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顶山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2022-07-02陈延辉张伊秀

绿色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平顶山市旅游业旅游

陈延辉,张伊秀

(平顶山学院 旅游与规划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2)

1 引言

随着居民消费的结构升级及消费需求的变化,城乡居民对乡村休闲旅游青睐有加。乡村旅游不仅能充分发挥旅游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促进更多劳动力就业,还能深入乡村地区,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乡村旅游地区的收入,提高当地农民的素质。同时,作为一种“无烟工业”[1],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有利于建设“绿水青山”,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出台利好政策。《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对于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平顶山市而言,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是平顶山市拓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渠道,有利于调整平顶山市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能够促进平顶山市的产业转型升级,使其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强市,实现3个飞跃的旅游发展目标。

2 平顶山市区域概况及发展优势分析

西周时期时,武王宗室应侯封地古应国就是现在平顶山的所在地,其以鹰为图腾,所以平顶山市被誉为“鹰城”。平顶山市是古地新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河南省戏曲的重要发祥地。同时,平顶山市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具有中国汝瓷艺术之乡、中国书法城、中国唐钧基地和中国曲艺城等称号[2]。

2.1 地理优势

平顶山市地处河南省中南部,处于北亚热带的大陆性向南暖温带气候地区,又处于淮河平原和豫西山地的交汇处,特殊的气候特征和地势的高低起伏使得平顶山市拥有众多的高山、湖泊、溪流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此外,平顶山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文化资源众多(表1),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潜力巨大。截至目前,平顶山市创建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16家(图1)、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个、省级休闲观光园区8个、省级特色文化产业乡村4个。目前全市A级景区数量高达55家。丰富的旅游资源,宜人的田园风光,浓重的乡土文化,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共同构成了平顶山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资源优势。

2.2 经济优势

平顶山市也是著名的工业城市,全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国民经济增长水平较高,人民出游意愿高涨,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程度增多,所以乡村休闲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为平顶山市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基础,现阶段,平顶山市工业发展春潮澎湃,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化工、纺织、食品、钢铁、电力等多种类型的工业体系[3],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姚电公司、舞钢公司等大型企业推动了平顶山市经济的发展,撑起了工业发展的脊梁。

2.3 政策优势

平顶山市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各级县市积极响应,汝州市、舞钢市、鲁山县先后通过国家审批,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4]。旅游业的有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规划,平顶山市从市场需求出发出台了《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旅游发展的意见》,提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共建共享、融合发展”为原则,助力平顶山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到2025年,全市要力争实现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年经营总收入达200亿元。此外,平顶山旅游局还制定一系列的乡村旅游发展措施,保障平顶山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表1 平顶山市旅游资源类型及旅游景点

图1 平顶山市旅游景区等级及数量分布

3 平顶山市乡村休闲与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平顶山市乡村旅游创新模式的探索,不断培育出旅游新型业态,乡村休闲旅游远景广阔。乡村旅游休闲园区和康养型乡村文化旅游体验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例如依托汝河沿线的滨河公园、凤凰生态园等特色资源脱颖而出的农耕文化观光区;以鲁山县农家乐、精品温泉为基础涌现出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以坐拥十分富集的乡村旅游资源而闻名的郏县姚庄回族乡、舞钢市尹集镇、宝丰县龙王沟示范区等为载体的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园区。同时,平顶山湛河区打造了体验乡村生活乐趣的农家游、观光农业的生态游、采摘体验的果园风景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据统计,每年前来该区观光的市民达10多万人次,打开了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5]。

与此同时,平顶山市游客接待量逐年增长(表2),河南省作为中原地区,客源市场主要以国内为主,平顶山市的客源市场更是如此,而国外游客接待量也在持续增长。

平顶山市的旅游业为河南省的旅游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该市旅游业持续发展,游客量及旅游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图2)。

表3 2010~2019年平顶山市接待国内外游客量统计 万人

图2 2011~2019年平顶山市旅游人数变动情况统计

截至2022年1月19日,在河南省旅游局认定的名单中,全市有文化旅游经营单位14000多家、智慧景区(含汝州)5家、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近100家,旅游业从业人员5.6万余人。以花瓷、汝瓷、唐钧为代表的陶瓷业产值总计约23.3亿元,生产经营单位500多家,从事相关行业人员约1.2万余人。其中,宝丰县清凉寺村依托汝瓷被命名为全国第11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鲁山花瓷烧造技艺等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4 平顶山市乡村休闲与旅游业存在问题

4.1 产品定位不充分,盲目过度开发

乡村休闲旅游是人们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通过自身向往的自由的方式进行娱乐、休闲、消遣、健身、修养以达到放松身心、发展个性、丰富精神的一种氛围轻松、费用合适、重游率高、形式简单的新型旅游方式[6]。平顶山市虽然具有丰富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但大多都是由当地村民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乡镇部门和经营者缺乏强有力的专业指导,开发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7]。同时,在开发过程中忽略了自身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对产品的定位不足。目前,平顶山市的乡村旅游产品类型比较单一,缺乏系列产品,大部分旅游产品还在传统的观光层面,规模小,档次偏低,且大多为个体化经营[8]。目前存在的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也仅仅停留在采摘新鲜农产品、品尝乡村特色菜等传统体验活动上,吸引力不足[9]。另外,针对部分景观的开发存在雷同现象,过分重视产品的现代化,缺乏特色鲜明的个性化乡村旅游产品,品牌意识薄弱,同质化现象严重[10]。

4.2 资金投入不足,营销宣传不到位

平顶山市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尽管前期投入较多,但对于旅游经营者而言,短期收益较低,乡村休闲旅游消费市场有限,开发资金不足制约了平顶山乡村休闲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目前平顶山市乡村休闲旅游业缺乏针对性的营销宣传,其市场定位不准确,消费群体不具体,宣传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系统的规划,不能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知名度较低,从而不能凸显本地特色和优势,难以吸引消费者的二次消费。另外,其宣传手段过分依赖电视和报纸,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注重传统营销手段与现代营销手段的有机结合,加大景区促销活动力度,打响品牌知名度。

4.3 旅游人才匮乏,服务水平低下

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年轻人大多前往城市发展,留在农村的大多都是老人,而从事乡村旅游开发的大多都是当地的农户,旅游专业的人才更是寥寥无几。同时,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从事旅游业的人员未经过专业的培训,经营和管理较为困难。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需要创新思维,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创新思维,但是平顶山市的年轻劳动力外流,从而导致平顶山市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缺乏生机与创新。因此,这就要求服务人员具有较高的服务意识,不仅能解决游客的基本问题,还需具有创新思维,全方位解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投身到乡村旅游经营建设中,提高服务水平。

4.4 基础设施不完善,设施监管滞后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与游客的基本需求息息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制约乡村旅游发展[11],基础设施的质量直接影像人们的满意度和重游意愿。平顶山市乡村休闲旅游业基础设施和专业设施建设滞后,旅游经营者一味追求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重利益轻投入,忽视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环境问题突出,具体表现为:一些“农家乐”的卫生状况不尽人意,餐馆设备简陋,缺乏有效的消毒设施,排污系统不能保证长期运作,出现瘫痪现象。部分乡村公厕卫生条件差,清理不及时,导致垃圾堆积,整体卫生环境亟待改进[6]。另外,平顶山市的乡村旅游资源有一部分位于山区,交通条件差限制了游客的数量,景点可达性低,无法满足游客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基本需求。政府主导作用也不明显,缺乏针对性的监管制度和监管机制,政府主导的统一开发项目少之又少。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导致乡村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无法可依,损坏乡村旅游环境,久而久之,阻碍了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5 平顶山市乡村休闲与旅游业发展对策

5.1 科学规划开发,有效整合资源

依托平顶山市各县旅游资源、周边各个城市著名景区、交通网构建大旅游圈,整合乡村休闲旅游各项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并制定相应的政策。立足平顶山市的本土特色,设计平顶山市乡村旅游系列产品,发挥不同地域的特色优势,促进各地区乡村休闲旅游均衡发展。平顶山市四棵树乡代坪村、尧山镇四道河村、西竹村、平沟村等农家乐群与周围十几个景观构建成景观网络,可以带动周边尧山风景名胜区、鲁山大佛、画眉谷景区、昭平湖风景名胜区等多个景点的发展[11]。目前,平顶山市的整体规划布局,即以尧山、佛泉寺为龙头,以郑石高速为轴线,以人文和生态为两翼,以旅游服务、历史人文、休闲度假、生态体验四核为骨架,一轴带动两翼,四个核支撑四大板块,加强平顶山乡村休闲旅游业的整体水平,实现这一布局,要在以政府主导为核心,大众的支持下执行,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乡村休闲旅游的魅力。

5.2 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项目

平顶山市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要深挖文化资源,突出重点,与时俱进地开发资源。充分发挥“山—汤—河—城—寺”组合资源优势,运用产业融合的方式,赋予乡村休闲旅游资源丰富的内涵,增强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比如,利用鲁山生态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功能,依托温泉资源,发展文化体验游和节事体验游,通过举办平顶山市鲁山水上狂欢节、漂流节等节事活动,提升乡村休闲旅游的市场知名度,结合自身特点发展休闲度假产品,培育休闲度假业态;与时代相结合,针对当前老龄化严重现象,建立一批康养旅游基地;利用汝窑文化、曲艺文化、三苏文化、魔术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功能区,加强游客对当地文化的观赏体验,建立主题文化村落,发挥文化底蕴的力量,对促进平顶山市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平顶山市及周边县市应明确自身定位,因地制宜开发体验性强的项目,还原乡土气息,让游客真正感受到乡村休闲旅游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感。

5.3 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服务质量

一方面,政府及当地高校要重视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定一系列人才培养政策并有计划地实施,对于从事乡村休闲旅游业地人才进行投资,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加入到乡村休闲旅游行业。旅游企业与平顶山学院、河南城建学院等当地高校进行定向合作,支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发展,培养旅游行业专业人才,成立专门的旅游研究学院[13],开展乡村旅游主题讲座,聘请国内外专家来平顶山市授课。另一方面,从事乡村休闲旅游的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决定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要加强职工培训和业务指导,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农民的支持,可以使农民参与到景区经营中,分配个人股权,将农民的利益与服务质量捆绑,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5.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统一监管机制

乡村旅游的核心是让游客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魅力,所以要加强对乡土文化的展现,最大限度的保持乡村特色。与此同时,要保证游客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规范乡村食宿、交通等评定标准,定期开展服务质量等级评定,明确相关从业者的职责和义务,激励乡村经营者之间的良性竞争。要求乡村休闲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不断完善交通、水电、停车场、公厕、网络通讯等硬件设施建设,同时加强景区的智慧化建设,运用科学技术将景区的自然属性有效展现给游客,并对破坏的景区进行修复,做到让游客放心、安心、开心。当地政府要加强与企业家、投资商的合作,吸纳建设平顶山市乡村休闲旅游的资金支持[14]。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共建共享、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各级地方政府实行统一的监管机制[15],制定有效的管理条例,使乡村旅游经营者及旅游者有法可依,规范行为,以保证乡村休闲旅游业绿色健康发展。

6 结论与讨论

平顶山市乡村休闲旅游资源丰富,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要想进一步发展平顶山市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就必须采取科学规划总体布局的措施,在明确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精准定位,打响自身品牌。同时,在管理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原则,积极筹措各项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平顶山市乡村休闲旅游行业的服务水平,把平顶山市打造成海内外知名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本文在借鉴前任关于乡村休闲旅游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整理,得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必要性,并分析平顶山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结合平顶山市现阶段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状况,深入剖析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推动平顶山市乡村休闲旅游的绿色健康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平顶山市旅游业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平顶山市召开2021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
平顶山市柔力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旅游
河南省发展经济利用外资分析
抓机遇迎挑战积极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