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2-07-04薄其娜

健康之友 2022年13期
关键词:心律心肺心率

薄其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 北京 100144)

引言

心肺复苏术是心脏骤停患者主要抢救手段与措施,常用于迁就各种因素引起的心脏骤停,主要方式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促使患者自主循环恢复[1]。研究指出[2],在心肺复苏治疗过程中采用急诊护理,可改善护理效果。本文将以10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100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为对象,分为参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参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1例与29例,年龄为38-66岁,平均年龄为(53.75±6.87)岁;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分别为18例、21例与11例。实验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3例与27例,年龄为39-68岁,平均年龄为(53.35±6.26)岁;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分别为17例、20例与13例。两组患者资料比较(P>0.05)。

1.2 方法

1.2.1参照组

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

观察患者的呼吸、心跳、意识等体征,检测血压、心率等指标,遵医嘱用药,口头讲述疾病有关知识。

1.2.2实验组

给予实验组急诊救治护理:(1)成立管理小组,包括急诊科护士长、护理人员,各组员均需掌握丰富的经验,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护士长为小组组长。(2)仪器设备管理:主要是整理救护车、治疗室、抢救室等办公区域中的设备、药品等。1)仪器管理:其一,仪器台账管理:建立科室仪器设备档案,等级种类,分析设备完好合格率,使用三甲台账,包括100%完好率,以及控制院内感染,定期实施仪器减负、消毒清洁;其二,日常管理和专人管理:每班清点与维护,每周需检修维护仪器,分析总结,全科共勉;由专人管理设备,设立仪器设备管理员,定期总结分析;深入剖析问题,寻找真因,持续改进,并加强培训;其三,标识明确:实施仪器标识,采用数字标签、二维码表示、颜色文字标识,实施配套分装与定位标识。2)药品管理:其一,制定管理制度:要个管理药品基数,包括种类与数量,对备用药基数申请与领用合理管理,做好备用药品报废申请;其二,明确标识;其三,定位放置。(3)对症护理:第一时间实施心肺复苏,了解患者病情,对心脏骤停的原因进行分析,尽快除颤,实施气管内插管术,增加心肺复苏时间,使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为患者开启绿色通道,对口鼻腔阻塞物、分泌物进行清除,确保呼吸道通畅。患者病情稳定以后,由医护人员加强健康宣教,协助患者进行合适的体位摆放,对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和记录,确保患者的气道畅通,对患者的神志、状态等进行评估。指导患者进行正确呼吸以改善患者的呼吸状态。患者病情稳定以后,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室内保持恒温、恒湿,加强消毒管理,定期通风,指导患者合理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与口味,据此为患者制定针对性饮食方案,确保食物营养均衡、易消化、低盐低脂且富含蛋白质与纤维。加强并发症预防护理,对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常见的并发症并根据分析结果做好针对性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患者发生并发症时及时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心率、平均动脉压、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

抢救效果:由显效、有效与无效组成,其中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即为显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且存在轻微并发症,心理与精神恢复正常,即为有效;不满足以上情况,即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P<0.05,表示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结果分析

对于抢救有效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调查结果(n/%)

2.2 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调查结果分析

对于护理后心率、平均动脉压,研究组明显更优,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调查结果(X±S)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调查结果

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明显更优,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调查结果(n/%)

3 讨论

有学者[3]选取心脏骤停患者1039例进行研究,详细记录心肺复苏情况,所有患者中,胸外按压平均时间比是68%左右,按压平均深度约为38.12mm,胸外按压深度未达标准者约为60.23%,存在按压中断、按压深度浅等问题,通过调查心肺复苏操作者可见,操作者实施系统化培训与学习,有助于提高综合能力,促使患者生存率有效提高。心脏骤停实施心肺复苏术治疗时,质量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基础疾病等,详细如下:其一,年龄:研究表明[4],年龄与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存在相关性,随着年龄升高,心肺复苏成功率降低,其中50岁前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更高。老年人群组织器官功能退化,特别是心脏骤停患者,器官、功能损伤更大,不利于恢复。其二,基础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肺复苏术实施后成功率低,这主要由于心血管疾病不同程度损伤患者的心脏、脑部等组织,机体功能下降,对预后产生影响。其三,复苏前心律类型:心律由四种状态组成,即无脉性室速、心室颤动、心电静止、无脉性电活动,其中心电静止、无脉性电活动属于不可除颤心律,无脉性室速、心室颤动属于可除颤心律。其中,初始心律实施心肺复苏治疗,预后效果差[5]。心脏骤停患者需给予及时抢救,改善预后效果。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参照组为常规护理,结果可见,研究组患者在抢救有效率、护理后心率、平均动脉压、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更优,P<0.05。心脏骤停患者病情变化很快,在心肺复苏时,通过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在最短时间内实施及时有效的急救有助于疾病控制,确保患者能够安全、快速得到有效抢救。

综上所述: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应用急诊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心率、动脉压等指标,预防不良反应,护理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及使用。

猜你喜欢

心律心肺心率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心率多少才健康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房性自主心律连续夺获窦性心律的散点图特征分析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电散点图技术在诊断室性并行心律中的应用价值
联合运用3种心电散点图快速解析特殊复杂心律失常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