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名介助老人能力评估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7-02谢会群夏慧玲樊海源梅甜甜姚雪梅
谢会群,夏慧玲,樊海源,梅甜甜,姚雪梅
(新疆医科大学 1公共卫生学院,2护理学院,乌鲁木齐 830017)
2021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底我国65 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到1.91 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3.5%[1]。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提出“9064”或“9073”养老模式,即90%的老人需要在家中进行养老[2]。1982 年,以国家卫生组织为代表的大部分亚洲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根据老人身体机能和自理能力分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和介护老人三类[3]。其中,介助老人是指处于自理与介护之间的老人,其体力和智力等生理机能衰退较明显,生活基本自理,但行动能力较弱,生活行为需要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升降设施等辅助设备,介护老人是指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4]。提高介助老人的能力,减缓其向介护老人的转变,增加其居家养老的时间,可有效缓解我国养老压力。本文将范围限定为介助老人并对其进行能力评估,根据能力受损程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介助老人生活质量和养老服务相关措施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21年8月—2022年1月,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天山区的8 个社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0 岁;(2)采用居家养老模式;(3)日常活动需借助工具;(4)知情同意且自愿参加本调查者。排除完全不能自理的介护老人。本研究共调查320 名老人,回收有效问卷296份,有效回收率为92.5%。
1.2 研究工具
1.2.1 老年人一般资料问卷包括老年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主要照顾者、跌倒情况、自评健康状况、家中行动不便人数、养老金数额、家庭总收入、自评环境安全和患病情况等。
1.2.2 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表(试行)该量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于2019 年发布[5-6],包含3 个维度:(1)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移动、进食、修饰、排便、服药等15 项指标,总分0~60 分,得分越高,表示自理和活动能力越差。(2)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包括时间/空间/人物定向、记忆、攻击/抑郁/强迫行为和财务管理等8 项指标,总分0~40分,得分越高,表示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越差。(3)感知觉与沟通能力,包括意识、视力、听力和沟通4项指标,总分0~12分,得分越高,表示感知觉与沟通能力越差。该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943,分半信度为0.905,内容效度为0.946,量表信效度较好。
1.2.3 老年人能力评定老年人能力评定主要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情况,再辅以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以及感知觉与沟通能力评分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将老年人能力评定为4个等级,即完好、轻度受损、中度受损、重度受损。具体步骤为:先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和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得分确定老年人能力等级,再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感知觉与沟通能力得分情况确定老年人能力等级,两个能力等级中以最严重的等级为准[5],见表1。
表1 老年人能力评估划分标准
1.3 研究方法调查前取得社区管理人员的支持和配合,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户,向老年人解释调查目的、方法和时间,征得同意后进行调查,调查方法包括询问法和观察法。问卷当场收回并检查,发现错误及遗漏,并予以补填修正。
1.4 统计学分析调查问卷收回后统一Epidata 双遍录入,进行初步整理和筛查无效问卷,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调查296 名居家养老的介助老人,被调查老人的年龄为60~99 岁,平均年龄(83.00±6.25)岁;男性141 名(47.6%),女性155 名(52.4%);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居多,有149 名(50.3%);目前有配偶的老人163名(55.1%),主要照顾者为子女的老人122 名(41.2%);5 年内在家中发生过跌倒者105 名(35.5%),患慢性病的老人260 名(87.8%),自评健康状况不太满意者101 名(34.1%),自评居家环境良好者162名(54.7%)。此次调查的介助老人能力轻度受损者189 名(63.9%),中度受损者89 名(30.1%),重度受损者18 名(6.1%),因重度受损者较少,本文将中、重度受损者合并进行分析。各维度能力受损情况不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最严重的前3 项依次为上下楼梯、身体清洁、平地步行;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受损最严重的前3 项依次为财务管理、空间定向、记忆;感知觉与沟通能力受损最严重的前3 项依次为听力、视力、沟通交流,见表2。
表2 各维度及受损最严重的前3个项目评分(±s,分)
表2 各维度及受损最严重的前3个项目评分(±s,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总分上下楼梯身体清洁平地步行12.56±12.91 2.28±1.08 1.54±1.32 1.32±1.09总分财务管理空间定向记忆6.38±6.25 2.01±2.18 1.81±2.22 0.92±0.94总分听力视力沟通交流2.36±1.73 0.98±0.77 0.90±0.61 0.41±0.73
2.2 介助老人能力评估的单因素分析对一般资料问卷中影响介助老人能力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主要照顾者、跌倒、自评健康状况、养老金数额、自评环境安全与老年人能力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年龄较小、能自己照顾自己、未跌倒过、自评健康状况较好、养老金较高和自评居家环境较安全的老人,其能力也较好,见表3。
表3 介助老人能力评估的单因素分析/例(%)
2.3 介助老人能力受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能力受损程度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主要照顾者、跌倒、自评健康状况、养老金数额、自评环境安全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对自变量进行筛选(进入α=0.05,退出α=0.10),最终选择自变量为主要照顾者、自评健康状况、养老金数额和跌倒,赋值见表4。结果显示,主要照顾者为他人、发生过跌倒和自评健康状况越差的介助老人能力受损的危险性越大,而养老金数额越多的老人其能力受损危险性越低,见表5。
表4 赋值表
表5 介助老人能力受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目前我国对介助老人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适老化设计方面[3-4,7],本研究以介助老人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能力受损的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延缓介助老人从部分失能到完全失能的进程。研究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介助老人中63.9%为能力轻度受损,36.1%为能力中重度受损。各维度能力受损情况不同,由各条目评分高低可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最严重的前3 项依次为上下楼梯、身体清洁、平地步行;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受损最严重的前3项依次为财务管理、空间定向、记忆;感知觉与沟通能力受损最严重的前3 项依次为听力、视力、沟通交流。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的丧失顺序往往是从复杂活动到简单活动,生理功能状态随年龄逐步下降,视觉、听觉等出现障碍,从而引发老年人感知觉与沟通能力受损[8]。介助老人活动能力下降使其外出比较困难,导致社会交往减少,研究表明社会交往与认知能力显著相关[9-10],同时还会影响老年人的定向力和记忆力[11],本次调查结果与之一致。
本研究中回归分析显示老人能力受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主要照顾者、自评健康状况、养老金数额和跌倒。被他人照顾的老人能力受损更严重,与以往研究中有照顾者的老人能力更好[12]不一致,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老人被他人照顾导致其能力的下降[13],而可能是能力较差的老人,自身或其家人才会选择他人来进行照顾;自评健康状况每下降一个等级,老年人的能力受损风险增加1.389 倍,与张鑫等[6]和宋勇燕等[1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而养老金数额是介助老人能力受损的保护因素,养老金每增加2 000元其能力受损风险下降0.615 倍,可能是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拥有较好的就医条件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持,这也是影响老人居家养老能力的重要因素[15]。本研究中,发生跌倒的老人能力受损风险是未发生跌倒者的1.708 倍。Georlee 等[16]的研究结果表明居家环境改善能够预防老年人跌倒,提升其自理生活能力。因此,应关注介助老人的健康状况,尤其是经济较困难的老人,可为其提供必要的辅助性工具,如合适的眼镜、助听器、拐杖等;同时改善居住环境,可以通过适老化改造为其提供无障碍设施或适老化用品,预防其跌倒等伤害的发生,减缓其能力下降速度。
综上所述,乌鲁木齐市介助老人能力均有受损,主要照顾者、自评健康状况、养老金数额和跌倒是影响介助老人能力受损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发展,减缓居家老人特别是介助老人的能力下降进程,为其提供舒适健康的居家养老服务,从而使其更加积极面对老龄化,对于实现我国“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因社区没有介助老人的统计资料以及介助老人在社区中的比例较小,因此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在以后的研究中将考虑扩大覆盖面和样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