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墨设色”与“以色代墨”的分野:高密扑灰年画的色彩美学研究
2022-06-30张春燕
张春燕
Zhang Chunyan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09
China Academy of Art,Hangzhou Zhejiang 310009
本文的讨论对象是山东省高密市的一种民间传统美术类型扑灰年画,于2006 年5 月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关扑灰年画的研究,早期学者主要针对高密扑灰年画的发展源流展开,如1985 年焦岩峰对高密扑灰年画的研究将扑灰年画的发展划分成两支派系;2006 年以后研究者多从传承人与高密扑灰年画进行研究,其中高纪洋著的《高密扑灰年画·吕蓁立》将扑灰年画的发展按时间分成三个阶段;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尝试着对扑灰年画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进行挖掘,如许俊从艺术题材、创新技法的研究,潘鲁生对扑灰年画创造性的研究等。尽管学者们研究的角度和着眼点不同,但都谈及对扑灰年画艺术价值的肯定和对其传承创新的期待。
本文拟在前辈学者的研究的基础上,对扑灰年画因设色不同于清代呈现两支派系的分野,分别对两派系的色彩风格、美学特征进行研究,笔者认为扑灰年画色彩的美学价值,可能更值得考量。
一、清代扑灰年画色彩风格的分野
扑灰年画是一种受文化生态影响极深的民间艺术,在扑灰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扑灰年画出现两支派系的分野:一支派系延续受庙宇壁画、文人画的文化熏陶形成“以墨设色”的“黑货”,此派系以画墨屏为主,画风古朴典雅,素淡稳重,画风时而浓笔深沉时而淡写飘逸,是沿袭和模仿文人画的传统画法;另一支派系受天津杨柳青年画、潍坊杨家埠年画的文化影响形成“以色代墨”的“红货”,此派系以年俗为主,艳墨浓彩,品色艳丽,画风时而细腻入微时而涂色如泼,是渗透和展现民间节俗的创新画法。
两大派系因受不同的文化生态影响及不同的设色风格而呈现分野,“红货”对应“黑货”而得名,两派保持色彩风格的独具匠心,在技巧上互相学习借鉴、并驱争先,扑灰艺人有“功夫不搭钱,只卖个颜色钱”的口头禅,此处的“颜色”,既指“颜料”又指“色彩”,一语双关,可见色彩是这一民间美术中的重要特征。
二、黑货:“以墨设色”浓淡相宜之美
“黑货”,俗称“老抹画”,也称“墨屏”“墨色画”“老抹画”,以画墨屏为主,“屏”是指字画裱成的条幅,通常二幅、四幅、六幅或八幅为一组。这样一组画屏,既有年画的装饰性作用,又暗含“屏”泛指像墙的遮蔽物。画墨屏的民间艺人流传着“墨屏墨屏,案头清供,婆娘不喜,老头奉承,货卖识主,各奔前程”的歌谣以抒怀言志。“识主”自然是能欣赏“墨具五色”的文化买家。
文人画以“不专事技巧”的诗情画意区别于画工“专心形似”的奇技巧工,黑货的设色借仿效文人画的风格表达自我的精神境界的途径,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意蕴,孕育着高密百姓纯朴的世界观,正是百姓精神追求高于民俗生活的写照。
(1)黑货之“墨具五色”层次的意境美
“墨具五色”,语出张彦远“运墨而色具,谓之得意。”充分阐释了文人画把通过“墨趣”揭示事物的内在神韵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水墨色彩系统是基于精神性的观念的追求的产物…体现为文人士大夫阶层对水墨画或者淡彩渲染的趣味追求。。文人画多追求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美,体现着文人墨客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情趣,笔墨情韵中隐含着象征意义,以示文人的志节情操。而对于大多数高密黎明百姓而言,有声望的文人画可望而不可及。扑灰年画是民间穷困潦倒、擅长文墨的人,在农忙之余,聊补生计的手艺,但这手艺却为疾苦百姓的日常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期许,是追求文人士大夫的笔墨意趣的产物,但又区别于文人画,是底层百姓附庸风雅、抒怀达意的依托。绘画技巧法则相对少,绘画材料也不同于文人画。民间艺人,就地取材,选择柳条或豆茬烧制后的碳条碾成粉末调水制成的墨,俗语里“黑乎乎的老抹画子”是材料使然。
黑货在起草扑灰之后,其余部分都用墨的浓淡来绘画,因此扑灰年画的“墨具五色”只是在视觉上有水墨画的感觉,也善于运用以“以墨设色”的焦、浓、重、淡、清的微妙变化,概括多彩的自然景色、民土风情和生活习俗,画风古朴典雅,淡墨写意,浓笔深沉,承袭文人画水墨淡彩的传统画法,中国工艺美学家张仃先生美誉其为“民间写意年画”。
以清代的墨屏《捞虾为业,江湖似家》为例(图1),画面近处的竹子设色焦、浓,船和船家设重色和浅色简单勾勒晕染,远处的山峦设色清远亦轻,黑白灰色调层次分明,相互衬托,并富有空间感、韵律感,通过“墨具五色”表达了百姓劳作中的意境美。
图1 捞虾为业,江湖似家(清)沈泓藏
另一幅清代墨屏《松鹤延年》(图2)近处的松树干设焦墨,鹤与树枝设重墨、浅墨勾勒,又将鹤设以黑白灰强化对比并细致刻画,对比强烈,远处的山设重色大挥几笔,粗犷简练。两幅画画面色彩素淡稳重,古朴恬静,唯取真淳,自然朴拙的视觉效果。
图2 松鹤延年(清)沈泓藏
民间艺人对墨屏设色有“近浓,远淡。凹深,凸浅”的经验,意匠构思、拙扑简练、意笔草草,聊以自娱。墨色层次彰显深浅随意、浓淡相宜的美学风格,体现设色的层次感和意境美。
(2)黑货之“赋彩点缀”格调的装饰美
黑货不断受到彩色年画的冲击,在日常生活中,很难与大红大紫的年画竞争,又不忘初衷,便在延续“墨具五色”风格的基础上,“赋彩点缀”,以保持文人画重水墨而轻色彩的初衷。
此类黑货画面景色用墨色涂染主色调,矿物色石青、胭脂、毛蓝、丹及黄等色在画上点缀,用色不多,提亮醒神,倾向工笔的精致细腻,给人强烈的生动真实之感。民间艺人在创新“赋彩点缀”的过程中,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用色收放自如,又不脱离写意画的意境,体现了设色的格调与装饰美。
如清代《春夏秋冬》四幅墨屏中(图3),主色调依然用墨设色,保持“墨具五色”的特征,但不同的是在注重墨色层次的基础上,每一幅画都设一点彩色点缀,格调素淡清雅,画面丰富清丽。
图3 墨屏 春夏秋冬(清)沈泓藏
农耕时代的百姓对于文人画望尘莫及,为聊补生活,开始黑货的创作,同时为迎合民间需求,“赋彩点缀”,既承文人雅趣,又添民俗意蕴,两者兼顾,属实不易。这种设色风格的色彩意境也体现了创作者不断创新、勇于追求的精神。
三、红货:“以色代墨”浓妆艳抹之美
“红货”,即彩色年画,俗称为“ 大挂子”或“大色画”,是大胆借鉴天津杨柳青年画和潍坊杨家埠年画对色彩的运用,“以色代墨”,墨不再是主色调,而是在起稿、扑灰或上色时点染,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与追求文人画志趣、以墨为主色调的黑货不同,红货深入民间礼俗,形成了浓妆艳抹的夸张风格,离世俗更近,生活气息更浓。“红货”也有炙手可热的货物之意,据老一辈说,当时的红货远销国内外,运货时需有专人押送,以防招惹盗贼。可见其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红货渐渐成为扑灰年画中占主导地位的派系。
面对传统黑货“墨屏”的歌谣,红货艺人发挥聪明才智,通过日常实践的经验传唱绘制红货的歌谣:“红绿大笔抹,市上好销货,庄户墙上挂,吉祥又红火。老头不喜欢,姑娘媳妇乐。”
红货的设色展现百姓生活的民俗日常,蕴含着深厚的民风俚俗,孕育着百姓积极的人生观,也是百姓精神追求融入民俗生活的写照。
(1)红货之“随类赋彩”民俗风情的经验美
“随类赋彩”语出南齐谢赫《古话品录》,画有六法之第四法,言说有关设色用彩的问题。“类”是绘画对象所呈现出来的特性状貌以及颜色的类别。如果说“墨具五色”是黑货对于文人墨客志趣的向往和精神表达,那么“随类赋彩”则直入生活,其明确直接的赋色手段,成为民间俚俗对世间万物的视觉描述。红货的设色,是扑灰年画艺人世代生活在高密这块大地上约定俗成的风格,即根据所描绘的不同对象的具体特征赋不同的色彩。画面追求色彩艳丽,明亮饱满,个性张扬、热闹非凡,多以红艳喜庆色彩为主,富于装饰性和视觉冲击力,用以表现年节喜祥热烈的气氛和祈福求吉的美好愿望,符合广大老百姓的审美需求,自然受到老百姓的青睐。
红货的设色,黑色已经成为配色,红、黄、绿、紫互相搭配,桃红色和纯蓝色则不可或缺。虽然用色鲜艳明亮,但不同色彩之间浓淡穿插、呼应协调,产生“和谐”美。上色技巧上有“色深浅,不相咬。色饱满,有明暗。色不淌,功自到”经验,对于配色的方法,艺人留有很多口诀,是扑灰年画艺人经验的总结,是技法传授的有效方式,“红配紫,难看死;红间黄,喜煞娘。”、“红靠黄,喜煞娘。绿靠紫,不如死。”“青靠绿,死无趣,红靠黄,喜煞娘。”在这几句口诀里,表达红货配色约定俗成的常识:红黄色搭配显喜庆,红紫、绿紫搭配难看,青绿搭配显无趣。这约定俗成的口诀来自扑灰年画艺人经年累月的设色经验的总结和心得体会,只可意会不可言说,在扑灰年画的传承和学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红货的设色是民俗风情里经验的产物。
学者沈泓藏的清代《博古二条屏》(图4),是这一时期受杨柳青年画和杨家埠年画的影响,出现的半印半绘的年画。除线稿是刻印以外,设色部分仍保持手绘。二条屏分别以“荷花”和“牡丹”为题材进行绘画,经验之谈的绿叶配红花的传统设色,画面新颖丰富,生机蓬勃,颇具民俗风情。
图4 博古二条屏(清代)沈泓藏
(2)红货之“五彩流韵”地域特色的生态美
红货在高密的一时兴盛不是无根之木,红货的发展,与高密的文化生态息息相关。高密历史悠久,人文蔚起,扑灰年画与剪纸、泥塑并称为“高密三绝”,他们的创作者和欣赏者都生长在高密这块广阔丰厚的文化沃土上,而他们几乎都是茂腔的听众。在那个娱乐活动匮乏的年代,逢年过节,百姓最大的乐趣便是听茂腔,乐此不疲。而红货的创作者,听茂腔之余,竟能结合听到的戏曲中人物故事题材进行创作,就连戏曲人物的扮相也都开始借鉴。但从设色方法来看,红货中有一道工序叫做“粉脸”(如图5),即用特制的笔蘸取白色、桃红色,晕染在人物的脸、手等裸露着皮肤的地方。这道工序便是受来自茂腔演员面部化妆“粉脸”的启发。经有创意的民间艺人移花接木,将这一手法揉进了红货的创作中,自此,常见画中人物的脸呈现胖耳大腮、丰满圆润的“粉脸”使画中人物与戏中人物的皮肤一样柔润质感、美妙传神。在高密民间,谁家女儿养得好都会夸气色好看“粉丹丹”的,气色好又寓意青春健美、生活富足,民间艺人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标准体现在了作品上,这样的设色完全符合当地百姓的现实审美心理。
图5 黄鹤楼(清)
后来,红货的“粉脸”又影响到较晚出现的泥塑艺术(图6)。泥塑艺术出现时,红货的设色技法已经相对成熟,甚至历史上出现泥塑艺人拜年画艺人为师学设色的佳话。泥塑的设色基本传承了红货的设色技巧与设色方案,又反过来促进和带动红货的发展与创造。
图6 高密泥塑
高密的民间艺术形式形成互相潜移默化,体悟彼此的精髓的良性局面。艺术的触类旁通丰富着民间艺人的创作经验,升华着他们的创作境界。这些民间手艺因符合民间百姓的审美习惯和需求逐渐形成了稳固的高密文化生态。
系统性应是造物(设计)的本质属性,造物从来都不是脱离整体的局部。我们制造一个事物,便是制造了和这个事物交互的各种关系,这些关系其实和周围的万事万物都构成了或大或小的系统。扑灰年画从最初趋向庙宇壁画、文人画的笔墨知趣,后融汇了天津杨柳青年画、潍坊杨家埠年画的色彩,尤其红货又在置身于民间文化中与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出现的泥塑、茂腔等民间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影响,作为民间技艺一脉相承,虽载体不同,但民俗气息浓郁,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态美。是高密人经年累月群体智慧的结晶,是老百姓风土民情生活方式的缩影,他们用勤劳创造文明,用智慧谱写艺术,为后人留下丰厚的文化瑰宝。
四、扑灰年画“雅俗并行”色彩美学的启示
扑灰年画,经历“墨具五色”的黑货与“浓妆艳抹”的红货两大派系的分野,设色风格呈现意境美、装饰美、经验美、生态美的美学特色,从其设色美学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文化不断与周围事物关联、交流带给它的影响,形成“雅俗并行”的新视觉体验。
扑灰年画的色彩美学展现着高密地域特色和民俗意蕴的精髓,沉淀着高密百姓最深层的精神和文化追求,如何传承和发展民间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面临的当务之急,亦是民间艺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议题,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传统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1)通过对色彩体系的分析与研究,扑灰年画是高密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和根基,也是地方个性与独特精神的重要表现,尤其是高密百姓朴素勤劳、豪迈积极的精神的显现。透过扑灰年画设色方法的美学风格从某种意义上代表着高密百姓的审美意趣和用色观念,这种本土性的创造源于大自然的馈赠,又不断推进着高密百姓自身文明的演进。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文化系统。高密扑灰年画、泥塑先后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密的地域特色、民俗风情息息相关,扑灰年画的色彩美学是高密文化的生态化显现,是民间文化汇集的本土人民的人生观、世界观、映射出其艺术观与审美观,衍生出丰富的民俗文化与理念,值得我们去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3)寻求扑灰年画传承发展更多的可能性,可以尝试通过扑灰年画的色彩美学研究拓展这一艺术形式从“物质性”到“精神性”体验,融合高密百姓在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及扑灰年画和人、以及其它人造物的关系,着重体验性的开发,随时代科技的进步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纵观扑灰年画的发展历史,这一既充满温暖情愫的记忆又潜藏着无限生命力的民间艺术形态,一直根系百姓的审美取向与生活需求,传承和发展必须立足当地的民间艺术的生态,满足当地百姓的情感诉求,保持乡土气息和风俗习惯,秉承历史文脉,拓展创新路径,在传承中坚守,在发展中融合新的人文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