子考出好成绩吗?还有的家长控制孩子玩手机,可自己却连上洗手间都拿着手机玩,这样的教育方式怎么能让孩子们信服。现在的孩子从小就像一只蜗牛,身上担负着很多来自家长的重托,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地艰难地向前爬行。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不应该只盯着那个最后的结果,而应该在乎孩子的每个成长所经历的过程,用一颗平常心,培养一个平常人。

我经常利用家长会,让家长们进行经验交流,结合具体事例把自己好的家庭教育方法介绍给大家。如班级一位孩子的爸爸在家长会上的发言,在家长们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与孩子做朋友,培养‘感同体验他的‘身受。无助、崩溃不只是成年人世界里的专属品,那个小小的身躯也会承受她无法承受之重。每每遇到她不开心,我们都会耐心地去跟她了解原因,然后和她一起分析出问题的原因,甚至和她一起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再去评价哪一个办法更好点。这样的过程我想会一举三得:对孩子的三观培养,抗击挫折的能力,亲子关系的改善。因为大人没有‘身受,所以,当孩子无助的时候,我们要放下姿态,放平心态,做她的朋友和她谈心,认真地倾听,这样才会有‘感同,亲子距离才会更近。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一样重要的,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关注和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多理解、多建议、多鼓励、少指责。家长也需要不断学习成长。教育好孩子,就是投资好自己后半生的幸福!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的成长、成熟。我们也尝试适当的放下手机多读书,营造出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夫妻和睦,孩子更有安全感、更阳光。”

我还利用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家长沟通,指导他们在生活中做学生的模范。利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长大后更适应时代的需求,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从而使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得到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殷炳江.小学生心理将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

[2]王海宁.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分析[J].科技展望,2021,(17).

[3]董靖平.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考试周刊,2021,(14).

(责任编辑 武之华)

猜你喜欢

健康心理
积极心理学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塑造中的应用
——评《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发展及塑造研究》
浅谈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健康心理培育
马斯洛理论与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健康心理养成教育研究
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不健康心理的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