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及其途径选择

2022-07-02杜南岚

科学与财富 2022年9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创新创业教育

摘  要:实现高职院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促进就业具有深远意义。文章从“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入手,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分析了融合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模式的途径选择。

关键词:专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融合发展;途径选择

当前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5 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培育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个性鲜明,兴趣爱好多样化,热衷追求新鲜事物,更重视过程的参与和体验。因此在这一人才需求发展形式下高职院校如何把握住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将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培养面向企业真实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时代使命,也是高职院校商科类专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是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迫切需求。虽然新冠疫情对社会运转产生极大的冲击,但我们也看到疫情改变不了中国经济通过转型升级、结构调整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国内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较快,新产业带动力较强。在疫情对社会就业创业环境产生冲击的背景下,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专业人员是当下人才之需。而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新思维的专业人才的有效路径。

另一方面是专业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中国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暂未形成独立的学科领域,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研究方面与其他学科存在较强的融合性。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二者有机结合,促使学生以创新发展的创造性思维进行知识转换、运用,从而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缓解就业压力。

二、“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联动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在“高水平高职学校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以高职院校商科类专业为例,市场和社会对商科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竞相涌现。高职院校和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途经,但各方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率不高。在多元培养的过程中,人才定位难以根据多方利益确立,同时联合培养分工职责不明的现象时有出现,管理机制有待健全。部分学生对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参与度不高,缺乏参与的勇气和动力。专业课程考查方法比较单一,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扩展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2.“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融合体系不够健全

我国还没有建成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课程设计与开发倾向于简单化、碎片化的特征。专业教育属于知识教育,主要以课程和教材为中心。创新创业教育是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属于比较开放式的教育。虽然各高职院校基本都已开设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但缺乏专业针对性、年级针对性。此类课程虽能够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如何发挥专业优势、使用专业技能的教育上仍存在问题。

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市场营销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相对僵化,以往传统的以教师单方面向学生传输设计理论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缺乏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阻碍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目前商科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在课程汇报、生产实习和参观实训等微观实践教学活动上,对于创业竞赛、创业孵化和成果转化等宏观实践教学活动推动不够。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还未有机统一,甚至出现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对专业知识的补充和叠加的问题。

3.“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联动的师资队伍建设弱化

部分专业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内涵等缺乏清晰的理解,简单地以创新创业大赛来替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或依托创业教育讲座取代。目前对于专业教师的选聘制度与培养体系已经逐渐成熟,但缺少规范性的“专创”教师选聘与培养制度,这也导致创新创业教师的整体水平难以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能力难以平衡。精通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了解学生专业实践的需求不足,精通专业教育的教师多数存在企业工作经验不足、创新创业教授水平和实践能力有限的情况。

三、建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模式的途径选择

1.紧密对接产业需求,精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商科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结合专业特点,通过对市场的充分调研,紧密对接产业需求,解析培养对象知识、能力、素养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训实践等方面,能够达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创新创业教育应与学生的岗位实践紧密联系,根据个人选择进行不同层次的创业活动,并在岗位实践过程中,鼓励、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

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我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带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特别是新冠疫情之后,数字化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告别低效、盲目的传统营销模式,以消费者为中心,借助精准营销及精细化运营,来帮助企业全面认识消费者与市场,实现数字化营销链路,重构品牌影响力,在降本增效的同时促进业务提升,将是传统消费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市场营銷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契机,明确人才培养定位,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2.渗透创新创业理念,重构课程体系

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的设计上应该将课程的整体结构、教学方法重塑,形成教学共同体。创业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事业心与开拓技能的培养,是一个人开创性形成的教育。要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将专业教育嵌入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学年划分层级培养,打造多维度、螺旋式人才培养机制。围绕专业课程设置,开发创新创业交叉课程、延伸课程、通识选修课程,不断促进专业交叉与课程复合。编撰具备专业特色的“专创”教材,融合思政教育元素、专业实践元素与创新创业元素,把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融合企业发展的重要案例素材,并完善配套资源的建设。

3.建立健全“双创”教师选聘制度,提升教师知识与实践技能

结合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实际,建立健全具备专业特色的“双创”教师选聘制度。加大企业实践经验或管理技能的选聘权重,着眼于选聘具备丰富商务实战经验的复合型高端人才。邀请企业以及其他院校的专家对本专业教师展开培训并制定年度“双创”教育培训学习计划,通过专业知识与“双创”实践应用的集中学习,提升教师的“专创”结合教育能力。鼓励教师成立创业工作室,提升教师服务社会能力,从而带动学生投入创业实践,对创业导师进行教师分类考核和有效激励。鼓励和支持教师多形式、多途径开展课程教育与实践教育,通过校企合作单位,定期、不定期到企业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4.加强政校行企合作,实施跨学科协同培养

學校要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多方位合作,以“产学结合、协同培养”为特点, 建立专业、校内、校际、校企合作机制,增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相关专业、行业中知名企业的合作。学校通过跨学科创新创业社团组织,积极开展跨专业、跨学科教育,完善创新学分认定标准,从创新创业积分、创业奖学金等方面制定长效机制,将参与市场调研、志愿服务、创业大赛等社会实践和比赛纳入创新学分认定范围,促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创新创业实践中去,不断激发学生创新潜质与创业潜能。充分发挥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实践教学基地、协同创新中心、众创空间、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各类教学实践平台的作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鼓励学生参与教师或企业的真实科技服务项目,形成全员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

总之,高职院校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以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为抓手,强化顶层设计;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资源建设、师资力量提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发力,不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 成启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与专业融合思路及方法研究[J].商讯,2021,(30):163-164.

作者简介:

杜南岚(1982- ),女,湖北宜昌人,管理学硕士,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

基金项目:

宜昌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宜昌市‘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sk19kt108)阶段性成果。2020年度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项目“基于个性化发展的高职院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marketB005)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创新创业教育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