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时空观念在初中历史专题复习课的应用

2022-07-01蒋振华

求知导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专题复习时空观念初中历史

摘 要:时空观念是历史教学应对学生重点培养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初中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时序能力和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时序背后的内在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打通历史的时空脉络,初步构建时空观念。文章以初中历史专题复习课为例,分析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时空观念的思维方法,自主构建历史时空框架,提升复习效率。

关键词:时空观念;初中历史;专题复习

作者简介:蒋振华(1986—),男,江苏省苏州市平江中学。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道:“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这一核心素养虽然主要面向高中学生,但在倡导初、高中历史教学有效衔接的当下,初中教师也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时序能力和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时序背后的内在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打通历史的时空脉络,初步构建时空观念。文章立足初中历史专题复习课,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时空观念的思维方法,自主构建历史时空框架,提升复习效率。

一、分析时空背景,解析历史事件的成因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道:“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然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虽然很多初中生对某一件历史事件的掌握比较到位,但如果让他们将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放到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析,学生往往难以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尤其是在初三历史专题复习的过程中,由于历史事件众多,学生在复习时往往毫无头绪,對这些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也缺乏准确的理解。因此,教师在上专题复习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先帮助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让学生准确定位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候属于哪一个历史时期,再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下去思考事件的历史成因。

例如,笔者在上专题复习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先引导学生把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段历史放入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重要转折时期去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勾勒一幅这样的时空背景:19世纪下半叶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大西洋两岸的若干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资本主义世界后起之秀的美国与德国在经济实力方面逐渐处于领先地位,开始向原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霸主地位的英国发起强有力的挑战。而英国在20世纪初拥有的海外殖民地面积依然是世界第一,受经济实力下降的影响不大,但却引起了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强烈不满。伴随着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进行殖民地扩张的过程中,几乎无法调和矛盾,在欧洲先后组建了两大针锋相对的军事集团——以德、奥、意为代表的三国同盟和以英、法、俄为代表的三国协约,至此,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以这样的时空背景作为铺垫,教师才能引导学生从复杂的历史中清晰地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成因,并站在唯物史观的视角去审视这段历史。

二、构建时空序列,探究历史发展路径

在初中历史专题复习课中,笔者发现,初中生比较缺乏历史时序的思维能力,对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和内在的逻辑关系掌握得不是很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使用时间轴、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时空要素对某一历史时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梳理,重新构建时空序列,引导学生探究历史发展的路径和内在的逻辑关联。正如梁启超所言:“有许多历史上的事情,原来是一件件的分开着,看不出什么道理;若是一件件的排比起来,意义就很大了。”

例如,笔者在上专题复习课“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时候,设计了一个时间轴(图1),让学生在上面标出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四次重要的历史事件,整理时序。

很快,学生就能在时间轴上将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主要的四个历史事件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填好,分别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学生初步掌握这一时期的时序之后就能明白,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西方侵略的斗争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机的探索史,不同阶级的人们都在努力探索一条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

随后,笔者又设计了一张大事年表(表1),以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若干重要年份为纵轴,以中国近代化探索重大历史事件涉及的相应阶级、代表人物、口号思想、主张、历史意义为横轴。这张大事年表时间跨度大,知识点覆盖面广,从多个维度纵横梳理了中国近代化探索这一时期的时空序列,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全貌,也为其后续的探究与思考奠定了基础。

教师在指导学生填完上述大事年表之后,基于对“中国近代化探索”这一事件的时空序列的重新构建,引导学生进一步对上表进行分析,总结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史路径,即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路径首先进行器物技术方面的变革,再进行制度层面的变革,最后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

相比时间轴、大事年表等主要突出历史事件的时序性,历史地图则有效包含了历史事件的地点、方位、路线等空间要素,可以将抽象的文字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因此有效利用历史地图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时空观念,构建更加立体的时空序列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笔者在上专题复习课“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时,结合历史地图来讲解,使学生对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的一系列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路线的认识有更加直观的空间感,对事件发生的条理线索也更加清楚,进而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当时的民族危机。又如,笔者在上专题复习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结合相应的历史地图进行讲解,一方面引导学生从历史时序的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爆发、扩大、转折、结束等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事件,另一方面从空间的角度引导学生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各个战场的主要事件。笔者通过历史地图,帮助学生相对全面地构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空序列,不仅使学生明白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爆发的,还能指导学生理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胜利的。E2A5C13B-FE1C-4C88-83F8-674603A40AAE

三、打通时空脉络,揭秘历史发展规律

每一时期历史事件发生和演变的过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一般只关注单个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点,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历史事件表面,缺乏深入的探究。这种碎片化、表面化的学习方法是难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宏观的历史知识体系的,导致其复习效果比较差。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上专题复习课时,需要指导学生树立时空观念,既要贯通古今,关注过去与现在的纵向关联,也要对照中外,关注中西方的横向对比。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打通时空脉络,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去揭秘历史发展的规律。

比如,笔者在上专题复习课“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时候,要求学生思考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呈现怎样的历史特征和历史规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思考这一问题,笔者将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救国之路的探索情况一起放在图表(表2)中,进行纵向对比。

学生填完表格之后,结合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成功,其他阶级的探索都以失败告终。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将这段历史放在特定的时空中分析其他阶级的探索之路失败的原因,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才是国家实现近代化的前提条件。

在复习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时序发展和空间对比的角度去寻找近代化的历史规律,笔者设计了以下图表(表3),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近代化的过程。

通过对中西方近代化进程的横向对比可以看出,西方近代化经历了从思想的变革到制度的变革,最后再到技术变革的过程,这个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顺序是相反的。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可以总结出:西方的近代化过程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困难重重。基于近代化探索特定的时空观念可以分析产生这样的差异的原因是中国在近代化探索的過程中不但受到内部的阻力,还受到了外来的阻力。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国封建压迫依然存在,且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因此,近代化的过程困难重重。

四、总结

综上,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这一历史核心素养对学生自主建构历史学科体系、发展历史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在当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大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专题复习课的契机,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时空序列和时空脉络,指导学生在时空框架下把握历史事件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分析并理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成因与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时空观念领会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与变化规律,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北京:中华书局,2016.E2A5C13B-FE1C-4C88-83F8-674603A40AAE

猜你喜欢

专题复习时空观念初中历史
化学“微专题”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百分数的应用专项复习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微课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