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间歇蓝光照射联合益生菌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对免疫能力黄疸指数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2022-07-04侍海棠杨婷婷殷其改

河北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茵陈黄疸胆红素

侍海棠, 杨婷婷, 刘 静, 冯 红, 殷其改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2)

黄疸是新生儿一种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足月胎儿发病率约60%,早产胎儿则高达80%[1],黄疸可能是胎儿的一种正常生理症状,亦或是部分疾病的重要表现,生理性黄疸能够在两周内自行消退,但对于合并免疫力低下、感染、溶血等情况的患儿,严重的胆红素代谢异常会导致神经系统的损伤,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2],因此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光疗是新生儿黄疸首选的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上有持续蓝光照射、间歇蓝光照两种治疗方式,大量研究证实间歇照射具有更理想的有效率和安全性[3]。在中医学中,黄疸茵陈颗粒是常用的治疗黄疸的方剂,大量研究证实了黄疸茵陈颗粒能够进一步提高黄疸患儿的疗效[4]。但光疗中极易引起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微生态制剂被证实能够改善腹泻者的肠道菌群的平衡及机体的免疫状态,有效缓解腹泻[5]。本研究在早期间歇蓝光照射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黄疸茵陈颗粒治疗了新生儿黄疸,以观察对患儿的免疫功能、黄疸指数等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诊治的12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纳入标准:①动态监测患儿胆红素水平,足月儿胆红素峰值达到第95日龄百分位或达到第75日龄百分位并合并高危因素患儿;②早产儿根据其体重、孕龄、日龄分层,胆红素水平达到光疗标准。③患儿胆红素水平均未达到换血治疗标准。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感染需采用抗生素治疗者;②体重<1000g的早产儿,或合并脑缺血缺氧;③生理性黄疸、无法进食的患儿;④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其中Apgar评分根据患儿皮肤颜色、心搏速率、呼吸、肌张力及运动、反射五项体征进行评估,每项2分,评分7分以下考虑患儿轻度窒息,所有患儿均由2名高年资儿科医师进行Apgar评分,评分出现分歧时,交由上级医师评估并最终明确评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进行简单随机分组为研究组63例,对照组62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出生日龄、新生儿质量、早产情况、Apgar评分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获得所有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案:所有患儿均采用母乳喂养,并积极调节患儿机体酸碱平衡,预防感染。两组患儿均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采用M333127型新生儿蓝光箱,光箱温度保持在30℃,蓝光波长为420~470nm,每次照射4h~6h后间隔6h,治疗2次/d,在治疗中,采用一次性眼罩保护患儿双眼,采用尿布遮蔽生殖区域。研究组患者在光疗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黄疸茵陈颗粒治疗,给予黄疸茵陈颗粒(福建省泉州罗裳山制药厂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9983016)5g/次,4次/d,同时给予双歧杆菌活菌散(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40081)0.5g/次,2次/d,共治疗5d。

1.3观察指标:评估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评价标准为:治愈:患儿皮肤巩膜黄染消退,血清胆红素正常,或略高于正常值,但低于8mL/dL;有效:患儿皮肤巩膜黄染部分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为8~12mL/dL;无效:患儿皮肤巩膜黄染无消退,血清含量超过12mL/dL;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水平的变化,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同时对比两组患儿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 enzymes,CAT)等过氧化物质水平。免疫球蛋白检测采用免疫单扩散法,MDA采用荧光免疫检测法,SOD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CAT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试剂均购自上海博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进行质控。同时对比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水平的变化,黄疸指数采用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BILICARE型经皮肤胆红素测定仪检测,同时记录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出院时间。

2 结 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的IgA和IgG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儿的IgA和IgG水平均显著升高,研究组治疗后IgA和IgG水平升高的幅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对比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黄疸指数水平变化、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的黄疸指数均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无明显降低,研究组患儿治疗后黄疸指数水平降低幅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黄疸指数水平变化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

2.3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过氧化物水平变化的比对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的CAT、SOD、MDA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AT和SOD显著降低,而MDA显著升高,研究组治疗后较治疗前CAT、SOD、MDA水平的变化的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CAT SOD MDA水平变化对比

2.4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比对分析: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6。

表5 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对比n(%)

表6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 论

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加之新生儿体内胆红素合成过多、排泄异常、肝肠循环增加等因素均会引起新生儿黄疸,长期维持较高的胆红素水平,会严重影响患儿的听觉、智力以及神经系统发育。目前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蓝光照射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治疗手段,通过相应波长蓝光的照射,能够将胆红素转换为其光异构体,进而排出体外,其中间歇蓝光照射的光能量强度更符合胆红素转换的需求,在保证有效照射促进胆红素排泄的同时,避免患儿机体大量水分流失及代谢刺激物对肠道黏膜的刺激[6]。但是光疗仍有一定风险增加患儿的不良反应,临床上也需要针对患儿适当调整与光源的距离和照射范围[7]。在中医学方面,有研究表示黄疸茵陈颗粒能够有效促进黄疸缓解消退,是退黄的首选[8],此外肠道的微环境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过程密切相关,新生儿肠道内菌群数和种类数较少,且机体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要代谢特点,肠道菌群紊乱会影响患儿的免疫功能,甚至影响患儿光疗效果,并加重黄疸的进程,适当的补充益生菌能够改善患儿肠内菌群结构,维持菌群平衡,以减低胆红素水平,缩短光照治疗[9]。

本次研究通过早期间歇蓝光照射治疗联合黄疸茵陈颗粒及益生菌对黄疸新生患儿进行了治疗。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无明显降低,同时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同时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联合治疗能够进一步促进黄疸的消退,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考虑在蓝光照射退黄的同时,黄疸茵陈颗粒茵陈中含有叶酸、茵陈酮等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利于胆红素排泄,黄芩含有芩甙原、汉黄素,可促进尿液排泄,大黄中的蒽醌类物质能够促进胎粪排除,因此具有退黄利胆、清热利湿的功效,进一步提高了治疗黄疸的临床效果[10]。益生菌主要通过以下几个作用机制改善黄疸患儿[11]:①通过复合菌干预,调节了患儿肠道菌群结构,形成特异性生物屏障,避免胆红素在肠壁的吸收,促进排泄;②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抑制胆红素肠肝循环;③保护肝脏功能,保护肝脏酶系统,保证了黏膜上皮细胞的紧密性,防止肠黏膜通透性增加吸收内源性毒素加重肝功能负荷;④益生菌可调节宿主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力,同时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排泄。

本次研究还对患儿的免疫功能指标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儿IgA和Ig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从侧面证实了益生菌对患儿机体免疫状态的改善效果。既往有研究表明[12],黄疸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免疫黏附因子及红细胞C3b花环受体率紊乱,并进一步影响B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同时研究发现免疫功能紊乱严重程度与黄疸严重程度呈正线性相关,可作为黄疸患儿病情变化的反应因素。在临床治疗中,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减低,也会进一步导致发热、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对于黄疸患儿免疫功能状态的改善对提高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学者认为胆红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一定浓度的胆红素是新生儿重要的生物防御物质,但有研究发现,黄疸患儿机体内过氧化物水平,提示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是胆红素增加的一个因素,新生儿出现严重黄疸时SOD、过氧化脂质水平升高,黄疸消退时过氧化脂质水平降低,并于间接胆红素水平成正线性相关,因此黄疸越严重,患儿机体内氧自由基及氧化应激反应产物水平越高,进一步导致细胞的损伤。本次研究对患儿机体内的氧化应激状态进行了评估,胆红素形成后能够与机体内的超氧基团反应,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而光疗会导致胆红素发生光氧化降解,造成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的CAT和SOD水平显著和低于对照组患儿,研究组治疗后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通过黄疸茵陈颗粒及益生菌的联合,进一步清除了氧自由基,缓解了炎性反应,安全性更高,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儿的整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也再次证实了联合治疗的安全性。但本次研究中样本数较少,对黄疸患儿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影响的作用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究。

综上所述,早期间歇蓝光照射联合益生菌、黄疸茵陈颗粒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新生黄疸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降低黄疸指数,降低患儿机体氧化应激水平,促进患儿的恢复,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茵陈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不负春天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湿热黄疸有茵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