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融入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2022-07-02陆鹏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劳动教育职业院校

陆鹏

摘  要:基于系统科学哲学理论进行理据分析,以先行理念、关键步骤、有效保障、最终目标为主线,从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内涵建设的贯通和衔接、劳动教育在课程思政一体化内涵建设中的定位,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合力、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内涵建设的育人目标和规律等四方面进行理论建构,探索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理论范式与实践模型,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劳动教育;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2)03-068-05

劳动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新热点。劳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劳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全部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劳动不但创造了人的物质生活,也丰富着人的精神生活,使自身得以成长。如何把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建好课程思政,发挥其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作用?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专任教师。在理论上,他们受自身政治理论基础薄弱的局限,缺乏学理性探究,找不到课程思政的理论支撑;在实践上,专业课思政元素的挖掘方法单一,挖掘度浅,各类课程思政同质化趋势明显,没有与各自的课程专业特色结合,教育效果大打则扣。

一、研究现状

职业教育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类型,是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劳动教育之于职业教育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知网搜索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理论文章从2010年的379篇上升到2021年的4 370篇。主要研究内容分为宏、中和微观教学研究、制度建设研究、劳动教育对象规律研究以及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例如,盛杰提出学校以及相关教师必须要及时发现该教育在进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教学[1];佟晓丽、任金玉从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建立劳动教育考核制度、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劳动教育入课程的可能性[2];毛小平认为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差异主要表现为家庭劳动教育产生的差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迫切需要加强一体化建设,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提高实效性 [3];王丽聚焦职业素养培育方案设计、职业素养提升课程规划、“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以及劳动实践平台搭建四个层面分析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内在机理[4];潘建华、黄玉认为当今中国劳动教育发展存在“身心分离”“劳动教育价值异化”“劳动教育与实践分离”等问题,应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5]。

目前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主要有共建基地、课程建设、校内教学协同机制建设,从沟通机制、培养机制、协同机制等方面着手,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落实落细落地。各校根据各自特點共建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在课程建设上主要是理论层面劳动教育融合思政课,实践层面与专业课的实践环节、毕业设计等相结合,开展多形式的实践活动。有的学校加强劳动元素与校园文化的结合,增加氛围营造,形成家、校、社会联动建立劳动教育的协同机制,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也采取了校内外互动机制,邀请校外专家、劳模进校,彰显榜样的力量,把劳动教育的成果计入学生的操行评定,专业课评价中提升劳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以往的研究大多基于认识论层面,在思政教育理论框架内阐述推进劳动教育的具体措施,但对劳动教育如何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的本体论层面以及合理性、必要性问题讨论不多、研究不透。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其与课程思政实践模型的应用推广和实效性不够,特别是在课程思政建设层面仍然是个空白。劳动教育的实践表明,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的结合实践理论与路径建设需要深化。

二、基于系统科学哲学推进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内涵建设的理据

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内涵式发展同时又是自组织过程,其本质是课程内容与劳动教育一体化。早在党的十八大就已经提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这是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其必然要求受教育者与教育者、教育的目标与教育的手段、教育内环境与外环境等诸要素之间的不断进行交流,融通、碰撞、重组,通过各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产生1+1大于2的效果,确保整体大于或者等于要素之和。整体与各要素之间,各要素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又是一个互相联系、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如何更好地挖掘、调动、提升各要素的最大潜能,使教育的整体效果最大化、最优化是内涵式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是为了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主体性,调动学生与教师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融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把德智体美劳教育目标落到实处。同时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又是一个自组织过程。自组织与他组织是相对的概念,自组织强调发挥组织内要素的最大潜能,使其达到最优配置,产生最佳效果,但其形成过程是自我运动、自我演化、自我架构,组织力来自内部,不受外力支配;而他组织则强调组织力来自外部,受外界干预。而内涵式发展的外延则是以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外在价值延展为基础的螺旋式提升过程。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的一体化是一个内涵式发展、自组织过程,其特征是要求各学科教师在一体化范式指引下,在课程中要发挥各自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调动各种有利因素,在劳动情景创设、劳动元素挖掘、劳动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劳动教育目标设定、劳动评价等各方面要通过自我运动的方式完成设计,并在实际教学中将教学思路转化为实践过程,形成各学科齐抓共管局面,保证育人的效果。这就要求设计一套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的自组织指导范式。

三、以系统科学哲学深化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内涵建设的理论建构

1.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内涵建设的贯通和衔接问题

万物皆为系统,一个系统就是一个整体,劳动教育要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即成为一个整体性实施的教育,其首要任务是解决连接点问题,即融入点,从而实现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贯通和衔接,这个融入点即为教学目标。在课程思政话语体系下,每一门课程都有其思政教学目标,把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与劳动教育目标融为一体实施授课,使受教育者受到教育是总目标。这个总目标即是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育全过程。在这个总目标下,我们不能忽视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独特性,要承认不同课程的学科、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差异性这个大前提,适时恰当地融入劳动教育目标,形成无缝对接,发挥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的特色,做到教育效果的螺旋式提升。

2.劳动教育在课程思政一体化内涵建设中的定位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互为补充、互利共生的特点是系统层次性原理的内在要求。系统具有层次性,诸因素的内在差异引起系统内部的参差不齐,具体表现为构成系统的各要素在系统内的地位与作用的等级秩序性。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协同育人这个总目标上达成一致,课程思政是在具体专业授课环节体现课程闪光点,思政课程则是从大方向上进行宏观的道德培养,两类课程从微观、宏观层面遥相呼应。

劳动教育在融入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始终有劳动的层次性和专业教育的层次性两条主线贯穿其中。马克思主义从劳动过程、劳动对象、劳动产品各要素出发,把劳动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各种形态。专业教育的层次性则是根据学制安排划分为年级,每个年级又有其认知的独有特点。低年级学生偏重专业认知,中年级学生侧重加深专业认识,开拓其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高年级学生更强调专业知识的运用与提升。劳动教育要根据每学段的特点灵活運用劳动的八种形态,创设教育情境,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增加教学趣味性与贯通持久性。低年级学生可以以生产性劳动加简单劳动进行专业认知,中年级则可以生产性劳动加专业的知识学习,高年级则可以开展高层次的物质生产加强其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教育者要把握这两条主线的融合交织来创设教育情境,挖掘提炼每门专业课的思政元素,切实把劳动教育融入到课程思政中,提升教育成果。

系统是复杂的有机体,既有纵向的形态,也有横向的类型。因此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既应纵向挖掘提炼升华,更要注重与其他横向课程的联络。一个专业系统课程很多,课程思政应根据课程特点对标思政课程的四门主课即原理、形势政策、纲要、概论课,为课程思政的展开提供学理性支持。

3.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合力问题

系统开放性原理告诉我们,完全封闭的系统是不存在的。任何系统与外部环境都需要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才能维持其生命,并且只有当系统从外部获得的能量大于系统内部消耗的能量时,系统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因此对外开放是系统的生命。不同学段、不同学科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准定位,把劳动教育融入其中,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这其间就要求各系统要有适度的开放性,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要互相取长补短、融会贯通。

要打通专业教师队伍与学校学生处、各院学管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校团委等各级各类思政工作者协同合作的通道,发挥各自所长,把松散的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教育合力,让思政教育更有力量。要提倡专业教师队伍与学校学生处、各院学管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校团委等同备一堂课,把教学资源整合起来。在信息技术、教学教法上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提升教育技能,形成动态交流机制,把更贴近学生视听习惯的教育内容传达给学生。对于学生的困惑及时把握,对于学生中的共性问题要形成多层次和多角度分析,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专业教师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对于专任教师的考核除了科研成果、课堂授课情况、教学任务等几方面外,要把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核项目之一,在制度安排上建立协力育人奖励制度,明确专业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在协同育人中的重合性,把专任教师参与协同育人的实践活动及实际效果纳入到考评过程中,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政策倾斜与激励。通过建立完整、客观的评价体系,客观、全面地评价专任教师课程思政与思政工作者的工作效果。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育人激励与惩戒机制,激发专业课教师参与、主导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4.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内涵建设的育人目标和规律

系统目的性原理告诉我们,系统的目的性与整体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若干要素的集合,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没有目的就没有要素的集合。因此,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必须确定系统应该达到的目的,以明确系统可能达到什么样的最终状态,以便依据这个最终状态来研究系统的现状,实行反馈调节,使系统的发展顺利导向目的。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形成“三全育人”的合力。“三全育人”的主要内容是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个方面互为补充。全程育人强调的是思政教育要贯通学生成长的各个时期,要做到无缝衔接;全员育人强调的是所有教职员工都要立足本岗,因地制宜地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要守好各自的责任田;全方位育人强调思政教育要覆盖学生所处的任何空间,包括校内校外、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更包括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有效对接,各类教职人员要接力奋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目标之二是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培训,尤其是教师政治素养的培训,要做好新进教师上岗培训、教师专项培训,系主任、专业带头人专项培训等,做到学在先、悟在先、讲在先,切实增强教师的政治本领、政治素养,提升他们课程思政教学的本领,更要通过制度激励,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线上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在确保一定量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建立学校课程思政工作平台,整合思政教师、专任教师、各级各类专兼职学管队伍,建立校外课程思政教育基地,把专业领域内的先进模范人物请来担任特别讲师,共同参与组建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持、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教师之间、教师与企业间的良性互动,以同向同行、协力育人来保障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使教学效果最大化。目标之三是加强学管队伍建设,把真正热爱学管工作、政治过硬、业务本领强、专业覆盖面广的教师补充到学管队伍中。要对学管队伍加强培训、压实任务、强化责任,畅通其上升通道;要加强专业教师与学管队伍的沟通机制,建立德智体美劳考核学生机制,加强专业教师在学生评奖评优评先工作中的话语权,加大学生在评奖评优评先工作中学业情况的考核比重,以此来鼓励、促进专业教师参与到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

四、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建设模型

拟从系统相似和差异对立统一中建构劳动教育与課程思政推广效应的实践模型。

根据图1模型,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先行理念、关键步骤、有效保障、最终目标为研究主线,探索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理论范式与实践模型,总结出融会贯通、定位清晰的课程评价体系。按照研究主线、育人效果检验,四项内容之间既可单独成题、又互为补充。实践模型又以挖掘提炼、融入为主线,具体化为故事带入,以劳动为载体,强调参与性、师生同受益的课程思政制作新模式。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要求在理念先行、建设步骤、工作保障和建设目标上形成内在的一致性,在课程内容上凸显合理性、一体性。具体而言,理念上全面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专业课程在理论与实践上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为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工作系统中,初步形成以跨专业教师联合备课机制为引领,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建劳动教育与专业课融合课堂为载体,共建跨学科科研团队以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为支撑的一体化育人体系,推进各类专业课程思政入教材,梳理有针对性的教法与学法。关键步骤上协同各专业与思政四门主干课程内容对接,明确每门专业课程在一体化建设系统中的作用,通过专业课教师岗前培训和研修等,成立学校内劳动教育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推进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协同培训与研究协商机制,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方位的思想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联盟。目标上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导向,以专业课程思政内容建设为抓手,提高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关联度,提升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盛杰.中职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实践策略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2(4):7-9.

[2]佟晓丽,任金玉.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1):93-96.

[3]毛小平. 累积与分化: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差异的再思考[J].兰州学刊,2022(3):17-29.

[4] 王丽. 1+x证书制度下劳动精神引领高职生职业素养提升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4):62-63+69.

[5]潘建华,黄玉. 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其路径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2(2):75-79.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ng Labor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LU Peng

(Tianjin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Tianjin 300350, China)

Abstract: The studyexplores the leading ideas, key steps, effective guarantee and final goal of integrating labor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ystematic science and philosophy.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is carried out in four aspects: the connection, the orientation, and the combined effectsin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objectives and laws that underlie labor edu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heoretical paradigm and the practice models for integrating labo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Labor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猜你喜欢

理论与实践劳动教育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