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优化策略
2022-07-01周钰
周钰
摘要:處于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从而能够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之余,采取有效措施来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理念,从而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优化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已经完成当前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深入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优化策略
一、有效渗透唯物史观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满足学生切实需求的导入环节来提升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在预期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内需与动力,进而能够使得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进而紧跟教师节奏,提升历史学习效率。教师在指导课堂教学时,需充实导入环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从而能够更好地渗透唯物历史观念。以教师讲解“甲午战争”相关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展示中国爆发鸦片战争的同一时间段,太平天国运动、日本出现黑船来航以及发生幕府危机的图片与视频,并抛出以下探究性问题“结合现有资料分析日本是如何走上侵略道路的?甲午战争之后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旨在借助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驱动他们认真分析和探究问题,最终能够使得他们成功内化、迁移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探究中日爆发甲午战争原因的过程中自然渗透唯物史观,使得学生意识到由于经济基础、文化风俗等因素的不同带来的不同影响作用,这样,不仅能充实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唯物史观。
二、培育学生时空观念
教师除去开展理论知识讲解之外,还应着重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并借此机会来培育学生时空观念,即教师需采取合理措施引导学生认知到历史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能够使得学生将事物置于特定历史时空下进行分析和探究,最终帮助他们梳理时空观念。依据教师的教学经验不难发现,教师在渗透时空观念时仍存有各种限制因素,鉴于此,教师需在认真认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其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人数相近、实力相当的学习小组,鼓励他们提取教材中关键信息来绘制数轴图,其中应包含有西方侵略过程、不平等条约签订时间及内容、中国人民反抗斗争过程等等,能够使得学生在梳理知识、整理架构的过程中分析列强入侵原因、探究战争带来的影响。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够引导他们把握史事之间的时空联系,最终能够拓展他们的认知视野、充实他们的知识体系,最终提升他们的历史综合能力。
三、提升史料实证素养
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史料实证在整个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并尝试探寻合适契机来已经史料实证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瓶颈,深化认知理解,最终能够切实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围绕史料研究来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借助史料实证来研究“洋务运动”,此时,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提供洋务运动时期江南制造总局在此阶段制造的军火数量;另外,还可以讲述该时间段清朝的海上力量发展情况,与日本相比,要先进很多。之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以下问题“请同学们分析若是此时爆发中日战争,哪方更具优势?”并将整理的数据和资料一图表、文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洋务运动期间清朝的军备实力,并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得他们能够依据科学的数据和真实的资料来严谨地分析历史问题,最终能够使得他们的史料实证素养得到稳步提升。或者,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问题互证,进而能够多角度、全方面解释历史问题,以此来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四、激发学生家国情怀
教师需要提高对课堂总结和教学反思的重视程度,从而能够整合一节课的精髓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鉴于此,教师可以在完成课堂讲解之后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形成知识架构,与此同时,还能够深化文本情感,激发家国情怀,这样,不仅可以夯实学生基础知识、锻炼他们的实践技能。教师在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相关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近代艰难历程”这一主题开展活动,使得学生在回顾两场战争和两个条约的过程中增强其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其中需以小组形式朗读梁启超所写的《少年中国说》,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富有情感和节奏。之后,教师需公平、客观地打分和点评,并对朗诵中情感饱满、情绪昂扬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从而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和爱国热情,最终能够顺利完成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任务。
五、结语
总而言之,为切实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工作,教师需通过有效渗透唯物史观、培育学生时空观念、提升史料实证素养、激发学生家国情怀来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同时,还能够满足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张文华.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