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大思政”体系中协同育人创新模式探索

2022-07-02刘杰邢媛佀妲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大思政协同育人创新模式

刘杰 邢媛 佀妲

摘  要:“音乐党课”是以红色音乐为主题表现内容,借用“党课”概念形成的一种基于爱党爱国的文化现象。通过对高校师生开展调研,为“音乐党课”的价值解读和实施路径提供了真实可信的数据分析与支撑;据此从创新党建形式、融通育人功能、协同美育德育等方面,探索“音乐党课”在“大思政”体系中创新育人模式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思政;音乐党课;协同育人;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2)03-072-05

一、 “音乐党课”在高校“大思政”体系中的概念解读

“音乐党课”是基于传统“党课”的概念理解并融入“音乐”这一“手段”提出的跨界性的概念。“狭义”概念上的“音乐党课”主要是指以音乐形式进行的党课教育。“广义”的“音乐党课”是指以红色音乐为主题表现内容,借用“党课”概念形成的一种基于爱党爱国的文化现象,“音乐”是手段,涵盖了包括红歌在内的各类音乐形式,“党课”代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广义概念的“音乐党课”在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达到一个高潮,并且“该概念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被广泛应用。[1]

当前“音乐党课”已逐渐成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体系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其價值体系和实践方式体现了“大思政”体系的“专业化运行,协同化育人”的时代需求。陶行知先生曾说“知的教育必须同时引起学生的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志力方能达到目标,道德情感的体验与道德行为的实践是人的个性特定品质生成的重要机制”。[2]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是唤起学生兴趣和意志力的有效形式,“音乐党课”则可成为学生道德情感体验和道德行为实践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基于师生视角“音乐党课”建设与发展的调研分析

学生和教师对“音乐党课”的态度和参与度,直接关系到“音乐党课”在“大思政”体系中协同育人的质量和效益。据此,笔者面向学生和教师开展了“音乐党课”的认同度和发展路径调研。调研共分为三个维度27个题项,分别是:“对‘音乐党课’的理解”“对‘音乐党课’在高校“大思政”体系中重要性的判断”和“对‘音乐党课’实践发展方式的判断”。调研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通过问卷星面向各类高校师生发放,共回收6 848份,经逻辑校正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4 210份,分别为学生调研结果4 080份、教师调研结果130份。调研结果用SPSS检验,效度值为0.982,三个维度的信度值分别为:0.885、0.982、0.988,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调研情况如下:

(一)对“音乐党课”理解的调研分析

1. 师生整体对“音乐党课”概念的理解

本维度共设置8个题项,将问卷得分取均值统计显示,师生对音乐党课的理解并列排在第一位的是:“音乐党课”是基于爱党爱国主题的一种文化现象;“音乐党课”是一种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美育(或者思政教育)形式;“音乐党课”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形式。得分最低是“‘音乐党课’就是给党员专门上的音乐课”,以及“‘音乐党课’随着建党百年庆祝活动的结束而逐渐淡化”。

2.不同类型调研对象对“音乐党课”概念的理解

不同身份和层次的调研对象对“音乐党课”概念的理解最认同和最不认同的区分度是不同的,教师的区分度是66%,本科生的区分度是40%,高职生的区分度是26%,可见,对“音乐党课”的理解和判断会随年龄和知识层次的提升而更加明确。女性对题项判断的区分度明显高于男性,其中女教师最高,显示为75%,男学生最低,显示为26%;可见女性对“音乐党课”的理解感性程度更高。调研显示,师范类和艺术类高校的学生对“音乐党课”的理解区分度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学校学生,分别达到63%和54%,而最低的综合类和其他类高校学生仅为26%和22%,表明了师范类院校和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对“音乐党课”的理解更为深入明确。

(二)对“音乐党课”在高校大思政体系中重要性的调研分析

1. “音乐党课”在高校大思政体系中的重要性判断

本维度共设置8个题项,将问卷得分取均值统计显示,师生普遍认为“音乐党课”在大思政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师的整体认可度为4.18,学生的整体认可度为3.98,师生总体认为重要性排在前三位的是以“音乐党课”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音乐党课”纳入党员教育活动、校领导参与“音乐党课”相关活动。单就教师的评价来看,“‘音乐党课’融入思政课程”排在前列,这体现了教师对“大思政”体系中“课程育人”重要性的充分认识。

2.不同类型调研对象的重要性判断

对“音乐党课”整体重要性的评价按得分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本科教师4.28分,高职教师4.10分,本科生4.02分,高职生3.98分,独立学院学生3.84分再次说明知识层次和年龄影响对“音乐党课”的判断和评价,而独立学院学生对重要性的判断得分最低,也从侧面说明这类学校对美育或思政育人整体环境建设可能存在欠缺,导致学生对“音乐党课”认知度降低。

从性别来看,女教师对“音乐党课”重要性的认可度最高,达到4.32分,男学生的认可度最低为3.93分,这也再次说明女性对“音乐党课”的认知普遍高于男性;从学校类型来看,给予重要性得分最高的是艺术类院校的师生,其次为师范类院校师生。 从教师年龄上看,30~39岁阶段的教师给予重要性得分最高,达4.33分,这个年龄段教师正是学校实施“音乐党课”的主体力量。

(三)对“音乐党课”实践发展方式的调研分析

1. 师生整体对“音乐党课”实践发展方式的判断

本维度共设置11个题项,从调研结果来看,师生普遍对“音乐党课”的实践发展方式持肯定和乐观态度,教师的整体认可度为4.18,学生的整体认可度为3.98。总体上对“音乐党课”未来发展重点排在第一位的是用“音乐党课”创新党员教育形式,第二位是用“音乐党课”深化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并列排在第三位的是“音乐党课”应成为“大思政课”体系的重要内容和“音乐党课”应成为高校“文化育人”的载体。

2.不同类型调研对象对‘音乐党课’实践发展方式的判断

从不同层次学校和人员类别来看,高职院校教师对未来的期待最为乐观,且他们将“音乐党课”应成为高校“实践育人”的途径列为最认可的三个方向之一。从性别来看,仍然是女性较男性更为乐观,分值最高的是女教师4.21,可见在“音乐党课”实施过程中,女性将是重要的支撑力量,而学校应将提高男性的认同度和参与度作为工作重点;从所属学校类型来看,仍然是艺术类院校师生对“音乐党课”未来的发展给予的分值最高,师范类院校学生紧随其后;从教师年龄来看,对“音乐党课”的发展最为乐观的是40~49岁的教师,达到4.27,其次是50岁以上的教师,这些年龄段的教师对教育规律已有深刻的认识,他们对“音乐党课”在“大思政”体系建设中的发展充满了理性的乐观。

三、“音乐党课”在“大思政”体系建设中的实施路径

调研结果显示,师生已普遍认为“音乐党课”是基于爱党爱国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美育或思政形式,是完成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形式。高校加强“音乐党课”的系统规划和内涵建设,将有效促进“音乐党课”创新模式、提升质量,在高校“大思政”体系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育人实效。“音乐党课”建设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党建形式,筑牢“大思政”体系思想阵地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只有全面激活高校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确保党建和办学治校沿着正确轨道前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体系才能行稳致远。孔子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不仅具有审美怡情的效用,音乐的功能性和对社会集体的影响力也早就为人所关注。

“音乐党课”在”大思政“体系实践发展方式的调研结果显示,师生将“用‘音乐党课’创新党员教育形式”排在第一位。高校党建实践中,“音乐党课”已成为激活党组织生机与活力的有效方式,如2021年5月,教育部启动以“唱响百年辉煌,凝聚奋进力量”为主题的“音乐党史”系列活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与天津音乐学院共同举办“从嘉兴南湖到海河之滨”主题音乐党课,曲目年代背景从中共一大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嘉兴南湖到海河之滨,跨越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在“主题音乐党课”的现场演出时采用“党史故事短视频+主题音乐”形式,将党史学习与音乐曲目有机融合,特别是学校党委常委结合音乐曲目讲授党史故事,使师生耳目一新,达到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性、浸润性、有效性效果。可以说“音乐党课”不仅是党史学习的一种形式,更是音乐对社会的政治伦理秩序进行规范和梳理,对社会产生积极稳定作用的现象级体现。[3]

高质量党建是引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音乐党课”作为高校中方兴未艾的文化和教育活动,创新了党建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党建质量。学校党委应将“音乐党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活动形式,领导亲自参与、身体力行,并邀请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音乐素养的专家学者,从音乐艺术切入,设计情境化、沉浸化、趣味化的新型党课,在党/团日活动的过程中加强人文关怀,达到更好的团结和激励效果,从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着手,有效利用“音乐党课”的主题形式,增强党建活动的目标有效性和内容丰富性。

(二)融通育人功能,完善“大思政”体系运行机制

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教党〔2017〕62 号)指出,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体系,就要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即构建“十大育人体系”。调研显示,“音乐党课”在“十大育人體系”中以课程、实践、资源等不同育人功能发挥着重要的融通作用。其中,以“课程”形态发展的是:“用‘音乐党课’深化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和“‘音乐党课’应成为一门特色美育课程”;以“实践”形态发展的是:“音乐党课”应成为高校“实践育人”的途径、“心理育人”的手段、“组织育人”的纽带、“服务育人”的特色、“管理育人”的平台;以“资源”形态发展的是:“音乐党课”应成为高校“文化育人”的载体、“网络育人”的资源。用“音乐党课”融通十大育人体系,可使“大思政”体系的运行更加协同有效。

“音乐党课”的建设路径主要包括完善课程体系、创新实践路径方式、积累育人资源等,具体包括:(1)提高“音乐党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重,将“音乐党课”的建设纳入总体规划之中。确立长远目标和近期计划,对课程育人内容进行整合和重构,使“音乐党课”有机融入各类课程。(2)优化音乐类美育课程设置,可以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种课程体系,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统一的原则,其中公共选修课的内容应当以音乐基础知识、欣赏课和理论课为主,专业选修课则以技艺课为主。(3)加强与实践教学课程相结合,坚持以一课堂教学为主,二课堂有效辅助,通过社团活动、科技文化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文艺展演等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展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教育、革命精神等元素融入其中,创设音乐党课情境,以情景模拟、过程体验、活动实践等形式代替传统思政理论灌输的教育方法。 (4)丰富音乐资源,实现价值目标的资源保障,要注重发掘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所创作的音乐资源,在选用音乐资源时,还要注重把学生的实际与教学的需求联系起来。

(三)协同美育德育,促进“大思政”体系提质增效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美育既承担了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丰富大学生活的功能,也是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4]音乐的价值目标在于“美”,“党课”的价值目标在于“善”,“音乐党课”融合了“美”与“善”的价值目标,“善”的内容丰富了“美”的对象和范围,“美”的意境则对“善”的提升做到了升华。“音乐党课”的广义解读和应用正是在“大思政”体系中对“美”和“善”的有机统一和价值再造,也是德育与美育“协同化育人”在“大思政”理念中的良好体现。协同推进美育德育,促进“大思政”体系提质增效,需要高校在师资建设、资金保障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提供发展支持:(1)师资建设:高校要制定详细的师资培养方案,提供完善的进修机制,配齐配强美育师资,将美育和德育教师队伍结对共建,提升专业教师的美育素养,提升师资队伍美育和德育融合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既能传道授业解惑,又能以美化人,以德育人(2)资金保障:做好美育工作需要一定的资源和条件保障,高校应加强对“音乐党课”建设的资金支持,划拨专项经费,作为教师审美能力、审美思维培训和作为思政教育内容、形式、方法上创新的专项资金。(3)评价机制:教育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具有导向和调节功能,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会促进教育良性循环,科学实施“音乐党课”在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的实际效果评价,可及时对育人内容和形式进行有效调整。(4)宣传推广:“音乐党课”是用音乐向党致敬,引领听众触摸信仰力量、感受真理光芒、汲取前行动力,必须多渠道加强宣传引导;要善用新媒体、新平台,以当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让“音乐党课”在新时代的高校生根发芽、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力。

參考文献:

[1][3]刘杰,陈文革.“音乐党课”文化现象及其理论意蕴:基于音乐伦理维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115-120.

[2]李宇鹏.“育人”“育才”如何统一:全体总动员[N].光明日报(2020-10-10)11.

[4]何宇瑶,王莉.“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融合型美育新范式探究——以华东理工大学联合上海音乐学院联手打造“音乐党课”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12).

Exploration on the Innovation Mode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nUniversities'"Broa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 in the New Era-A Case Study of Music Party Lecture

Liu Jiea, Xing Yuanb, Si Dab

(a.Youth League Committeea; b.School of Marxismb,Tianjin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Tianjin 300350, China)

Abstract: The "Music Party Lecture" is a cultural phenomenon based on the loyalty to the Party and patriotism, which takes the form of Party lecture with the theme of patriotic music. The investig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vides a true and credible data analysis and support for the value 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Music Party Lecture". The paper explores the path and method of innovative educational mode of "Music Party Lecture" in the broa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innovating the form of Party construction, integrating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and collaborating with the aesthetic and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  Broa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usic Party Lectur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nnovation Mode

猜你喜欢

大思政协同育人创新模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