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区域一体化实践策略探索

2022-07-03李琼 陈福秋 许迎霞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1期
关键词:区域一体化实践路径文化自信

李琼 陈福秋 许迎霞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一直在区域内积极探索传统文化教学、实践和评价一体化的有效路径,用传统文化为少年儿童打好人生底色,坚定文化自信。包河区以研发的区域项目课程《中华经典国学》为抓手,以主题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互联网+”为创新平台,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区域一体化教育实践中“实”“活”“趣”“亮”“厚”“强”起来。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文化自信;区域一体化;实践路径

自2016年以来,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按照区域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有序推进的路径,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研发区域项目课程《中华经典国学》为突破口,以多样项目课程为抓手,以主题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互联网+”为创新平台,以多元评价为重要手段,全面推进“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区域一体化实践探索”,为全区少年儿童打好优秀传统文化底色,让区域内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升人格修养,坚定文化自信,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丰厚的

基础。

一、多样课程让区域一体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起来

1.深入调研,研发区域项目课程

我们研究团队本着问题导向,首先对全区中小学校、老师、学生及家长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包河区域内确实存在少数学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够、区域内师生传统文化素养整体不高、部分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和长效性不强、少数青少年缺乏文化自信等诸多问题。接着,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和检索文献等方式,系统学习了国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宝贵成果。最后,我们研究团队结合区域学校实际和区域文化特色,分年级研发了《中华经典国学》系列项目课程。每年级分6—8个单元,每单元有“情境導读”“国学飘香”“诗词诵读”“文化漫谈”四个板块。项目课程内容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核心目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弟子规》《三字经》《声律启蒙》《格言联璧》《论语》《大学》《中庸》等优秀典籍,包括节气节日、书画音乐、中医保健等,还体现徽派建筑、包公文化等区域文化特色。该项目课程遵循少年儿童认知发展规律,按照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的顺序编排,同时精心设计了插图,融入了“互联网+”现代教育技术,凸显了典范性、时代性、启蒙性、丰富性、浸润性、开放性等特点。

我们研发的项目课程力求突出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引导少年儿童走进中华经典国学,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二是注重逐步提升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三是注重运用灵活多样的学习实践形式,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2.纳入课表,保障扎实有效实施

为了有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们研制了《包河区中小学推进“中华经典国学”项目课程的实施方案》,我们将项目课程作为对全区少年儿童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要求区域内各校将之与语文教学、综合实践课程等有机结合。同时,各校充分利用晨诵、午读、朗诵社团、德育活动和传统节日等分学期、有计划地落实课程,切实保障中华经典国学浸润在校园里、课堂上、活动中和日常生活间。

3.百花齐放,彰显学校特色发展

在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区域内学校积极探索体现学校特点的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既丰富了广大学生的文化底蕴,又实现了经典立德、文化育人。例如,合肥师范附小、屯溪路小学、阳光小学、曙光小学等20多所学校每天清晨让孩子们踏着富有韵律的古典诗词和经典乐曲的节奏走进校园,浸润传统文化;葛大店小学将学校特色象棋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以棋树德、以棋启智、以棋健体、以棋为乐”,形成了全校师生学棋冶性的风气;合肥师范附小第三小学依托安徽省徽剧院的专业指导,利用徽剧社团和徽剧云课堂,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淝河小学借“庐剧乡音”,引导孩子深入了解和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全区47所中小学校,或结合学校发展特色,或融合学科教学,或利用德育活动,或依托中华传统节日,或借助综合实践活动,或利用课堂阵地,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真可谓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二、“互联网+”让区域一体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起来

1.植入二维码,凸显趣味性

在《中华经典国学》课程研发期间,遴选了部分诵读水平较高的专家、教师和学生,将一段段经典古诗文演绎成富有感染力的朗读、吟诵或吟唱等音频作品,并将其转化成二维码,编入教材。此外,《中华经典国学》课程项目组还邀请信息技术教师参与其中,在一个个有趣的经典国学故事中融入游戏和漫画元素,制作成一个个漫画故事,然后利用包河区教科研网络平台生成二维码,植入课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扫描二维码,听读欣赏、跟读习诵,观看“微视频”,聆听“微朗读”,吟咏经典国学。“互联网+”的融入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还拓宽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路径,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也促进了亲子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2.利用互联网,开放云课堂

2016年起,我们通过包河区“名师面对面”开设“名师课堂”累计236期,面向全区师生开放,受到全区中小学师生极大关注和一致好评。2020年起,我们在新华网“新华云上学”栏目中的“包河和美云课堂”开设《中华经典国学》专题系列课程,面向全国小朋友开放。丰富的网络优质国学资源,为师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部分“中华经典国学”优秀课例视频被“学习强国”平台选用,供全国人民学习。

三、生动实践让区域一体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趣”起来

在构建区域一体化课程的基础上,我们鼓励各校利用好区域教育资源,抓细抓小抓融合,让传统文化教育更加生动、鲜活、有趣。

1.依时序,开展节日节庆节气活动

全区中小学都能结合中华传统节日和节庆活动,根据学校实际,举办“我们的节日”主题趣味活动。多数学校能结合不同节气和时令,引导学生探究二十四节气背后蕴含的天文、自然节律和民俗民风,体验、学习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用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引导师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重传承,开展传统文化礼仪活动

不少学校重视传统文化礼仪的熏陶感染,能适时举办开蒙礼、开笔礼、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师徒结对等仪式;还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让师生感受、体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礼仪;更重视传统礼仪与当代社会礼仪的双向传播,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

氛围。

3.广辐射,开展学校社区携手互动

在区域一体化整体推动下,各街道、社区与辖区内的学校联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每年春节和中秋佳节,锦城小学、徽州小学、合肥师范三小等多所学校都会以不同形式,与周边街镇社区合作开展“快乐迎新春,把爱带回家”“写春联、剪窗花、过大年”“中秋月圆”古诗词吟诵、猜谜等主题活动,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共度中华传统佳节。

四、本土资源让区域一体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亮”起来

1.创新本土文化实践活动

自2016年以来,每年暑期我们都会充分利用包河区域内较多的场馆资源,组织开展场馆小讲解员培训和义务讲解实践活动。几百名小讲解员走进包河公园、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省名人馆、包公祠等社会场馆开展义务讲解活动,活动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更提升了孩子们的本土文化素养。

每年春节,多所学校都会组织书法小能手开展义务写春联、送春联和传统文化展演等特色活动,这些实践活动让区域一体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亮”起来。

2.助力打造学校文化特色

包河区各中小学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徹党的教育方针。在此基础上,不少学校立足本土文化,打造学校特色。例如,徽州小学立足“徽文化”打造学校特色。该校成立了徽文化课程开发中心,先后开发了徽州童谣、楹联、篆刻、版画、建筑、小徽商理财等徽文化校本项目课程,申报市级课题“徽文化特色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通过课题研究推进徽文化课程研发与徽文化教育。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徽文化博物馆、名人馆、纪念馆等场所,让徽文化以更加具体的形象根植于学生心中。目前,该校形成“绵泽”课程体系,全方位加强了师生对徽州文化的认识。

五、多元评价让区域一体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厚”起来

1.过程性评价重积累

在《中华经典国学》课程实施过程中,一、二年级教师充分利用每课评价表中“我会读”“我会背”“我会……”的自我评价方式,引导小学生自觉诵读、自觉积累、自觉思考;三至六年级,每一课不仅有自评,还有同伴互评、教师和家长的评价,主要从会读、会背、会用三个层级进行评价。教师还创造性地实施每日一诵、诗词过关手册、诵读存折等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多读、多诵、多积累。各校还将《中华经典国学》纳入每学期的语文口语绿色评价之中,引导孩子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多元化评价促成长

在项目课程的学习中,各校发掘自己学校在传统文化中的优势:吟诵、书法、象棋、剪纸……区教体局注重搭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种区域平台,为师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如每年定期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系列比赛活动、“悦读经典·书香合肥”经典文学挑战赛、“书香包河”中小学师生经典古诗文诵读大赛、青少年朗读朗诵分享会、教师美文诵读、灯谜大会等活动,以赛代评、以展促进,让广大师生在共同分享、相互借鉴中得以成长。

六、价值引领让区域一体化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强”起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的底蕴和底色,也是一个民族最稳定的精神内涵。合肥市包河区各中小学注重价值引领,让区域一体化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坚定起来。如屯溪路小学是安徽省首批经典诵读基地学校,多年来坚持在经典诵读的基础上拓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突出“博雅”教育,奠基中华传统美德底色,培养具有“博雅精神”的英才少年。青年路小学秉承“尚美”文化教育理念,致力于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通过丰富萃美的课程,引领每个学生的生命之花美丽绽放。

皮影戏作为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在中国已经拥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如今却被列入面临濒危的剧种之一。马派皮影戏是黄淮两岸皮影戏的代表,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区域一体化推动下,合肥包河区外国语第二小学聘请马派皮影戏的第四代传人马飞作为校外辅导员,给学生们传授皮影技艺。他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传统技艺的传承,更有中华精神的坚守。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在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强化他们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区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一体化实践,系统设计是基础,价值引领是关键,教学、实践和评价的一体化是有效路径,这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在区域内各中小校的沃土中,并在其中生根、发芽、繁茂的积极探索和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琼.中华经典国学[M].黄山书社,2017.

李 琼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

陈福秋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

许迎霞   安徽省合肥市葛大店小学。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区域一体化实践路径文化自信
区域一体化视角的机动车协同环境管理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中国沿海地区区域政策研究与评价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发达国家或地区留学工作对中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