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活情境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2022-07-01王骏

求知导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教学设计

摘 要:人类的行为表现是与特定的生活情境联系在一起的。生物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表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教师要结合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设计,向有利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向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文章以苏科版初中生物“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课的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基于生活情境进行教学重构。

关键词: 生活情境;教学设计;教学重构

作者简介:王骏(1979—),男,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

生物是一门主要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其学科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将生物学知识生活化,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找到探究学科奥秘的钥匙。

通过对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五章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基本已经掌握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作用、消化系统的名称等基本概念,但对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还不太清楚或有一些错误的认知。比如,有的学生认为食物最终都是以粪便的形式排出;有的学生认为胃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有的学生认为消化的对象是所有的营养物质,包括水和无机盐等。如何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的知识并在生活实际中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生物教学的目标[1]。笔者以“人体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课为例,阐述如何基于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的分析与重构

本节研究的课程内容是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五章第四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是初中生物中首次涉及人体生理的消化系统新知识。对初中生而言,这部分内容较为陌生。教材首先阐明了什么叫作消化,然后探究了消化系统的组成及相关的功能,最后谈到了各个消化系统器官对营养成分的吸收[2]。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调整了教学顺序,对教学内容做了重构,先引出吸收的概念,探究吸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生成问题链:为什么要消化—消化的对象是什么—怎样消化。本节课围绕问题链展开。

二、教学目标

一是让学生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组成及其主要功能;二是让学生理解食物消化与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切入主题

教师播放讲解营养物质在人体组织中发挥作用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知道人体是从消化道中汲取营养物质的,了解营养物质被运输到身体各细胞中发挥作用的过程,以理解吸收的概念[3]。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情境,加深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角色扮演,提出疑问

根据预习内容,学生基本能知道,消化道各部分的吸收对象不同。笔者让A组学生上台扮演消化道的各个器官,模拟公交站台,让B组学生扮演六种营养成分,各种营养成分在可以被吸收的“车站”(器官)下车。活动中,B组学生中扮演蛋白质、脂肪、淀粉的学生始终没有可以下车的站台。这时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消化道无法直接吸收蛋白质、脂肪、淀粉,却可以直接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与角色表演让原本藏在人体中的消化系统变得形象生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1:为什么要消化?

依据上述活动,教师结合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首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分子大小的角度,讨论是否可以对营养物质进行消化;接着让学生对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进行分类;最后,师生经过讨论研究得出结论:人体不需要消化的是分子较小的水、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需要消化的是较大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营养物质,无法消化纤维素。

探究问题2:消化的对象是什么?

教师为学生提供关于蛋白质、多糖、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营养物质的相关课外阅读资料,结合课前预习资料中关于葡萄糖、氨基酸、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的拓展资料,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发言,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得出问题1和问题2的答案,即消化是把复杂的、较大的物质分子转化为简单的、较小的分子,消化的主要对象是多糖(淀粉)、蛋白质、脂肪等。

探究问题3:怎样消化?

通过观看课前录制的微课,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如下消化系统概念图(图1)。

根据完成的概念图,教师列举学生熟悉的生活习惯,并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如果把口腔比喻成一座碎石工厂,你觉得哪个结构是碎石机,哪个结构是搅拌棍?”学生的回答分别是牙齿和舌头。教师继续提问:“除了碎石和搅拌,我们需要添加的‘润滑液是什么?”学生的回答是唾液。教师进一步提问:“牙齿和舌头在消化中的功能和唾液的功能有什么区别?”教师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的区别。之后,教师进一步提出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身体不适发生呕吐时,为什么呕吐出的物质是粥状的食糜?”以此引導学生分析食材形态在消化行为发生前后的差别,进一步明确两种消化的区别,同时围绕“呕吐物比较酸”这一现象,引导学生分析胃液中所含的成分,尝试引出“消化酶”的概念[4]。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区分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重点分析消化液,引出“酶”的概念,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四)探究活动

教师让学生观察食物在消化道中消化吸收的过程图(图2),自主学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并思考如下问题:淀粉、蛋白质、脂肪分别在什么部位开始被消化?在什么部位被彻底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最终的消化产物是什么?食物消化的主要部位在哪里?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播放视频“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而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三大营养成分开始消化和最终消化的位置及产物示意图(图3),分析和讨论X、Y、Z所代表的对象。C288FBDB-A880-43D5-89C0-BB6F8A411C0F

教师要求学生分别指出三大营养成分开始消化和最终消化的位置及产物示意图(图3)中的数字和字母所代表的成分,并对产物X可能代表的类型展开进一步探索,思考在不知道起点物质的情况下,由X物质可以反推出这是哪种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吗?师生经过探讨,最后得出结论,即若X拥有两种营养物质类型可以反推这是脂肪的消化过程,若X拥有多种营养物质类型则可以推断这是蛋白质的消化过程,若X只有一种营养物质类型则可以推断这是淀粉的消化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这两个活动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三大类营养成分的消化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消化道各器官的功能是不一样的,消化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分步实施的,最终得出小肠是最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的结论,为第二课时理解小肠为什么成为主要的消化器官做铺垫。

四、基于生活情境的教学设计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性尚不突出

对很多学生而言,初中生物知识较为枯燥无趣。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单方面的讲授无法让学生形象地感知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特别是生物学中的微生物、细胞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而言难以想象,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基于生活情境的生物教学将生物知识放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让学生有了更多接触生物、感知生物知识的机会,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以及生物与自身生活的密切关系。但部分生物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习惯并没有彻底改变,即使运用了情境教学法,依旧习惯主导课堂,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少足够的表达机会,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质量。

(二)情境真实性有待提升

真实的生活对初中学生更有吸引力,能够让他们保持更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索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教学情境的创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对学生的生活认知与生活状态的把握依然存在一些不足,这主要是因为笔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接触不多,且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生活经验,导致笔者创设的部分生活情境与学生的生活有较大的偏差,进而对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实践活动拓展不足

新课改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活动和深入实践的机会。为此,教师在基于生活情境进行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状态,还要积极引导和强化学生的感性认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与实践的机会。

五、基于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设计与运用的思考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应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消化系统的消化过程;其次,教学设计应基于学生的现状,教師设计的问题应简明扼要,直击矛盾;最后,教师在备课时应思考教材的意图,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思考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否将理论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分析学情,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去开展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和探究的热情。

(二)创设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掌握消化与吸收的相关知识,合理规划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让学生在各个环节的活动中做到张弛有度,提升了学习的效率。由此可见,学生对与生活相联系的知识点的兴趣较高。对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一些医学元素,比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些食道炎甚至慢性咽炎的发生和胃有关?为什么不能在小肠中找到胃液等,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讨,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

(三)拓展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体验

教师在基于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感受,依托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实践的机会。例如,教师在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后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探究食物消化、营养吸收、人体营养需求等知识,并将成果分享给其他同学。

[参考文献]

袁令.探究如何将生活情境应用到初中生物教学中[J].南北桥, 2021(4):172.

祁富平.初中生物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 2021(8):59-60.

程艳艳.生活情境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2021(16):289.

高蕾.探讨生活情境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考试周刊,2020(38):109-110.C288FBDB-A880-43D5-89C0-BB6F8A411C0F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教学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方面教学策略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