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和启示
2022-06-30付永臻
付永臻
本文对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展开研究,分析了新形势下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受到的挑战、存在的问题,从以思政课为主阵地、以新闻时事为契机、以网络为教育渠道、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家校合作为平台五个方面,列举了新形势下加强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期望本文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爱国主义教育是高中生德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爱国主义精神,也是衡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核心标准。学生唯有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精神,拥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民族归属感、民族自豪感,才能正确认识自身所担负的复兴中华民族的重任,自觉地投入对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学校与教师应重视强化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助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一、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概述
对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目的为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种热爱的目标是广泛的,既包括祖国的名山大川、骨肉同胞,还包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人文社会成就,等等。学校与教师主要应从如下五个方面入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第一,全面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第二,强化对学生历史文化、民族传统、道德规范、国家形象标识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能形成系统性的爱国主义认知,感受到学习生活中,處处有爱国主义元素,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全面熏陶;第三,精心设计、组织多种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主题活动,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引导学生身体力行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第四,联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借助宝贵资源,为学生带来有效且切合实际的爱国主义教育;第五,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且全面的爱国主义教育系统,有层次、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总之,课堂教学必然是高中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而实践活动,也是高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应严格依据党与国家的要求,遵循教育方针的指导,为学生带来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浓烈的爱国情怀,同时指导其形成理性爱国的意识与能力。
二、新形势下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受到的挑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了全球的经济格局,这一局势已经无可避免地对高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它带来的文化交融局面,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当今的高中生,在人格发育与思想道德发展上不同程度地受到发达国家的文化扩张、文化渗透,以及网络上不良文化、不良信息的影响。相较于高中生生活中常见的显性事物,现代化的网络传媒中,消费文化、网络思潮等隐性因素对高中生的家国文化观念、爱国主义精神带来的冲击更大,目前高中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日益降低,却对西方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推崇心理,特别是在文化追求上普遍存在一定的求新、求异心理,为西方文化的一些表象所迷惑,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这都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三观的形成,也为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三、新形势下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面对爱国主义教育在新形势下受到的冲击与挑战,教师必须刻不容缓地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思路。笔者认为当前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高中生对爱国主义认识不合理
高中生虽然大多是未成年,但在人格的发育、健全上相比小学生、初中生还是具有一定的成熟度,理当有着较为热切的爱国情怀,具有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理想。但受到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高中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普遍还处在一个较为模糊的阶段:部分学生虽然有着较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但在实践这种爱国主义情怀的时候总是表现出明显的盲目、冲动特点,与现实条件不符,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未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缺乏远大的人生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精神,而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其树立远大理想,正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当前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这一方面做出的工作还是有所不足,显然会影响学生的进一步成长。
(二)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流于形式
当前的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总体上还存在着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传统、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具体而言,爱国主义教育真正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爱国、报国理想,让高中生得以自觉地将人生价值、个人理想,与祖国、民族的前途联系在一起。但纵观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现状,会发现很多教育内容只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化的原则要求上,教育功能被淡化,过于空泛、抽象、笼统,只能起到口号与形式的作用,还容易引起高中生的抵触心理;此外,部分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对学生内在需求、内心价值的考虑不足,缺乏感召力,无法深入学生的内心,这也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质量。
四、新形势下加强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时代的发展对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冲击与挑战。因此,学校与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新时代的特征,结合实际情况,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做出调整,让爱国主义教育更能符合时代的发展形势,更具实效性。具体如下:
(一)以思政课为主阵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对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多种形式与途径,但思想政治课程仍具有不可忽视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应得到学校与教师的重视。学校与教师应与时俱进革新教育观念,创新思想政治课程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普遍对新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加强应用多种新型教学方法,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深刻且多样,更能走入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让学生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能从多感官的角度上,了解国情、民情,了解自己所承担的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让学生形成深刻的民族情感,形成更强烈的民族精神。在为学生播放这些纪录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就革命先辈的事迹,为自己今日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做出思索,引导学生不断反思,形成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自觉在学习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精神;教师也可运用小组探究教学方法,推动学生到访学校周边的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地,收集资料,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深化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以此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在这一方面,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具有不错的效果,例如,对一些探究性强且自主学习难度不高的内容,教师就完全可以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之后课堂便变成了学生交流观点、教师答疑的场合,教师可就学生理解知识内容中不妥当、不全面的地方做出一定的点拨,就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做出答疑,在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的基础上,培育学生正确的爱国价值观念,以及理智爱国的意识与能力。
(二)以新闻时事为契机,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传统教学模式下,對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总体上属于一种知识灌输型的教育,情感教育的氛围不足,感召力有限,难以振奋人心。因此,在新形势下,学校与教师更应重视且抓住振奋人心的新闻时事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以此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强化高中生的民族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例如,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文化传播、体育赛事等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无不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有关、与中华民族无可撼动的凝聚力有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若缺乏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失去了灵魂,失去了凝聚力与生命力,难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校应重视抓住这些振奋人心,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增强学生对我国的认同感、自豪感的新闻时事,展开相关的教育活动,如针对“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开展征文比赛等,形成爱国主义教育氛围,以深刻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以网络为教育渠道,创新爱国主义教育途径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高中生带来了广阔的接触信息的渠道。但“网络是把双刃剑”,互联网的开放性,也为不法分子向高中生渗透不良信息、削弱高中生的国家观念、民族精神提供了可乘之机,在这一形势下,学校与教师更应重视开拓爱国主义教育新渠道,善于利用互联网手段,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与空间,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扩大其覆盖面,增强其影响力。首先,学校可在校园网站上开辟一片专门用于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空间,定时发布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文章、新闻时事,或电影、纪录片等资源,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学习并撰写读后感;其次,学校应加强利用互联网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申请专门的学校账号,定时发布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内容,推动学生完成学习;最后,教师也应重视通过班级群、课程群等方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由于高中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尚不够成熟,且容易受到网络中负面信息的影响,教师应重视有针对性地实施辅导,通过现代化手段,引导学生的思想品质、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向着更加正向、更加健康、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为学生的进一步成长保驾护航。
(四)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践行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学校可从演讲比赛、主题讲座、爱国主义影片观看等角度入手,设计丰富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由思政教师,为参与活动的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培育学生更深层次的爱国主义信仰,也让学生实现对思想政治知识的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此外,学校也可邀请社会中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知名人士来到校园中,为学生召开爱国主义演讲,达到振奋人心的教育效果;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例如,可组织学生制作与爱国主义相关的标语、手抄报,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栏中,在班级黑板报上,也可增设与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内容,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锻造学生坚不可摧的爱国信念,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中的渗透性,以无处不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达到更为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以家校合作为平台,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毋庸置疑,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绝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完成,是一个需要学校与学生家长共同发挥作用的漫长过程。因此,在为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与教师也应进一步做好家校沟通工作。从家庭的角度上来说,为子女提供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能强化其对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的认知,让其更好地承担家庭责任;而从学校的层面上来讲,联同家长完成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又可发挥学生家长的榜样带头作用,让学生更愿意践行爱国主义,踊跃参与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同时这也方便了教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思想误区做出有针对性的辅导。总之,在高中爱国主义教育中,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合起来,有着可观的优势。学校与教师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学校应加强对家校合作平台的开发,除常规的家长会外,还可开发校园参观日、教育讲座等多种多样的渠道,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次,学校还应重视对学生家长资源的挖掘。如某个学生的家长是人民解放军或其他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社会人士,便可邀请该名家长莅临学校,以讲座发言的形式为学生做出榜样,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染力;最后,教师在平时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让家长认识到为子女提供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及时获知学生在家的思想动态,对走入思想误区的学生,可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让学生始终处在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中,处在爱国主义的熏陶下,形成稳定的爱国主义观念,更早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背景下,强化对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但爱国主义教育也并非一蹴而就的工作,除上述途径外,学校与教师还应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将爱国主义渗透高中教育的方方面面,最终得以影响学生终身的成长发展,让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与高尚的爱国情怀的先进人才。
(左毓红)