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语境下传统手工艺的纹样图案及活态传承研究—以云南乌铜走银为例

2022-06-30周雨轩

流行色 2022年5期
关键词:活态非遗手工艺

周雨轩

Zhou Yuxuan

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School of National Art,Yunnan Arts University,Yunnan Kunming 650500

乌铜走银是云南民间传统的古老制铜手工艺之一,始于清朝雍正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滇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2011 年6 月,“乌铜走银”制作工艺被正式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传统工艺是以优质的铜和一定比例的黄金和银块,以数十种贵金属熔炼成的乌铜合金为胎,在胎上把熔化的银或金水填入其中,随之透出上面的金银纹图案,显得尤为雅致。由于表面大多以白银作填充物,故称为“乌铜走银”。

一、云南乌铜走银概述

(一)材料和工具

费孝通先生说过,“凡是有特殊原料的乡村,总是附带着有制造该种原料的乡村工业”。云南在公元前七世纪就已经存在了价值璀璨的青铜文化,无论是艺术风格还是工艺技巧都十分具有艺术创造性。云南特殊的区域构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乌铜走银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相传石屏一岳姓铜匠在冶炼紫铜时,不慎将所戴金戒落入所炼铜器中,锻造出来一个乌黑的器物,遂在铜器表面錾刻纹样,嵌入银屑,制成了最早的乌铜走银。使用工具制造工具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在人类的造物发展过程中,造物必先造工具,对各种器物制造过程研究,首先要从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入手。[在工艺品的制作中,不同材料和步骤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加工。大致分为冶炼金银等贵金属的冶炼工具、矫正錾刻的锻打工具和手工画图、焊接打磨等分门别类的工具。

(二)工艺流程

首先使用高温融炼贵金属成为乌铜合金,因需要对温度精准把控,大多数手工艺人选择在夜晚冶炼原料。待乌铜材料锻造完成,将乌铜溶液倒入预热的油槽,使其自然冷却。乌铜加热后具有延展性,可用钳子和锤子打制成薄厚适中的乌铜片,再将乌铜片按照先前设计好的形状裁剪,接着在上面錾刻纹样图案(图1)。表面錾刻的纹样装饰通常为平面图形,内容大多是中国传统纹样或是客户定制的诗词字画。錾刻过程需要多次过火,在恒温中降低乌铜片的硬度,将银块或者是黄金熔化后引导液体“走”满錾刻的图案,呈现最好的走银效果。最后进行组装打磨和抛光捂黑,用手掌捂严,利用手上汗液与乌铜相接触,使乌铜器发生氧化反应,整体呈现出铜黑透亮的质感。优质的材料搭配标准的工艺流程,被每一位手工艺人重复优化,不断改良和完善,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流程体系。

图1 铜片锻造

图2 乌铜走银墨盒

二、乌铜走银造型与装饰

(一)器型设计

云南乌铜走银器物种类繁多,器型大致可分为壶、墨盒、香炉和瓶四类。我国古代的壶一般是用来盛酒和水,没有柄把,大多呈圆肚造型与现代的瓶相似。云南人素爱饮茶饮酒,且有茶酒共用器具的习惯。民间流传“煮水以银壶为贵,泡茶以银壶为尊”的俗语。乌铜走银的壶钮有简约的球状和几何状钮,也有玄武、神龙等威武的兽形钮和莲花、葫芦等寓意吉祥的植物钮,材质多种多样。乌铜走银的墨盒多以四方形和六方形为主,具有独立的双重结构,包含盒盖和盒身两个部分。因紫铜抗腐蚀性较强,所以大多以紫铜为内胎盛装墨汁。在墨盒外部装饰走银,黑白分明又古朴大方(图2)。乌铜走银的香炉主要是指在熏香或者是焚香时所用到的器具,它的造型类似于鼎,但又比恢弘敦实的青铜鼎小巧圆润,质地更加细腻,线条走向流畅,端庄又不失优雅。乌铜走银瓶大多数为花瓶,用于室内装饰。有长颈圆肩的梅瓶,腹部圆润如玉的抱月瓶等,是银摆件中最常用的物件。手工艺人会根据不同的地域对其造型和纹样进行细节修改,将个人的审美思想蕴含其中。

(二)纹样图案

美国学者朗格认为纹样图案并非图形与色彩的视觉表现,而是一种带有“生命力的情感”,艺术的形象性也包含纹样图案。乌铜走银的装饰纹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纹样可以独立使用也可多元组合,丰富构成法则对器物表面进行装饰。纹样从表现形式上分为三种:写意纹样、汉字书法和吉祥纹样。纹样和器型是根据乌铜走银的实际用途所赋予的,铜器功能不同,上面所錾刻的纹样也不相同,这是乌铜走银工艺品的重要特征之一。乌铜走银纹样并不只是装饰作用,还具有强烈的隐喻性,蕴含中国上下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韵味。

写意纹样是在乌铜走银中采用中国古代山水画派常用的写意手法,将亭台楼阁、远山近石、龙凤鹿鹤等描绘其上,将中国传统的写意绘画与其相结合,达到共生共融的状态,体现出朦胧缥缈的东方审美意境(图3)。中国的汉字书法博大精深,飘逸大气的字形犹如东方人一身的傲骨正气,以书法形式表现在乌铜走银装饰上尤现形、神、意融合的民族特色和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图4)。吉祥纹样常以梅花和翠竹作为展示,梅花有凌寒独自开的气节,翠竹象征顽强的生命力,代表君子,是中华传统美德的载体(图5)。其他如用于祭祀的香炉,所錾刻的纹样是万字纹、蝙蝠纹和寿字纹等,这些纹样符号大多具有一定艺术美感和文化韵味,体现人们享受生活,寄情雅致的审美情趣。

图3 写意纹样(图片来源:红河州博物馆)

图4 书法纹样

图5 吉祥纹样

(三)色彩运用

平日所见铜器颜色大多为黄、白、青、紫等色彩,而黑色的铜器则少见。乌铜器是在工艺中利用氧化反应,从红铜色入手,最后呈现出铜黑透亮的色彩。因为“揉色”时,手工艺人的手法略有差异,时间不固定,所以制作出的颜色也不尽相同。黑色给人以庄重高雅的形象,强大的力量,同时是中国古代五方五行的色彩之一,是早期人类最原始的色彩感知,从古代尚黑发展为传统文化“以黑为美”的艺术观念。

乌铜走银以乌铜为底,为上面的“金”或“银”衬托,黑色蕴含其中,调和器身上錾刻的金色和银色,使之百搭而又浓淡适宜,意境悠远。银色象征纯洁与永恒,与干练的黑色交融,表现出灵动温柔,浪漫优雅的艺术形象。金色亦代表中国古代的正黄色,彰显尊贵与辉煌,是至高无上的象征。铜身上走有金色纹样,两相搭配,构建出艺术的独特审美韵味(图6)。乌铜走银的壶钮也是铜壶色彩中的点睛之笔,可以选取鲜亮的颜色,如红色、蓝色等作为壶钮的颜色,使其在典雅中增加一抹生动,同时也丰富了铜壶的色彩(图7)。乌铜走银在色彩的运用方面搭配适宜,高贵中不失色彩的活力,引起人们对艺术的更多遐想。

图6 金银錾刻铜具

图7 铜壶壶钮

三、乌铜走银的活态传承价值

(一)社会价值

云南乌铜走银工艺品艺术造型多变,纹样图案既富含传统寓意又加以现代审美思想,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强烈需求,审美水平的提升与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发展都促使着人们对手工艺术品的喜爱,乌铜走银的种类也随之增多,日益大众化和多样化。云南乌铜走银工艺以其精妙的工艺、独特的外形、寓意丰富的纹样图案,展现出器物细腻、大气、优雅的外观造型。作为云南独特的民间工艺,其工艺独特、造型多变,具有强烈的审美性与收藏性,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收藏价值。云南乌铜走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展现传统手工艺品的真善美,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手工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乌铜走银的发展坚定“四个自信”理论,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

(二)文化价值

云南乌铜走银工艺存在于民族融合的活态文化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乌铜走银工艺的主要传承方式是家族传承,为了更好地将其传承下去,需要更灵活的传承观念以及文化思维参与其中。民间工艺创作者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当中,文化背景和创作理念各不相同,因此制作出的工艺品也富含不同的文化价值。乌铜走银在工艺技巧方面广泛吸收借鉴其他艺术形式,吸收各种门类工艺的精华,艺术文化在碰撞中相互渗透与交融,更好地适应了当下社会传统金属工艺的客观发展需要,在器型纹样等方面灵活多变,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人类文化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要点是维持文化的多样性,这就需要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保护。将手工艺人的劳动智慧融会在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当中,坚守工艺传承,弘扬工匠精神,使民族精神在手工艺品中显现出来。

(三)工艺价值

劳动创造了艺术,创造了美。正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所说的那样,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每件手工艺品都是蕴含了创作者劳动、思想和艺术风格的独一无二的作品。如果只是单纯的机械化的产线制造,那么就无法体现出手工艺品的珍贵,无法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云南乌铜走银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做出创新,除了工具和技术的革新外还顺应消费市场做出了改变,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和消费者的审美特征,在保证工艺核心不变的前提下,创作出更符合现代社会文化价值理念的工艺品,也为手工艺品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体现地域文化和群体价值观念,突显工艺特色,建立品牌文化,展现艺术价值,确保可持续性发展。

四、乌铜走银的活态传承路径

(一)积极培养传承后备军

优秀的工艺需要出色的手工艺人来呈现。当今社会中,市场竞争与发展的核心在于人才培养。现如今许多乌铜走银工坊仍然是家庭式管理,我们要培养专业的人才负责特定的领域,落实销售渠道和受众人群。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相关工艺传承人。乌铜走银相关企业在加工、制作等工艺层面有较大优势,但在艺术理论文化和纹样图案设计方面可能存在短板,而艺术院校中有美术基础的绘画和设计类专业学生可以补齐这块短板。构建企业与学校的双向流动机制,将非遗手工艺纳入学校文化建设。另外高校学生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运作、营销和产品的设计创新思路,革新传承人对现代化企业运营模式的理念,深化当今世界艺术文化传承的路径。

(二)创新工艺,提升时代性

乌铜走银传承数载,进入文化艺术发展的新时期,只有不断自我创新,才能在传承中谋发展,以符合现代大众审美的需要。以乌铜走银独特的元素风格为根本,在传承工艺核心的前提下,贴近大众的审美观念,丰富乌铜走银的艺术特征和理念。创作一些简约形态錾刻的乌铜走银工艺品以满足消费者生活使用和审美的需要,优化工艺或打造小型手工艺品以降低生产成本,达到扩大市场受众的目的。创作饰品如手镯、项链吊坠等小型物件,可以激发因价格偏高且爱好饰品的消费者存在的购买倾向,深入领悟传统手工艺文化价值,体现当地民风民俗,赋予其时代性,延续文化生命力。我国的工艺美术内涵丰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众多民间传统图案都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对乌铜走银打造民族精品大有裨益。此外,考虑到乌铜走银不是只有本土市场,还需作为工艺品对外进行文化输出,造型和风格上也需要带有国际风格,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三)加大宣传力度

费瑟斯通在论及消费文化时指出:“就经济的文化维度而言,符号化过程与物质产品的使用,体现的不仅是实用价值,而且还扮演着‘沟通者'的角色”。媒介人和文化研究者的出现,对消费社会的增长具有深远意义,由此可见社会媒介传播的重要之处。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博大精深,作为民间小众艺术的乌铜走银知名度不高,受众面相对较窄。乌铜走银的传承需要用更广阔的平台来研究工艺、深化民间艺术文化价值。现代互联网不断地发展,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被改变,新媒体不断涌现,为乌铜走银的传承发展带来机遇。乌铜走银可以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使用网络共享资源,扩大受众范围,提升乌铜走银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实现真正的活态传承。

2.深入融合旅游资源

乌铜走银在传承中需要从自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进行思考,探究不同活态传承路径。结合地域特色和历史人文精神宣扬工艺特色,在云南旅游产业正繁荣发展的今天,地方特色艺术与旅游紧密联结,是带动乌铜走银大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乌铜走银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多方艺术工艺研究者的重视。为了更好地使其进入民间大众的视野,乌铜走银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条件,丰富旅游文化内容的同时也推动乌铜走银的活态传承与发展。在旅游景区可以创办乌铜走银的商铺和小型博物馆,可以在专业人士的介绍中观摩乌铜走银制作的工艺流程,也可以让有意愿的旅客亲身体验部分制作工艺,增加旅客的体验感,最大程度激发其兴趣,促进乌铜走银的活态传承。

结语

云南乌铜走银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留地方艺术特色的同时,融合了具有传统东方寓意的纹样符号,“纹”“质”和谐统一,在纹样和器型等方面具有浓厚的民族元素。通过对乌铜走银纹样图案与活态传承路径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传统民族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活态非遗手工艺
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意义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在“活态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活态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