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季的仪式感教育,让德育更有温度
2022-07-01秦元柱
秦元柱
摘要: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高综合素养,既需要言传,又需要身教,更离不开仪式感教育。
关键词:高考;德育;教育
郑州市第十八中学是全国新样态实验校联盟校,高度重视仪式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建设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新样态学校。
学校秉持“真诚向善,永不言弃”的校训精神,以培养“知书达礼、创美尚艺、心强体健、执着积极”的优秀人才为育人目标。高考季,学校通过仪式感教育,引导学生求知探索,全面提高审美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一、成人礼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里程碑
十八岁是成人的重要标志,是一个人从未成年向成年转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成人,也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成人礼,便是对学生进行仪式感教育的最佳时刻。
在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女子15岁加笄礼。而在现代社会,国家规定在中学为年满18周岁的学生集中举行成人宣誓仪式,通过一定的情境的营造,引发来自个体心灵深处的自我认同,最终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要求。从古至今,成人礼虽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在内涵上是一脉相承的。
学校以“青春与责任同行,梦想与拼搏齐飞 ”为主题,精心设计了“正青春,敢担当”“懂感恩,乐成长”“立誓言,勇拼搏”“怀梦想,致远方”四个篇章,让学生了解传统成人仪式的文化内涵,真切意识到自己已经成长为能够承担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的成年人,让学生感受到仪式感教育的温暖和力量。
青春意味着担当、感恩、拼搏。学校领导及学生家长为女生冠笄,为男生加冠,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加深对成人礼的理解。给学生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读本,引导学生承担起成人所带来的责任与义务,能够如初春朝日,不负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同学们面向国旗庄严宣誓,表示将怀感恩之心,立报国之志,刻苦学习,奠定人生基石,不负青春,不负自己。
成长,既是奋进,也是见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学校为同学们举行十八岁成人仪式,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希望同学们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二、高考送考节,学生迈向成功的加油站
学校在高考前,为全体毕业生举行送考节,给即将奔赴高考的毕业生提振士气,表达学校对高三学子旗开得胜、金榜题名的美好祝愿,校长寄语全体考生:要感谢高考、重视高考、抓住高考,要树立信心、挑战极限、挑战技术。
学校领导和全体毕业生一起同唱校歌《永不言弃》,回顾三年的拼搏时光,在熟悉的旋律中感受“真诚向善,永不言弃”的校训精神。校长段亚萍送上了毕业寄语,她希望同学们在最应该奋斗的年代,选择拼搏,她鼓励全体毕业生勇敢地去迎接挑战,并代表全校师生祝福他们旗开得胜。
学校精心设计了寓意深刻的“三重门”。各班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走过三重祝福门。第一重是红色的“鱼跃龙门”,寓意着“高考胜利”;第二重门是绿色的“勇战夺魁”,寓意“诸事顺利”;第三重门是黄色的“前程似锦”,寓意“走向辉煌”。学校领导、全体高三教师以及部分家长代表,分列在三重门的两旁,和学生一起击掌鼓劲加油,为学生送上最真诚的祝福。
送考节是学校的特色德育课程,旨在让学生在这种仪式感教育中,接受思想教育,感恩母校,记着学校的精神,带着责任和担当,走出校门,笑傲考场,报效祖国。
三、毕业典礼,学生奔赴未来的助推器
高中毕业生承载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诸多期待。毕业典礼是学生明确人生方向,锻炼自立能力的仪式,也是落实学生的感恩教育、理想教育和信心教育的重要仪式。精心设计的毕业典礼,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快乐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升华,激发学生爱校、爱国,追求新的目标,成就新的自我。
举办毕业典礼,就是要借助这难得的时机,将感恩意识潜移默化于学生内心。作为高中生在校的“最后一课”,毕业典礼就应该理所当然地肩负起理想教育的责任。
伴着《时间都去哪了》的旋律,学校通过电子相册,回顾了学生高中三年的成长历程,让学生留住最美回忆,把笑容定格在最美的夏天。
學校精心为每位毕业生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专属于母校的明信片,希望同学们能够记住母校最美的样子。离别是短暂的,情谊是永恒的。学校还特意为毕业生送上一张通往锦绣前程的车票,愿学子们永远记得毕业这一天,愿同学们拥抱更好未来。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的确如此,真正的教育是唤醒,唤醒孩子内力的觉醒,唤醒孩子的责任感、远大的志向、自我觉知的能力、不断学习的求知欲、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获得幸福的能力。
仪式感教育,是对礼仪规范的尊重,对生活的尊重。仪式感可以点亮生活,为学生明确每一个人生节点的责任与义务;仪式感可以唤醒梦想,让学生播下希望的种子;仪式感可以继往开来,让学生奔赴山海,不负热爱;仪式感可以让学校“向善”文化得到弘扬,让德育变得有更温度。
参考文献:
[1]贠献臣,卢京.传承经典,让学校德育更有温度[J].教育,2020(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