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在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2-06-30陈中华张广智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6期
关键词:颅脑动脉支架

陈中华, 张广智

(茂名市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广东 茂名 525000)

脑卒中为目前临床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改善、 饮食结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加剧, 脑卒中的临床发病率显著升高, 为导致患者临床死亡、 致残的重要疾病。 颅内大动脉硬化、 狭窄为短暂性缺血发作和急性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原因, 颅内血管狭窄导致相应脑组织供血减少, 引起脑细胞缺血性坏死, 造成短暂性脑缺血发生, 如血栓形成阻塞颅脑大动脉,则会导致急性脑梗死[1-2]。 支架置入为治疗颅内大动脉狭窄、预防急性脑梗死发生的重要方法, 术前准确评估血管壁结构、动脉硬化程度、 炎性反应等, 对提高支架置入疗效、 降低手术治疗并发症等均有重要价值[3]。 本研究探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HRMRI) 在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9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我院神经内科和神经重症监护室诊治的60 例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 纳入标准: ①患者既往1 年内发生短暂性脑缺血或脑卒中症状; ②颅脑MRI 检查明确诊断为颅内动脉狭窄, 且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 ③短暂性脑缺血症状1 年内发作≥3 次, 且给予抗凝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 排除标准: ①合并颅脑其他疾病患者, 如颅内肿瘤、 颅内出血及颅脑血管畸形等; ②合并有血液系统、 免疫系统、 心血管系统疾病及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患者; ③不愿实施DSA、 HRMRI 检查及介入手术治疗患者。 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30 例) 和对照组 (30 例)。 观察组患者男性19 例, 女性11 例, 年龄45 ~65 岁, 平均年龄 (53.2 ±6.8) 岁, 合并高血压12 例、 糖尿病9 例、 高血脂症10 例; 对照组患者男性17 例, 女性13 例, 年龄44 ~66 岁, 平均年龄(52.9 ± 6.9) 岁, 合并高血压11 例、 糖尿病8 例、 高血脂症9例。 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脑DSA 检查并行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 观察组术前采用HRMRI 检查评估血管壁结构, 对照组术前不接受HRMRI 检查。 HRMRI 检查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3.0T 磁共振实施检查, 先对患者头部进行扫描, 用三维时间飞跃方法对扫描图像进行处理, 重建颅脑血管图像, 确定患者病变血管, 对病变血管矢状面、 轴面、 冠状面、 垂直及长轴实施HRMRI 检查, 在计算机上勾勒出管腔内皮边界, 勾勒出血管管腔面积, 选择管腔最狭窄部位横断面计算相关参数, 评估管腔狭窄程度。 DSA 检查方法: 经股动脉置入造影管, 对椎动脉、 颈总动脉、 基底动脉进行造影评估, 对颅脑后交通、 前交通、 颅内侧支、 颅外侧支代谢情况进行评估。 造影完成后对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分, 狭窄70% ~99%定义为重度狭窄, 在重度狭窄血管位置置入支架。

1.3 观察指标①疗效: 患者均于术后30 d、 3 个月及1 年行HRMRI 检查, 根据术后1 年病变血管扩张情况、 支架置入稳定情况评价疗效[4]。 显效: 病变血管经支架置入扩张后, 支架贴壁良好、 稳定, 病变血管狭窄30%以下; 有效: 病变血管经支架置入后, 支架贴壁良好, 病变血管狭窄30% ~69%; 无效: 病变血管经支架置入后, 支架贴壁良好, 病变血管狭窄70%以上。 ②并发症发生率: 患者均于术后30 d、 3 个月及1年行HRMRI 检查, 统计1 年内血管损伤、 支架移位、 贴壁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4.0 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 行t 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检验水准α = 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 高于对照组的83.33%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n, n (%)]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 低于对照组的20.00%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n (%)]

3 讨论

脑卒中为临床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近年临床发病率显著升高, 流行病学调查[5-6]显示, 我国每年脑卒中死亡患者达到200 万, 占临床患者总死亡率的22.8%, 且随着慢性病发病率升高、 人口老龄化加剧, 脑卒中发病率及死亡率随之升高。 颅脑大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狭窄为脑卒中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临床中针对颅脑大动脉狭窄患者早期置入支架, 能预防性扩张狭窄血管, 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研究[7]指出, 颅脑大动脉支架置入过程中, 需要对颅脑大血管狭窄情况、 程度进行有效评估, 以提高支架置入准确度, 提高临床疗效。 常规造影能直接反映血管狭窄程度, 但对血管壁结构、 损伤情况缺乏有效判断, 临床治疗具有一定局限性。 HRMRI 能对血管形态进行全面观察, 清晰显示血管壁结构, 同时对动脉硬化斑块、 炎性血管、 动脉夹层[8]等均有良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本研究给予颅脑大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术前HRMRI 检查, 评估患者颅内大动脉血管整体结构, 根据HRMRI 评估情况、 DSA 造影检查结果, 指导置入支架, 结果显示, 与单纯DSA 造影支架置入患者相比, 能协助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P<0.05)。 有研究[9-10]表明, 动脉粥样硬化为动脉狭窄发生的重要病因, 血管内皮损伤、 动脉夹层、 粥样硬化等均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原因。 HRMRI 能全面观察狭窄动脉血管, 包括狭窄情况、 粥样病变情况及血管壁结构, 能提高对血管的临床诊断效果, 进而提高支架置入准确性, 协助提高临床疗效。有研究[11]在颅内大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支架置入前采用HRMRI 检查, 结果显示能显著提高支架置入效果, 协助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表明HRMRI 能准确判定颅内大动脉血管情况, 提高支架置入准确性, 进而降低支架置入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 HRMRI 能协助提高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疗效,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颅脑动脉支架
足部血管解剖及其变异
成年男性脐动脉的应用解剖
基于ABAQUS的某轻卡车蓄电池支架轻量化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口腔CT支架的设计与分析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常见的颅脑损伤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