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价值及路径探究

2022-07-02王煜

民族文汇 2022年38期
关键词:实践价值中小学教育实践路径

王煜

摘 要:新时代,党和国家重视对青少年的劳动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创新的不断涌现,诸多现实难题也相继涌现出来,需要继续保持前瞻意识,坚持强调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重视劳动教育的实践创新以及师生协作、家校协作,从而有效探寻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劳动教育;中小学教育;实践价值;实践路径

劳动是教育的起源。在我国,国民教育过程中始终遵循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但是,不难发现,在劳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难免产生许多现实难题与矛盾。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我国中小学开设的教育课程中,迫切的需要增开劳动相关课程,并与德智体美有机结合,从而能够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一、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我国一直非常注重劳动教育,但在当下,重新强调劳动教育,便是为其赋予新的使命。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面临着国际政治、科技、军事等各方面的新机遇与挑战。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发文就劳动教育做出明确指示。

(一)劳动教育满足中小学生的现实需求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根据中小学生的自身特点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小学以及中高年级要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初中要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我国中小学生接受全日制的教育,那么,绝大多数的学习必然是在学校内完成的,很少有机会能够参加社会劳动活动,而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和活动的开展需要学校顺应时代要求,这便是一个很好的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学生可以在劳动实践过程中获得劳动知识、锻炼认识能力、提高劳动技能,从而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的劳动观念,为中小学生未来走入社会参与劳动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劳动教育满足社会发展对中小学生的要求

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即劳动教育的实施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能够起到重要作用,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中小学生教育的要求。这恰恰与我国新时代所要求的培养创新型、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相辅相成。同时,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加强劳动教育能够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目标。能够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现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成果。

二、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劳动理论与实践权衡不清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当前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的两大突出问题:“有劳动无教育”和“有教育无劳动”。即劳动理论与劳动实践二者相互割裂,权衡不清。

对于“有劳动无教育”就是学校作为行为主体,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但学生只是参与劳动,并不能真正理解劳动教育的深层次理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即使已经亲身参与了一系列实践活动,也无法真正认识劳动的意义,不能很好地树立起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理论的缺乏再加上劳动实践本身具有的娱乐性质,反而损害了劳动教育的严肃性。对于“有教育无劳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往往空有劳动教育的相关理论课程,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与理论相辅相成的实际劳动来与理论结合起来。这也会导致学校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劳动实践活动的重视,或者单纯将劳动教育作为理论课程对待,曲解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意义,使学生对劳动教育产生误解,丧失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进而影响教育成效。

(二)家庭与社会的职责漠视

当前我国的劳动教育现状是:学校承担主要的劳动教育职责,而家庭、社会的职责不明确。重视并开展劳动教育的相关活动的主体是学校,但对于学生家庭和社会这两方主体来说,二者对劳动教育的职责、内容、形式等方面实际上都不明确,在真正落实到实际生活中时,也很难明确家庭和社会对劳动教育实施过程的参与度如何。同时,当前仍然有太多家庭,太多家长“唯分数论”,认为劳动教育其实是在浪费时间,是不必要的。但其实,劳动教育是一个关乎国家综合国力和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仅仅依靠学校来发挥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可以采取以学校为主、家庭和社会为辅的体系对其形成合力,以保障其功能能够最大化發挥作用。

在劳动教育的主体:家庭、学校、社会无法形成合力的情况下,学生——作为劳动教育的客体,极有可能在各个主体劳动教育工程的无序化和分散化过程中,不愿自觉积极接受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甚至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这实际上是非常不利于劳动教育实践与理论的有效发挥。因此,这里体现出来的问题也亟待重视和解决。

(三)劳动实践活动的方式异化

在缺乏对劳动理论与劳动实践关系的正确认识、教育主体职责不明的大环境下,中小学师生自然容易形成对劳动实践的认识偏差。

从课程内容来看,某些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过于单一,形式没有丝毫的创新,甚至没有形成合理完善的课程内容体系。在现实社会中,劳动教育课程常常被作为传递劳动技巧知识的渠道,学生们“闭门造车”,局限于学习书本上的劳动技巧。即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课程只是重视劳动知识与技术素养的掌握而忽略了劳动价值观的形成。从教学方式来看,某些学校只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在教室里完成一些动手操作环节,就当做是完成了“劳动”,虽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生的人身安全,但本质上与劳动教育相差甚远,完全是与设置劳动教育课程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三、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以及学生全面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劳动教育作为培养新时代新人的重要渠道,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对于当前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中遭遇的现实困境,我们有必要去正视,并对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真正发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目标。

(一)完善劳动教育专业学科与师资力量建设

马克思指出:“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需要充分认识劳动实践对于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求我们在继承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勤劳勇敢,培养高素质的劳动人才。

因此,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要搭建更完备、更具科学性的结构体系,注重实践创新,丰富和完善教育劳动理论,保证课程开展有明确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撑,充分反映新型工人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态度和理念,整个社会对劳动、及时吸纳一些新的工作形式,反映时代特征,在教育系统中劳动,确保学生接受教育相关的社会适应实际需要和工作情况,以避免陈旧的教育内容的缺点。在转变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加强劳动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做好学科与课程及其配套的师资力量的资源保障。

(二)各方教育主体协同并进

首先是家庭。家庭教育是要先于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早期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家庭教育可谓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因此,要改变父母对于劳动教育的认知误区,明确家庭的教育职责,要注重在家庭劳动中培养学生的个人技能。若是父母都对劳动教育嗤之以鼻,谈何对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其次是学校。依然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方式,结合隐性教育向学生传达劳动教育的理念,充分培养学生的个人劳动意识。此外,要注重劳动理论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没有理论指导,或者缺乏实践配合,都无法达到使学生领会劳动教育的真正意义的目的。这就要求学校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找准劳动教育学科建设的正确的切入点,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课程,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氛围中领悟劳动教育的内涵。最后是社会。良好的社会风气是一切劳动教育发展的基础。劳动教育离不开社会提供充足的资源作为基础和保障,例如,政府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基地的配套建设,为学校和家庭的劳动教育提高更加多样化的场所等。

综上,劳动教育是真正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小学要重视劳动教育,与家庭、社会联动,协同并进,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这也充分坚持了社会主义教育方向,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1-07-28.

[2]陈优优.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功能及实践路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1.

[3]吕备,姚瑶.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价值及推进路径[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38(03):99-102.

[4]檀傳宝.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劳动价值观[J].人民教育,2017,9.

[5]张霞,安丽娟.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其超越路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14(02):78-85.

[6]袁超.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智库时代,2019,26.

猜你喜欢

实践价值中小学教育实践路径
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发展心理学在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概念—属性分离加工及其实践价值研究
关于参与式培训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价值研究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融合的实践价值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