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07-04徐斌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6期
关键词:体育学校发展

徐斌

(上海商学院体育健康学院 上海 201400)

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寓促进身体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的教育过程。高校体育教学肩负着为社会培养身体素质过硬、健康状况良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1 学校体育与社会文明的关系

人类对体育的认识,就是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体育与整个社会文明密切相连。现代文明国家都十分重视学校体育,美国将“借助健全的身体来进行最好的生活和服务社会,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他们认为参加体育运动会给学生带来幸福和健康,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技能的提高以及感情的成熟,并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处事能力,能帮助学生懂得合作、竞争意义和精神,从比赛中培养性格。日本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方针是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成为身心健全的国民。其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使学生喜爱运动,理解身边生活的健康安全问题,增强健康及提高身体素质,树立愉快且明朗的生活态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健康体育娱乐理事会对81 个国家学校体育教学目的的调查,概括为发展和增进健康;促进社会发展;提高运动和比赛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发展管理才能和提高与别人合作的能力;发展广泛的娱乐技巧,充实闲暇时间。

2 学校体育在当代社会的功能

21 世纪将是终生体育教育的时代,它的功能从学校拓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体育教育是学校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以一定的规律,借助自然力和身体运动完成发展身心的任务,其目标是通过教育达到知识、能力、人格的和谐统一,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体育同样也包含着教育的因素,离开教育功能,体育将失去其价值和功能。

2.1 体育教育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通常指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人期的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人的发展包括了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自从人类有了教育,体育就成了教育重要内容之一。毛泽东一贯主张学校教育要使学生的肢体得到全面发展,他认为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和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和学说,指出“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和谐发展”。现代教育观认为,在学校过程中,应完成教育、教养和发展三个方面的任务,而体育教育本身的动态特征决定了它在这方面更具有广阔的功能空间。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而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其他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意义。因而,发挥学校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是当务之急。

2.2 体育教育推动社会走向积极进步之路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子系统,就社会教育体系来说,由于体育具有“多重性”的特点,体育在振奋民族精神、培养爱国热情以及提高社会公德等方面都有着积极教育意义。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当代生活中的作用愈来愈大,其已成为整个社会群众热切关注的对象。新世纪将是一个科学技术和信息激烈竞争的世纪。通过体育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竞争意识,超越自我。体育不是个人的事,不是个体力量的显现,因为只有在集体主义和集体价值中,个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才有可能创出优异的成绩。集体主义是民族意志、国家意志在社会意识和民众意识中的凝聚,毋庸讳言:体育在社会教育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不仅能培养国民的爱国热情和集体荣誉感,提高人们的社会公德,而且能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3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新世纪以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理念的提出,同时伴随着全民健身思潮的兴起,民众对体育运动需求的增加,推动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当代大学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健康行为,提高身体素质水平,更是要培养团结协作、坚韧拼搏的精神,塑造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道德情操。但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体育的教育功能没有完全实现,学生健康状况依旧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远未建立。

3.1 学校公共体育专业化改革

“公共体育专业化”教育教学改革,就是从终身体育理念出发,实现体育即生活的目标。高校先确定多个与中小学阶段相衔接的运动项目,学生进入高校后,依据兴趣爱好和身体素质基础,选择一个项目。前期以健康教育和项目体验为主,后期进行专项技战术学习,贯彻勤学、多练、常赛体系,让学生真正掌握一项运动技能。

3.2 体育教学俱乐部制改革

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发挥其运动特长,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体育俱乐部制教学不设年级限制,学生以个人兴趣爱好和素质条件自主选择运动项目,教师依据每个学生的技术水平,确定教学层次,执行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和教学形式。

3.3 学校体育生态化发展

学校体育生态化发展就是以生态为主线,编制教材,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生态运动场。通过多种媒介宣传生态体育知识,合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郊游、登山、徒步等形式多样的生态体育活动。实施“体育——文化——生态”校园计划,使学校体育生态化建设融入生态社会发展的健康轨道。制定生态体育的行为规范,加强生态道德建设,确保学校生态体育良好的运行。

3.4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改革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着重于运动的内容、过程和效果的检测,根据学生体质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一种教学模式。运动处方教学能解决众多与体质发展相关的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锻炼的时间、频率以及负荷等都有很强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由于学生是根据兴趣选择运动项目,其锻炼的积极性较高,并且以运动处方方式进行运动量的控制,锻炼的科学性较高,对当代大学生生理、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3.5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是将学习的决定权交给学生,并调整课堂内的教学实践。学生在课外运用信息化网络平台,根据自己的时间、身体素质基础和实践需要,自由学习教师上传的教学资源,布置的学习内容和练习的技战术要点,通过课外的自主学习,思考并提出问题。教师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解决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翻转课堂”教学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使得学生学习更加主动、灵活,教学效果更优化。

4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我国的体育教学,虽经过多次改革,但体育教学内容滞后、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教学方法依然陈旧等,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新世纪,应树立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和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弱势群体的体育教育,积极培养和树立终生体育锻炼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环节。

4.1 转变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编制符合课程目标的教材内容

社会的高速发展赋予21 世纪高校体育新的内涵,那就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理念。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同样具有健身意识、健身习惯,这就要求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追求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健身性和娱乐性。在构建体育课程教材内容体系时,首先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和条件,深入探讨和分析。体育课程教材的选择,既要重视具有典型意义的项目,如田径、体操和各种球类,又要考虑季节性与区域性运动项目,如游泳、冰雪等,还要考虑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更要从国情和学校实际出发,加强非竞技运动项目、个人运动项目以及毕业后易于锻炼的运动项目的开展。

4.2 设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过程

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锻炼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和设计教学进程,向多样化、灵活化、实效化、人格化的方向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善于将完成教学任务与游戏、娱乐和一些非常规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借鉴国内外练习方法,进行创编组合,构建一个教师整体教学,学生小组合作练习,个体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动态教学组织系统。教学手段要充分体现出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系统性,要创造出不同特色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爱,进而养成终身锻炼的生活习惯。体育课程具有技艺性学科特征,因此体育教学具有不同风格与流派,呈现出多元化模式特点。课程有模,但无定型,无论采用何种模式,首先要考虑课程单元目标、学生水平、教学条件等因素,再去设计与选择教学模式。企图用一种模式教学到底是不现实,也是不负责任的。只有多种模式共存,不同模式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过程的有效开展。

4.3 注重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全面和谐发展

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强身健体”,学生的发展是身心一体的发展,没有脱离生理的心理,也没有离开心理的生理,人的生理总是与心理世界处于相互影响的状态中。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才称得上合格的人才。因此,学校体育应该强调将学生个体视作一个由诸多器官紧密联系而成的有机系统,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兴趣等心理特征,注重学生整个生理、心理的均衡、协调发展。

4.4 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和个别提高

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是学校体育的根本。每一位学生都有权利要求学校提供系统的体育技能、知识的学习和运动锻炼的机会。因此,高校体育教学要给每一位学生同样的身体锻炼的机会,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此外,学生个体间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又有很大区别,在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使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4.5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队伍质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教育的主导者和主要参与者。教师通过展现扎实的专业技能水平、高超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使学生爱上体育,并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与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加强业务能力的学习,积极参加在职培训,更新知识结构和专项技能,主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和整体素养。各高校要拓宽师资引进的渠道,全力打造一支高水准的体育教师队伍。

4.6 优化学校体育教学环境

环境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包括教学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体育教学的硬环境就是教学所需要的场馆、器材、设施等,是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生均体育场地和经费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高校加大经费投入,及时更新和建设体育场地设施,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体育教学软环境就是各学校的校风、班风、文化氛围和人际关系,通过学生个体间、班级间、院系间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和竞赛,培养大量体育活动积极分子,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外部环境就是社会环境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在于体育教师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此,要不断加强与社会环境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4.7 设计适合素质教育的体育考评体系

“没有评价就没有教育”。教育评价就是对评价对象进行整体的、动态的考评,恰当的考评不但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习惯。要从体育课程新的教学目标出发,改变原来单一的评价视角,向多方面、整体性评价转移,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移。因此,考评体系的构建应重视学生努力的程度、进步的幅度,要重视学生在体育课中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要重视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掌握的程度,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考核评价的多重作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良性反馈调节,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另外,体育基础理论是科学锻炼的理论依据,在考核中应适当增加比重,而课外体育锻炼的出勤情况,则反映了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程度,同样应该提高所占比重。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人们的体育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人们越来越感到现代社会不能没有体育,未来社会更加需要体育。当前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了体育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同时也对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教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体育教育应顺应时代的潮流,突破僵局,深化改革,突出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第一”意识。真正探索出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体育教育改革之路,为新世纪培养出各类高质量的,具有健康体魄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体育学校发展
区域发展篇
我们的“体育梦”
图说共享发展
学校推介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