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2022-07-03陆彬袁雪松项崇韩建波刘平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13期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丁苯酞他汀类药物

陆彬 袁雪松 项崇 韩建波 刘平

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2年1月)内,入组观察对象70例,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平均分组,每组35名患者,分别应用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治疗(对照组),对比不同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性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15%(34/35)高于对照组82.85%(29/35),(p<0.05);观察组中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四肢乏力、腹泻、肝功能异常、皮肤瘙痒等发生率指标11.42%(4/35)与对照组17.14%(6/3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方案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作用明显,同时安全系数高,方案值得推荐。

关键词:丁苯酞;他汀类药物;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13--01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加,受到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临床中该病的发生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临床针对此病的治疗,主要以抗凝、溶栓、降纤以及抗血小板原则进行[1]。但如何结合患者的病理实质,为其提供有效安全的药物治疗措施,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以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为重点,纳入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0例,进行分组对照分析,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2019年1月-2022年1月,共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0例入组,经随机数字法分组后,一组患者以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n=35),一组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治疗(对照组,n=35),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范围48-78岁,平均(57.52±4.9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4h,平均(2.51±0.86)h;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范围50-78岁,平均(57.41±4.8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4h,平均(2.48±0.82)h,输入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所得结果表明,组间差异无意义,统计学结果可比较(p>0.05)。

1.2方法

观察组以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取丁苯酞(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00041)予以患者静脉注射,每次4ml,每日1-2次;取阿托伐他汀钙(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予以患者口服用药,每次10mg,每日1次。

对照组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治疗:取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予以患者口服用药,每次100mg,每日1次;取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35)予以患者口服用药,每次75mg,每日1次。

疗程:2周。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评估[2]:以病残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作为参考,对治疗效果完成判定,其中,治疗后,病残程度为0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下降85%以上,总结为显效,治疗后,病残程度为1-3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但低于85%,总结为有效,其他情况,总结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用药安全性评估:由研究小组对患者进行用药随访,记录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四肢乏力、腹泻、肝功能异常、皮肤瘙痒等。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由SPSS20.0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计数资料: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计量资料“x±s”,检验方式“t”,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

2结果

2.1临床疗效评估

观察组中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15%(34/35)高于对照组82.85%(29/35),(p<0.05)。见下表1:

2.2用药安全性评估

观察组中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四肢乏力、腹泻、肝功能异常、皮肤瘙痒等发生率指标11.42%(4/35)与对照组17.14%(6/3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

3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病情临床急危重症,具有病情进展迅速,致残/致死率高的特点,即使患者抢救及时存活,也会留存神经系统损伤,影响后续患者的生活质量[3]。在临床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因此,针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应当围绕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抗炎原则进行。

本次研究即以丁苯酞聯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展开临床评估,其中他汀类药物作为临床常用的还原酶抑制剂,对于细胞内胆固醇具有合成阻碍作用,能够有效抑制机体血管内皮的炎性反应,稳定粥样斑块,保护机体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针对缺血性血管疾病患者,能够有效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但是其在单独用药情况下,对于已受损神经功能的修复效果存在局限性,因此,研究提出联合用药处理,丁苯酞是一种分子量较小的人工合成药物,其用药后,能够迅速达到血药浓度,对毛细血管起到开放效果,建立侧支循环,对病灶组织血流量起到增加效果,有效改善脑组织微循环。

综上,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方案一方面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另一方面改善患者的已受损神经功能,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可行性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厚峰.丁苯酞软胶囊与阿托伐他汀钙片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分析[J].系统医学,2021,6(7):66-68,75.

[2]肖飞.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7):25-26,29.

[3]饶雷萍.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分析[J]. 临床医学,2021,41(3):110-112.

猜你喜欢

缺血性脑血管病丁苯酞他汀类药物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分析
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丁苯酞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PCI干预患者血脂及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影响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