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心理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的塑造

2016-01-13金丽琼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健康心理

金丽琼

摘 要: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来说是最为关键的时期,其承载着学生从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衔接任务,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以后受到的高等教育的程度,因此在这一阶段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有着更深层次的现实意义。心理教育对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塑造有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高中教育环境下,心理教育的意义也显现得更加显著。因此文章在这一背景下以实际教育教学经验为参考,以高中行为习惯的现状为分析基础,对高中心理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的塑造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心理教育;高中生行为塑造;健康心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238-01

高中心理教育的开展主要通过心理讲座的开设、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测验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从学生素质提升的方面为学生在高中阶段良好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这其中学生良好行为的塑造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生活学习的合理安排等方面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因此高中心理教师在开展心理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地对学校内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现实情况进行探究,进而根据实际的情况来从心理教育方面探寻塑造学生良好行为的有效方式,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体现高中教育的有效性。

一、现阶段高中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探讨

文章在本节首先从心理教育角度来对高中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探讨,尤其探讨一些不足的方面,以分析学生行为养成的现状,进而为高中心理教育的开展提供基本的切入角度和参考点,以力求提升文章整体分析的有效性。

1、学生功利心强,心理调节行为没有受到有效的引导。传统教育观念往往认为学生的行为只是体现在学生日常的表现以及生活学习习惯等方面,但是作为面对较强学习压力的高中阶段学生来讲,学生的心理行为同样会对学生的发展以及学习成绩的提升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而现阶段,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面对应试的压力,其功利心变得极强,而同时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是适度的自我心理调节却没有有效地开展起来。因此很多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压力下,学习动力逐渐消失,学习的惧怕感、懈怠感逐渐形成,进而学习成绩也逐渐开始下降。

2、很大一部分高中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没有充分的获得提升。高中阶段学生的主体任务在于有效地学习,因此良好的学习行为塑造对于学生学业的发展有着正面的影响。但是现阶段,很多学生在开展课程学习时,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大多数学生都是一味的进行机械化记忆,进而以单一的考卷来进行自我学习成果的评判,而学习过程中的定期总结、回顾思考、互动讨论等良好的学习行为却被大多数学生所忽视。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很多学生即使通过长时间的努力获得了量的积累,但是没有一个突破口来帮助其自己获得质的转变。

3、学生独立能力不强,生活与学习不能合理的安排,行为习惯很难获得优化。学习与生活的合理调节是高中阶段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虽然面对较强的学习压力,但是对于即将步入成人阶段的高中学生来讲,合理的学习生活条件也是其必修课的一部分。而现阶段处于高中生活中阶段的学生,很少会注重生活学习的安排,更多情况下,学生在学习方面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的效率很难获得提升。而在生活方面也常常依赖于父母的帮助,生活与学习的安排并没有获得优化,进而其个人的高中生活常常处于忙碌但并不充实的状态下。

二、高中心理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的塑造

根据文章之前的分析,现阶段高中阶段学生其心理调节的行为、学习行为习惯、学习生活的安排都没有获得有效的养成,进而学生学习的效率、高中生活的高质量开展也没有获得合理的保障。因此文章在本节以之前分析为基础,从高中心理教育方面来探究高中生良好行为的塑造。

1、定期开展心理教育,指导学生进养成正确的心理调节行为。高中阶段的心理教育必不可少,根据高中教育的特点,心理教师应当从心理调节等角度来指导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行为,以指导学生定期的对自己面对的压力以及学习的行为进行思考总结,并寻找合适的突破口进行压力的释放,日常行为调整,以保障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养成健康的心理与科学的心理调节行为,为自己的高效率的学习提供基本保障。

2、加强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宣传教育,指导学生在学习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高中阶段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心理教育开展的同时,心理教育教师要连同学生工作处的其他同志,共同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如借助学校的报刊栏、校报、专题讲座等方式来指导学生在学习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在高中教育阶段帮助学生从学习行为方面来获得提升,以保障学生在高强度学习压力下能够以高效率、科学学习方式来获得持续进步。

3、借助榜样宣传方法,为学生高中生活良好行为的塑造提供一定的参照。高中阶段学生认知观念还不完善,学习的自律性也有待提升,因此在借助心理教育塑造学生良好行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度的为学生寻找一些现实的榜样案例,进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个对比参照,一方面,通过榜样案例的宣讲,来让学生对比自身的行为,以发现自身的不足点。另一方面指导学生从榜样案例中获得提升自己的借鉴点,进而不断的优化自己的行为习惯,为自己构建一个充实有效的高中生活。

高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成绩的提升、高中学习质量的提高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在开展高中心理教育的同时,高中心理教师要积极的从学生的行为现状出发进行探究,探究学生行为的不足点,进而借助心理教育课的开展,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指导,榜样宣传等方法来对高中阶段的学习进行行为指导,以在高中教育的过程中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从侧面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学习效果的强化提供最佳的推动力,保障高中教育教学效果的正常发挥以及学生的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 薛 丹,姚兰.论高中心理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的塑造[J].成功(教育),2013,02:273.

[2] 俞 烨.高中心理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的塑造[J].新课程(中学),2014,10:101.

猜你喜欢

健康心理
积极心理学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塑造中的应用
——评《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发展及塑造研究》
浅谈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健康心理培育
马斯洛理论与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健康心理养成教育研究
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不健康心理的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